《金花的秘密》20世纪20年代,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将《太乙金华宗旨》德文译本寄给荣格,请他撰写评论,这个长篇评述就是本书的由来。当时荣格处在与弗洛伊德决裂后的至暗时刻,他开始自发地画下来心中和梦里出现的意象,这些意象经常是曼陀罗图案。荣格读完这部东方文化经典后,声称文中所述关于曼陀罗及中心趋向的想法,给予了他做梦也不曾想到过的证实,帮助荣格解决了研究集体无意识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孝悌忠信(做人根本)》整理自蔡礼旭老师“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系列讲座,以孝悌忠信为主题。蔡礼旭老师在讲解文言经典的同时,深入浅出阐述了修身、治学、齐家、为政的精髓,涵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方面。并且撷取历史故事,从孝顺、和睦、慈教、宽下、劝化、救济、交财、奢俭、性行、敬圣和存心等方面,阐述了祸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以此劝导世人向善。夯实做人的根基,让人生智慧圆融而通达。
中国上下五千年,名人格言如珠玑玉露,洒落在中 华文明的历史长河,滋养着每个中国人的心灵。“国家兴 亡,匹夫有责”、“尊贤以崇德,举善以劝民”、“心欲 小而志欲大”,这些报效国家、崇尚美德、修身励志的名 言佳句,几千年来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生命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传统文化。古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核心内涵包括孝敬父母、珍 惜生命、立身立功、诚信待友等,深刻地影响了我国 乃至亚洲国家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 心理意识、性格特征及价值取向,至今仍有修身养性 、净化心灵、规范人伦、促进和谐等作用。面对现代 亲子代际冲突加剧、孝道观念淡化、社会未富先老等 客观现象,《孝对人生--孝文化教育研究与实践》的 作者黄建华在比较理论界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 古孝文化的嬗变,古孝文化的内容、特性及历史作用 ,古孝文化的当代价值意义等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 通过系统的挖掘、分析和反思,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 的思路,特别强调了孝文化教育应在家庭、学校和社 会的共同努力下,建构具有现代价值的孝文化理论
......
《国学梯级公开课3》选了明清时期夏完淳、宋濂、施补华、黄宗羲、林则徐、宋应星等人的文章,有家书、序、说明文、政论等。夏完淳少年英雄,《狱中上母书》写得大气磅礴,血性与温情共举,文采与人格并耀。《别弟文》这封家书表现了经过赤贫、屈辱洗礼的人,是如何不忘初心、戒欲戒贪的志节操守。作者对母亲的追思与怀念,以及对她苦难、劳累、坚强的描述,尤其催人泪下。《荔枝图序》是白居易写的一篇说明文,用词简练而准确,写作上值得取法之处甚多。《晏子善谏》一个反问句使得君主幡然悔悟,断然改过,可谓口才之 。《经部》以《论语》《孟子》为主,突出“圣贤”主题。圣贤的美德之一就是孝,故给《孟子》描述舜的孝德之文,加上标题《大孝终身慕父母》。慕者,敬也。孝乃以敬为基础也。《副课文》部分,选自清佚名《咸同将相琐
《国学梯级公开课3》选了明清时期夏完淳、宋濂、施补华、黄宗羲、林则徐、宋应星等人的文章,有家书、序、说明文、政论等。夏完淳少年英雄,《狱中上母书》写得大气磅礴,血性与温情共举,文采与人格并耀。《别弟文》这封家书表现了经过赤贫、屈辱洗礼的人,是如何不忘初心、戒欲戒贪的志节操守。作者对母亲的追思与怀念,以及对她苦难、劳累、坚强的描述,尤其催人泪下。《荔枝图序》是白居易写的一篇说明文,用词简练而准确,写作上值得取法之处甚多。《晏子善谏》一个反问句使得君主幡然悔悟,断然改过,可谓口才之 。《经部》以《论语》《孟子》为主,突出“圣贤”主题。圣贤的美德之一就是孝,故给《孟子》描述舜的孝德之文,加上标题《大孝终身慕父母》。慕者,敬也。孝乃以敬为基础也。《副课文》部分,选自清佚名《咸同将相琐
......
《国学梯级公开课6》收录刘伯温、郑板桥、戴名世、吴承恩、孔子、孟子、左丘明、司马迁、梁启超、戚继光、张之洞、等名家经典,囊括寓言、策论、散文、小说、传记、说明文、奏疏等文体,涉及经学、史学、画论、军事理论、历法等学科。其中集部文章《有道之士杜五郎》写一个农民的清心寡欲、安贫乐道。《先轸 式冲锋》写尽人世无奈。《副课文》以故事为主,主要选自《宋史》、刘伯温《郁离子》、蒲松龄《聊斋志异》。
......
中华之女德教化,由来已久。逮自明朝,王相作《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四书之集注,名曰《女四书集注》,天下翻印者众,“女四书”由此而来,实乃女德教化之集大成也。今出版《女四书白话解》,乃清末光绪年间会稽沈朱坤奉翁姑沈张氏之意所作,为其时女子学堂之教材。其将“女四书”白话演绎,文字浅白而义蕴不失。女子读之,亦能涵养女德,于和谐身心、家庭、社会,有大益也。然时代变更,原书之白话翻译部分与之语言习惯已有较大出入,故出版时,我们对个别字词进行了适当调整、说明,使之更符合现代人之阅读习惯。
《中华 传统文化》 版第二级是对中华 传统文化进行介绍的普及性读物。本书立足海外读者特殊情况,精心选择内容、设计框架,共16章,四章为一个主题。每一章都包含:“国学小知识”“德行小故事”“诗文小积累”“通关小检测”四大版块。此外,还设计了“猜一猜”“填一填”“连一连”“小泡泡”等有趣的版块。其中,国学小知识主要选取中国的山川大河、民俗文化、节日等进行普及性介绍;诗文小积累则选取较为基础的古诗,然后对其进行注释、翻译;通关小检测则是对本小节的国学常识进行两三个小问题的检测。另外,每一小部分基本上均配有一张图片,增强了这本书的可读性、趣味性。
《论语》是产生于我国春秋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文献,它是儒家重要的思想著作,记录了儒家圣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这部巨著的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论语》全书二十篇,共约五百章。整体而言,《论语》是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只有极少数篇章称得上是较为完整的文章。它作为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集,涉猎极为广泛,包括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等我国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方方面面,对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