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11月30日开始,我们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实从小时候起,许多中国孩子都熟悉且背诵过《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四句里,藏着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这是古人长期对自然界的物象进行观察的经验总结,里面充满了生活的智慧。 春种夏耕,秋收冬藏,节气与节日里藏着大自然的语言和代代沿袭的民族基因。 于丹老师从文字学角度,讲中国历史悠久的节日与节气。从节气故事、历史由来到古诗谚语、天文气候,应有尽有,字里行间传递着传统文化与自然之美。
Array
《微读节气》是《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先生近两年来、在微博中随节气变化而发表的生活随笔。随笔谈天说地,既是对东方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的新解读,又是在现代生活中返朴归真的新经历。 为了完整地把古人随季而变的生活方式展现给读者,朱伟先生不但系统地阐释了一年中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的内涵和风俗习惯,而且还把我们中华老祖宗们留下的随春夏秋冬、农耕节令有感而发的诗词歌赋进行了重新的梳理。每两个节气历时一个农历月,每个农历月更是千姿百态,既有吃喝玩乐的各种活法,又有很多中国人的文史知识。这些内容,以每段不超过140字的微博体来描述,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关注和共鸣,上千次的转发和评论的背后,渐渐兴起了随着朱伟过节气的新时尚。 《微读节气》一书配以“网络最美节气图片”摄影师青简的作品,用现代的镜
《微读节气》是《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先生近两年来、在微博中随节气变化而发表的生活随笔。随笔谈天说地,既是对东方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的新解读,又是在现代生活中返朴归真的新经历。 为了完整地把古人随季而变的生活方式展现给读者,朱伟先生不但系统地阐释了一年中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的内涵和风俗习惯,而且还把我们中华老祖宗们留下的随春夏秋冬、农耕节令有感而发的诗词歌赋进行了重新的梳理。每两个节气历时一个农历月,每个农历月更是千姿百态,既有吃喝玩乐的各种活法,又有很多中国人的文史知识。这些内容,以每段不超过140字的微博体来描述,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关注和共鸣,上千次的转发和评论的背后,渐渐兴起了随着朱伟过节气的新时尚。 《微读节气》一书配以“网络最美节气图片”摄影师青简的作品,用现代的镜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常识》是面向中小学生和广大民众系统介绍中国节日的传统文化读本。对于春节、元宵节、花朝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包括所有的中国传统节日都有精彩介绍。内容丰富,资料全面,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实用性于一书,是一本节日文化百科全书。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之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七夕节是我国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也是古代少女、闺妇最重视的节日。农历的七月初七正值夏际,天气温暖,草木茂盛,天地之间,生机盎然。晚上,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牵牛星和织女星因其特殊的位置留给人无限的遐想,于是它们有了两个朴实而动人的名字:牛郎和织女。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勤劳而多情的年轻女子,牛郎则是一个朴实而勤劳的小伙儿。这对夫妻十分恩爱,在经过一年漫长的分离后,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他们通过鹊桥相会了。在这个心情愉快的晚上,织女会赐给向她乞巧的凡间女子智慧和巧艺,更重要的是,她还能赐给她们美满姻缘。据说,如果哪个小姑娘在夜阑人静之时,在古井之旁,或是葡萄架下,听到牛郎、
一颗梨花树,见证了树春爷爷的一生。小时候没有家人的他受到了村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长大后感恩的他为了让孩子们有书可读捐献了房子,独自外出打拼仍不忘资助孩子们上学。晚年树春爷爷回到村里,等待他的是红彤彤的茱萸和被他帮助过的“家人们”。梨花象征着村民们的纯洁、善良,而茱萸则代表中华民族希望家人健康渴望久久团圆的心情。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 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所以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
如果说秋天有颜色,那一定是金黄色,桂花飘香、向日葵低头、宝珠梨盈筐,加上圆圆甜甜的月饼,构成一幅充满丰收喜悦的画卷。后羿盼月上的嫦娥相聚,星星小朋友盼忙于地铁建设工程的爸爸团圆。星星不仅等来了爸爸,还有来慰问他家的领导们,在一片金黄色的丰收背景下,他们一边品尝着家乡香甜多汁的宝珠梨,一边畅想勾画未来的美好蓝图。那四通八达的地铁,生态种植技术下的各类瓜果蔬菜粮食,有社会保障而其乐融融的敬老院……这是属于新一代的中国人奋斗出来的丰收画卷。
农历七月初七,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 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在这 ,女子们会向织女祈愿,希望自己也能如织女般心灵手巧,遇到心仪的未来伴侣。牛郎织女的故事代表着对个体生命愿望的尊重和幸福生活的理解,残酷现实与美好人生的冲突。通过一碗香甜的豆花,让我们看到了夕夕妈 独立坚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的高尚情感,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而是选择勇敢的打拼,故事感人至深,人间至情不过如此,即使相隔千山万水再不相见,依然不能浇灭真情。
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发展中产生了很多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表现,但是,你了解这些春节、七夕、清明等这些节日民俗的来历么?本书采用说故事的形式,为你讲述这些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历史故事和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