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千百年来,中国人都在这 祭拜自己的祖先,悼念先辈,感恩先辈的勤劳和无私奉献,让子孙后代可以健康成长。绘本中运用天青色的水墨笔触,可以让小读者感受到属于这个日子特有的忧伤情绪。后文中,小主人公笑笑看到了人们在纪念那些为了修桥而牺牲的英雄,引出了有关“纪念”的主旨,那些为了中国人民能有美好生活而牺牲的人,也是值得纪念的。正是有无数先辈们的奋斗、奉献、牺牲,才有了我们 的幸福生活,所有为了中国的美好未来奋斗过的人,都值得我们纪念。
本书是一部记录桂林地区各民族节日习俗、展现地方风土人情的作品,主要展现汉、壮、瑶、苗、侗、回等世居民族,在桂林这片土地上保留的传统民俗和民族文化,既包括桂林各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也有各民族的特色民俗节日。两位作者均为地方民族民俗研究者,他们立足一线采风,以小短文的形式,生动、细致描述了各民族节日里的民俗活动细节、乡土村庄朴实的生活情景以及传达出的民间文化内涵。同时,还收集有一定数量的民谣、山歌、谚语,展示出逐渐消逝的村庄和传统记忆,以及人们生活和家族观念的变迁。
《西樵人的仪式人生 婚嫁篇》用口述史方式描述天下之西樵这一文化名镇的婚嫁习俗。作为西樵人仪式人生中的一个篇章,西樵镇的婚嫁习俗保留有传统特色以及地域特色。书稿分为概述、口述史、附录三大部分,其中口述史为全书的主体部分 以当今西樵婚嫁习俗的口述史为主体,讲述的也是主流的婚俗仪式,对于其它特殊的婚俗只在概述中略有提及。书稿还配有50多幅与西樵镇婚嫁习俗相关内容的插图照片,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以平实的文字语言来表现西樵镇婚嫁习俗的真实面貌。
本书从众多的中国传统节日中选取11个具有全国性影响的重要节日即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以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的文字,清晰梳理这些节日产生与演化的过程,全面概括这些节日的主要仪式、习俗,深入探寻这些节日蕴藏的文化内涵,向读者提供有关传统节日文化的系统的、可信的知识,并特别邀请著名剪纸艺术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卢雪女士为每个传统节日专门创作剪纸作品。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对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
太庙乃明清两代皇室的“家庙”,非王室成员禁入,因此,皇家的祭祖规仪便显得威严而神秘,而父母子死后进入太庙等诸多皇帝的“家务事”也成了非寻常的“国事”,一波三折……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常识》是面向中小学生和广大民众系统介绍中国节日的传统文化读本。对于春节、元宵节、花朝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包括所有的中国传统节日都有精彩介绍。内容丰富,资料全面,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实用性于一书,是一本节日文化百科全书。
萧梅主编的《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东北卷)》主要是对仪式音乐进行田野考察,搜集记录相关的文字及现场口述资料,从仪式音乐的生态环境切入其文化体系,分析研究地域性的音乐文化特征及跨地域性元素。本卷东北卷的主题是研究东北地区的萨满音乐文化。
......
本书展示了中国民俗的传承与更新。含古代礼仪的传承、西方时尚的渗入、辛亥革命带来的风俗变革、现代婚丧仪轨的流行、“兴无灭资”,“破旧立新”的后果,新时期,新礼仪风俗等6个篇章。图片丰富多彩,文字简洁明快。全书图文并茂,以图为主,图文互证,相得益彰。从图片看社会,从图片看中国,从图片中比较中国百年社会的进步,从图片中比较百年中国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昔日的贫穷与落后,看到今日的发展与进步,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大众读物。
本书是反映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理念的一本实用教材,也是以婚庆服务工作过程导向开发教材的一次有益尝试。本书以“礼”为核心,根据婚庆行业服务工作中所涉及的礼仪活动确定了婚庆服务人员的服务形象礼仪、各类婚庆服务人员行业服务礼仪、中西方传统婚俗礼仪、婚庆服务对象(新人)礼仪、婚宴礼仪等五大学习领域,分为“婚庆服务礼仪基本知识概述,婚庆服务人员仪表、仪态礼仪,婚庆服务人员交际礼仪规范,婚庆服务人员的语言礼仪规范,各类婚庆服务人员的服务礼仪,中国传统婚俗礼仪与西方婚俗礼仪,婚礼新人礼仪以及婚宴礼仪”等八个学习项目。每一项目包括学习目标、本章概括、核心技能、理论知识和能力检测等。既有理论性又有实操性,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做结合,切实提高学生婚庆服务实践操作能力。 本书适合作为高职
本书作为灯谜入门读本,通过《初识灯谜》《灯谜法门》《谜格和花色谜》《灯谜的创作及活动》 4 个单元、 18 讲的内容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介绍猜谜制谜的基本知识。内容的编写注意以学习者为主体,以轻松学习为主线,充分考虑初学者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仅适合初学者在闲暇时自学,而且 18 讲的内容也非常适合作为中小学开展灯谜选修课的教程。
"事物掌故丛谈"是中国民俗和文学史专家杨荫深先生代表作。全套书按"岁时令节"、"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游戏娱乐"、"谷蔬瓜果"、"花草竹木"分为九个大类。探究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种事物的初来源和历史演变,囊括古今中外众多的典故常识,基本涵盖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丛谈"的*特色,日常生活中人们熟知的事物起源于何时,又经过怎样的变化成为现今的状态。作者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这种追溯是以考证典籍的记载为基础撰写而成的。自称有"历史癖"的杨荫深先生遍览群书,通过精心梳理、严谨考证,将各类事物与掌故一一对应,令人豁然开朗、耳目一新。全套书杂以趣闻传说、轶事传奇,内容丰富充实、妙趣横生,是关于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态的百科全书。 《岁时令节》主
董强编著的《中国民俗文化丛书(民居卷)》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的一种。《中国民俗文化丛书(民居卷)》系统介绍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14种民居,如黄土高原的陕北窑洞、燕赵平原的四合院、四水归堂的徽州民居、巨大火炕的朝鲜族民居等,有着典型的地域性特点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以期展现中国民居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与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