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中林(1895—1989),四川郫县太和镇人,蜀中现代名医,曾师从潘竹均(音)等多人。多年来潜心于《伤寒论》的研究,善用经方,尤以舌诊见长,深受火神之祖郑钦安思想的影响。在运用六经辨证规律治疗若干外感和内伤杂病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特别是对许多虚寒证、疑难病的疗效尤为显著。 本书选编了范氏应用六经辨证诊疗的60多个病例,其中有以麻黄汤治愈三年低热的太阳证发热案,有以四逆汤治愈严重前列腺炎的少阴证淋病案,还有以理中汤辈治愈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失血性贫血的太阴少阴证案。范氏用药悉本《伤寒论》,组方严谨,以味精量重为特点。
范中林(1895—1989),四川郫县太和镇人,蜀中现代名医,曾师从潘竹均(音)等多人。多年来潜心于《伤寒论》的研究,善用经方,尤以舌诊见长,深受火神之祖郑钦安思想的影响。在运用六经辨证规律治疗若干外感和内伤杂病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特别是对许多虚寒证、疑难病的疗效尤为显著。本书选编了范氏应用六经辨证诊疗的60多个病例,其中有以麻黄汤治愈三年低热的太阳证发热案,有以四逆汤治愈严重前列腺炎的少阴证淋病案,还有以理中汤辈治愈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失血性贫血的太阴少阴证案。范氏用药悉本《伤寒论》,组方严谨,以味精量重为特点。
《中医内科病证思辨路径》由周家俊主编,本书以图表的形式详述了中医内科常见43个病证的中医思辨 路径和西医简要诊断路径,是一册为中医临床实习医生、初中级医生厘清临床知识要点、培养临床辨证思路、形成诊疗思维习惯 的简明教学读本。《中医内科病证思辨路径》内容简洁明了,条理清晰,形式新颖实用, 利于临床。
孔繁亮、焦振宁主编的《中医分脏腑辨证施治方》分四部分,以五脏辨治、六腑辨治、奇恒之腑、其 他辨治加以介绍。其收载220个常用有效方。《中医分脏腑辨证施治方》是精选家传和历代名医留下的验 方,分为五脏六腑辨证施治方,每方又以寒热虚实分类,附有出处、组成、功用、主治、歌括以及自编趣 味记忆逐一加以介绍。
范中林(1895—1989),四川郫县太和镇人,蜀中现代名医,曾师从潘竹均(音)等多人。多年来潜心于《伤寒论》的研究,善用经方,尤以舌诊见长,深受火神之祖郑钦安思想的影响。在运用六经辨证规律治疗若干外感和内伤杂病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特别是对许多虚寒证、疑难病的疗效尤为显著。本书选编了范氏应用六经辨证诊疗的60多个病例,其中有以麻黄汤治愈三年低热的太阳证发热案,有以四逆汤治愈严重前列腺炎的少阴证淋病案,还有以理中汤辈治愈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失血性贫血的太阴少阴证案。范氏用药悉本《伤寒论》,组方严谨,以味精量重为特点。
本书采取情景教学的模式,选择了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以临证的场景,用文字的形式再现了医生为患者实际辨证施治的过程,并将医生的辨证分析思路、结论随着医生的临证诊断过程一步步地提供给读者。全书分正、副两编,正编分四个板块,将近60个临床常见症状以医生实际诊断过程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并适时提供分析思路;在综合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临床资料后,得出四诊病情记录,作出证名诊断结论,确立治疗法则和方剂,并对为什么会得出该结论作出解释、分析;在每一症状几个案例之后有小结,对该症状常见的证型、特点以及鉴别等作出论述;最后附有少量、有代表性的古代文献摘要。为初学者巩固常见证候实用知识起见,附编列出了几十个较简单的、四诊资料已完备的病案,请读者根据要求先独立思考并作出诊断分析,参考答案及自测证名附
本书共分十三章,主要论述了中医病机理论、气血功能、津液功能以及各类杂病的辨证施治、理法方药,再谈经络的生理治则,中风之真伪半身不遂篇,外感六淫、内伤杂病治则约两百余种。全文须序而谈,既可作为初学中医的基础必修课,又可供中医师临床参考补佐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