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仓天心在20世纪初旅英美期间,意识到西方人对东方世界充满了荒谬的想法及误解,因此相继用英文写下《东洋的理想》(The Ideals of the East,l903)、《日本的觉醒》(The Awaking of Japan,1904)、《茶之书》(The Bookof Tea,1906),并称为冈仓天心的 英文三部曲 ,前一部刊行于伦敦,后两部刊行于纽约。 三部作品中,《茶之书》的影响晟大,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瑞典语等多种译本,并入选美国中学教科书。该书在为冈仓天心赢得世界性声誉的同时,也向西方世界谱写了一曲意味深远的以 茶道 为主题的 高山流水 。 茶道 为日本传统美学之精髓,作者文笔清雅隽永,蕴藏文人气息,带领读者一窥日本古典美学的世界。
本书用轻松简洁的语言、精美生动的图片,介绍了英国的风土人情、文化宗教、休闲娱乐、美食佳肴、社交礼仪、言行宜忌 帮助您感受一个真实的英国,体验一次完美而难忘的英国之旅
本书用轻松简洁的语言、精美生动的图片,介绍了法国的风土人情、文化宗教、休闲娱乐、美食佳肴、社交礼仪、言行宜忌 帮助您感受一个真实的法国,体验一次完美而难忘的法国之旅
本书用轻松简洁的语言、精美生动的图片,介绍了德国的风土人情、文化宗教、休闲娱乐、美食佳肴、社交礼仪、言行宜忌 帮助您感受一个真实的德国,体验一次完美而难忘的德国之旅
这是一本日本人自己对武士道精神进行全面诠释的经典名作;是外国读者和日本问题研究者深入了解日本、认识日本民族精神、探讨日本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的书,在世界的日本研究书目中占有重要位置。 《武士道》一书是作者于189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养病时,有感于外国人对日本的传统武士道知之甚少,为了向国外介绍而用英文写成的。所以,我们在读到他所系统介绍的武士道的种种方面时,颇有入木三分之感。正因为如此,本书一出版就引起了外国读者的极大兴趣。由于作者本人的立场所限,书中有些观点值得商榷。
二战临近尾声的时候,摆在美国眼前的有两个问题:日本会不会投降?对日本能不能用对德国的办法? 为了制定最后决策,美国政府动员了各方面的专家来研究日本,提供资料和意见,其中包括了本书作者、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 美国人或者更多西方人眼里不可理喻的一些行为,恰是本尼迪克特用来解析日本文化本质的范本。书名中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文化的象征。“菊与刀”的组合,象征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如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等)。 本尼迪克特在二战结束后写成《菊与刀》。《菊与刀》共13章:从对战争的看法讲起,讲到明治维新,再分述日本人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一直到怎样“自我训练”(修养)和孩子怎样受教育。全书夹叙夹议,抛开了对樱花、茶道、武士道等煽情描述,更多是对家
这里没有一个故事是笔者杜撰的,这些故事曾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故事的主人公都还示成年人。他们有的在不知不觉中陷入除境,有的遇是身不由己地走向歧途。这里,我们隐去他们的真实让你警醒。要知道:危险有时来自外界,有时候也会来自于你自己。但,你必须记住,当做出险来临的时候,在勇敢地面对!
这是是一部图文并茂的有关英国文化的散文和摄影集。它汇集了作者的14篇散文和在实地拍摄的159幅彩色图片,从文化视角介绍了英国的艺术文化,涵盖建筑艺术、文学、绘画、雕塑和蜡像,有选择地记述了艺术之都伦敦、莎士比亚故乡斯特拉特福德、学府和古城约克的文化见闻。如果说书中的散文是以文学随笔记述英国艺术文化,那么书中的摄影图片则是以视觉印象展现英国艺术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惟一长期绵延不绝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是人类文化最辉煌的组成部分,为人类文明奉献了无数璀璨的瑰宝。中华文化在其历史发展中,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与挫折。这一切,不仅维系着每个中国人的心,决定着我们的思想感情,而且影响着众多异域文化的发展进程。因此可以说,中华文化既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财富。 《中华文化学院教材:中华文化概要》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形成、特点等介绍了中华文化,并以中华古代的文学、哲学、艺术等入手,结出中国文化丰硕的成果。《中华文化学院教材:中华文化概要》引人遐思,特别注意把中华文化放到鲜活的日常生活中去考察。帮助读者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是了解生动的中华文化、培养人文素质的理想读物。
这本《理性德国》由埃克哈德·伯恩斯坦著,武海霞和武银强译:德国是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国家,这片土地养育了多如繁星的英才,如革命导师马克思,音乐家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瓦格纳,哲学家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同时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爱因斯坦、歌德、席勒、托马斯·曼、黑塞、格拉斯、布莱希特等声名卓著的人物,就像女作家斯塔尔夫人赞誉的那样,德国是“诗人与思想家的国度”。理性与激情是这个民族最显著的性格特征,因此逻辑思维的缜密性与行动上的热情实干使德国人在世人的眼中显得格外。《理性德国》作者作为一名德国人,以极其审慎的态度和新的视角,多层次、全方位地介绍了德国历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让我们透过作者的笔触,感受德国人的理陛和激情。
京都居,乐无穷。一年一度欢欢壮丽、底蕴浓厚的祗吲祭,光凭声音就能听出制作是否有差错的扇骨师,不计其数的酱菜老店与传统茶馆。漫步京都,街巷中的人攀风景,都随时移事往而愈加深浓。古都依旧恬静深沉,吉都人的生活却在与现代城市的交锋中错落出不同的滋味。生于斯,长于斯,作者年逾古稀之时依旧对光一暗交错中的京都满怀期望。与京都相连的不仅过去和现在,还有未来。
中国缺什么?其实每一个中国人心里都清楚,但从一个日本人口中说出来,总会觉得有些不自在。近藤大介先生的这本书写得很有分寸:他来北京工作数年,但从不扎堆在“日本老乡”之中,而是愿意天天乘地铁、搭公交,与周边的中国人搭讪、交往,时时刻刻感受“中国特色”,还娶了一位中国太太。所以,这位“中国女婿”对中国的批评,实在留着客气。 我在中国居住多年。如果说日本是我心中‘最温柔的部分’,那么中国也是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有一个中国妻子,更多时候,我享受着她对我的‘中国式管理’,至今,我们仍然彼此爱慕如初恋,我们知道彼此拥有什么;我们也时常如两面镜子,通过对方照出自身所缺。”
形成于江户时代的日本艺妓,始终是充满神秘性的特殊职业。作为侍宴酬唱的职业女性,艺妓在服务中必须体现女性的魅力,这就使艺妓本身笼罩在五彩迷雾中令人好奇。艺妓的歌舞器乐乃至举手投足,无不体现古典的艺术理念。和19世纪末相比,和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艺妓全盛时期比,日本的艺妓至少在从业人数上已经大量减少,似乎已经是夕阳余辉。但是,艺妓的文化并没有衰落,而是浸透到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被称作“艺妓道”的行为规范,已经成为现代日本女性的一种典范。透过艺妓文化可以窥视日本文化内核的一个侧面,理解日本社会中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同栖共处的奇特所在。 本书分为四章,各章标题取自日本汉诗,分别是藤井启(1807-1866)《东人罕写岚山者,独谷文二喜作此图》、中岛大赉(1801-1834《梦李长吉》、浦地镇俊(生卒年不详)《
本书系《世界文明之路丛书》之一。本卷主要内容包括:尼罗河文明(“埃及是尼罗河的赠品”、治水促成国家和政治制度的形成、离不开治水的早期文明、象形文字、多神的宗教信仰、伟大的金字塔)、文明辐射光线散乱、希腊罗马时期的北非文明亚历山大城的建立:传承或“终结”埃及文明、腓尼基人的北非“新城”、迦太基人的能量、独特的阿克苏姆高原文明、郑和船队在东非接触到斯瓦西里文明、伊斯兰文明给非洲带来什么、奴隶贸易对非洲文明灾难性影响、刚果丛林文明(隆达、库达……)、津巴布韦宏伟的石构建筑物:马庞古布韦文化、殖民主义对非洲文明的“双重使命”、建设性使命:铁路、汽船、欧式学校、现代思想……引进非洲、传教士的作用、后殖民时代非洲现代文明路在何方等。
提到法老,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埃及、金字塔、神秘、王权、木乃伊等字眼。那么,埃及法老到底有何真面目,有何真相?他们真的如我们想像中的那么神秘莫测吗?就让我们跟随这本通俗读本,来揭开埃及法老的神秘面纱吧!
大自然和人类在古老的地球上44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后人在瞻仰那些辉煌硕果时,不禁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先人的聪明才智而叹服。今天,那些自然和文化遗产依然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芒,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享有的财富。为了保护这些自然和文化遗产,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以确保这些遗产能够永久传承。 本书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中精选了其中一部分,分为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五个篇章,每部分都以精美细致的语言精心描绘其动人魂魄之处,使读者了解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博大内涵和精深潜质。同时本书采用画质优美、内容丰富充实的图片来展示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让您享受一场唯美的视觉盛宴。 希望读者在本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一生中出版了三十余种书籍,单枪匹马地将人类各方面的历史几乎全都复述一遍。如此浩大的工程由他一个成来完成,真令人钦佩他以有涯之生向无涯之知挑战的勇气。房龙不是深奥的理论家,但却未必没有自己的体系与思想。本书分为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画家究竟想干什么、罗马时期、哥特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罗克时期、洛可可时期、革命与帝国、20世纪、画廊、欧洲印刷史话、序、欧洲印刷史话、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