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综合了近代以来西方和东方学者在印度文化与东亚文化、东南亚文化、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中世纪与近代欧洲文化等主要文化中心相互交往和影响方面的主要学术成果。对于古代印度奥义书的哲学与希腊罗马哲学是否有相通之处、印度寓言与以《一千零一夜》为代表的阿拉伯故事有何联系、印度古典梵文戏剧诗歌与欧洲近代浪漫主义文学之间的关系、印度文化如何影响了古代美洲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叙说。本书系统、全面阐述印度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及其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所涉及的内容广博,时空跨度极大。对于研究印度文明及相关领域的学者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中华历史文化名楼:鹳雀楼》的编写人员辛勤工作,稽考经籍,精心编写,终于成书。它真实地记录了永济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44万人民共襄盛举,重兴名楼的艰辛历程。浓墨重彩地展现了大唐古蒲州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文物胜迹、物产资源。艺术地再现了三晋新永济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和旅游产业诸方面取得的辉煌业绩。它既是一部资源翔实的认识鹳雀楼的之物,又是一部了解永济、认识永济、解读永济的百科全书。《中华历史文化名楼:鹳雀楼》的出版发行,必将加快世界了解永济,永济走向世界的步伐。在打造实力永济、魅力永济、公平永济、宜居永济、幸福永济,把永济建设成为黄河中游地区的城市的过程中必将起到的推动作用。
当希腊的主要城邦雅典形成的时期,罗马也已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通常把希腊罗马连称,并不意味着罗马的历史是衔接在希腊历史的后面。不过当罗马发展为大帝国的时候,它已把希腊地区包括在内。从此希腊地区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罗马帝国奴隶制的崩溃也包括希腊一带的奴隶制的崩溃。所以两者在早期的发展步调尽管不一,但是它们的奴隶制社会发展归趋则是一样的。本书没有采取同时代叙述法,仍旧把希腊罗马分为两部分,讲了希腊,再讲罗马。这并不等于说,希腊的奴隶社会先已溃亡了,然后才又兴起罗马的奴隶社会。希腊诸邦和马其顿之亡于罗马,只是国家的灭亡,而非社会制度的灭亡。关于这一点,一般都是十分了然的。青年读者不要从这种叙述的次第而产生错觉。本书共分十章,前五章讲希腊,后五章讲罗马。叙述的重点在社会、经济和政治
本书是失落的文明系列之一。探寻了波斯文明的秘密。本书突出了文明失落而又寻找回来的主题,书中有不少就像传奇故事那样引人入胜;在探寻这些“我们的过去”重见天日的经过及其秘密的同时,也介绍了各文明的灿烂历史和光辉成就,并融会了作者的感悟。本书力求做到集史学、考古学、文化学、美学于一体,兼有故事性、逻辑性、资料性、趣味性、启发性和预见性,使它成为老少咸宜的读物。
关于美索不达米亚古代文明的各种传说与神话在沙漠底下埋藏了好几百年,等待着有朝一日考古学家来把它们揭示给现代世界。其中一个故事描述了女神伊什塔尔的愤怒。这位女神遭到英雄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拒绝之后,为了复仇,便纵恿其父放出神牛。神牛只要喷一下鼻息,地面就会裂开一道大缝,使几百名年轻男子掉下去摔死。百尔伽美什经过激烈的搏斗杀死了神牛,割下了牛角,带回家去挂在床头作为战利品。类似这样的离奇而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都已收集在新出版的《早期文明的史诗-中东神话》里。《神话与人类》丛书从文化的视角对世界神话及其历史渊源进行了考查,以的方式方便现代人借助充满魅力的神话而亲历古代文化。这套丛书就像是别具一格的世界神话百科。其中每一本书都技术了奇异的故事、神秘的仪式、愤怒的天神、充满幻想的探索,以及
本书是吴军博士《文明之光》全四册的精华本。 全书大致按照从地球诞生到近现代的顺序讲述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各个阶段,以人文和科技、经济结合的视角,选取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或事件,透过有趣易懂的故事式的讲解,揭示人类文明不断解决问题、曲折前行的辉煌历程,以及平凡人等对社会进步的巨大贡献,有机地展现了一幅人类文明发展的宏大画卷。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既能够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体会到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多样性。
《古代日本人の名前の研究-日本古代人名研究》,本书主要是在作者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作者从人名与历史、人名与社会地位、日本人名与中国人名的对比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可以说,如此高难度的题目,作者得非常好。本书资料翔实,观点清晰,其学术水平得到了中日专家的一致好评。
死者之书汇编了与圣歌,埃及人希望自己能够在死后使用它,好为那通向永恒的旅途储备知识和力量。在一千五百多年的岁月中,这些咒语出现在纸莎草书卷上、木乃伊的裹布上以及棺材和护身符上。那些最完好的手稿有着彩绘的美丽插图,描画着埃及人想象中那死后世界的风光,神祇和妖魔,以及死者将会遭遇到的挑战与必须通过的难关。其中包括了那决定性的“称量心脏仪式”——死者是进入诸神的乐园,还是堕入可怖的“吞噬者”之口,全看这最终的裁决。 作为相关展览的补充,这是三十年来这个课题上最全面的图书,很多大英博物馆的死者之书珍藏次以彩图的形式出现在印刷品之中。借住学者之笔,详细的拍摄和讲解那些文物与咒语和古代图画的关系,穿越古埃及人来世的旅途,让我们深刻的理解他们的信仰,揭示出人类面对死后世界的恐惧,以及
中国书法与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书写和欣赏诗书合壁的作品,能使人获得双重的美感享受。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其博学多才,以文傲视百代,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工诗词,开豪放一派,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书法自然洒脱,雍容敦厚,自成一格,位列『宋四家』之首。赵孟頻评其书:『东坡书如老熊当道,百兽畏伏。』存世名迹颇多,如《黄州寒食诗》《前赤壁赋》《祭黄几道文》《丰乐亭记》《李白仙诗卷》等。
顾名思义,书名就是日本文化的象征。“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作者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视角,通览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1951年该书被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到1963年已再版三十六次。1982年出版的一本介绍“日本学”名著的书中称赞此书是现代日本学的开山之人。此书至今成为不衰的经典。鲁思·本尼迪克特所著的《菊与刀(经典全译本)》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视角,通览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既抓住了日本文化细致的地方,又将它置于东方文化与太平洋岛屿文化的人类文化学视野里。
《正在消失的中国古文明:古桥》这可能是一次伤感的巡阅,历史的标本在身边,我们同它一起老去。正在消失的中国古文明系列以恢弘的视野,高度的文明自觉,用充满情趣的文字配以精美的图片,从古村落到古城、从古河渠到古桥、从古道到古关隘、从古民俗到古文明,带你在历史和民俗的画廊中诗意行走。一千多幅美图,考古专家的解读,展现了朝代更迭的频繁、帝王居所的繁华、百姓生存的智慧。历史因此而变得鲜活灵动。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幅员辽阔的神州大地上,江河纵横,桥梁遍布。尤其是在迷人的江南水乡,“水港小桥多”的景象比比皆是。遍及全国各地的桥梁,不各种各样的类别和结构,还有着自己萌芽、产生、发展的历史。中国古代桥梁,经过漫长的发展完善,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而且在很长的历史
本系列可称为是由大英博物馆馆长领衔的人类探索丛书。这些著作通过对面具、微雕艺术品、药草、花卉等寻常物件的研究,承接了人类自我反思与探寻的亘古命题。透过这些常见的物品,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人类不断挣脱束缚、现实的执着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