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金开诚编著的《风筝》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风筝相关知识。 《风筝》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人们为了赞扬医生的医术高明,常常会用“华佗再世”来形容。我国古代名医华佗,他神奇的医术和传奇的一生,在民间广为流传。华佗继承了秦汉以来的宝贵医学遗产,在其基础上又有发展和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内科、妇科、小儿科、针灸科都很精通,而尤以外科最负盘名。他的名字成了中医药卓越成就的象征,他的发明为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的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千米。是我国现存规模、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该园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雅致清新的艺术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林,也是目前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古埃及文明灿烂夺目,源远流长,生活在尼罗河畔的埃及人创造了法老王的权柄,巍峨耸立的庄严肃穆的金字塔,象形文字和木乃伊,璀璨的文学和不朽的艺术,以及神秘的宗教和建筑奇迹,等等。这一切成就无一不充满了诱人的魅力。
拙政园为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的古典山水园林,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的水平。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为中国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世界文化遗产。
《留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齐名,为全国“名园”之一。留园占地面积约2.33公顷。园内建筑精美,厅堂宏敞华丽,花木繁茂,池水明瑟,峰石林立,有“吴中名园”之誉。其结构造型风格,同拙政园的疏朗布局风格,被称为“苏州园林两绝”。
《浑天仪与地动仪》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它们是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制造的。除了浑天仪外,张衡在世界科学史上另一个不朽的创遣发明就是地动仪,是世界上台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仪器。地动仪的发明,在人类同地震作斗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此,开始了人类使用仪器观测地震的历史。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是中国石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足石刻纵贯千余载,造像精美,完好率高,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与云冈、龙门鼎足而三,齐名敦煌,共同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它集中国石窟艺术之大成,把中国石窟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发展有重要贡献。
中国农业发生于新石器时代、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是世界业起源地之一。精耕细作程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为了提高土地生产率,人们通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在北方形成耕耙耱枝术在南方形成耕耙耖技术。
扎什伦布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扎什伦布寺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位于日喀则城西北的日山上,依山而筑,殿堂叠耸,气势恢弘,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之一。这座象征吉祥的寺院,以其金碧辉煌的建筑、精美绝伦的艺术、源远流长的历史,留给了世人太多的惊叹,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中华饮食老字号》是其中的分册《中华饮食老字号》,其内容主要涉及特色饭庄、面食、糕点、肉、酱菜、调味品、酒、茶、糖及果品九大类,并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老字号进行介绍。
长江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荚雄”,万里长江不知目睹了多少王朝兴替,触动多少英雄情怀。长江孕育滋养了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成长的沧桑历程,更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奋斗不止的精神。
婚姻生活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在中国古代,婚姻是“合两娃之好”,从而完成“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的重要功能,男女的婚姻,完全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操纵下实现的。当事的男女双方往往处于被动的境地,任由他人摆布。而古代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和权力就更加微乎其微,她们也就常常成为各种各样的婚姻悲剧中的主要受害者。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本书是其中的分册《班固与汉书》。
提到北京城,人们自然就会想到老北京的四合院。这是由于四合院有着地道的京韵京味,展示着老北京人传统的民间风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四合院在中国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根据现有的文物资料分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四合院形式的建筑出现,不过在元代时北京才开始大规模兴建,明清时才逐渐地完善并发展到高峰。现在北京所能见到的四合院,也多是那时候留下来的。
因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由于他们的提倡,使一度表微的文学有了新的生机。诗、赋、文创作都有了新的突破。除曾氏父子之外,这一时期还有七位杰出的文学家,即:孔融、陈琳、王榘、徐干、阮璃、应玚、刘桢。所以“建安七子”之说,也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灶神·门神·财神》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之一。中国有许许多多的神话传说,这些美丽神秘的神话传说里有着不计其数的神话人物。灶神、门神和财神就是中国古典文化中三位极具代表性的民间俗神。说他们俗,那是因为他们不在高高在上的神坛上,而是走进了世俗生活中;不止皇室贵族祭拜他们,而且每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都会在自己的生活中祈求他们降福免灾。从祭灶神、贴门神到祭财神,无一不体现了中国人祈求安定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
辽阔的疆土、壮丽的山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给了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对世界有着深远影响的发明、气势磅礴的北京故宫崎岖蜿蜒的万里长城,这些历史遗存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中,也只是沧海一粟。与此相比、中国陶瓷史上的瑰宝——唐三彩、镌刻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有着不可预计的历史价值,它是唐代文化、生活的最理想化的代表物。
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对于现代人来说,虽然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是在汉唐时期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赋萌生于战国,兴盏于汉唐,衰落于宋元明清。他是在远承《诗经》的赋颂传统,近承《楚辞》的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