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死者之书》汇编了法术与圣歌,埃及人希望自己能够在死后使用它,好为那通向永恒的旅途储备知识和力量。在一千五百多年的岁月中,这些咒语出现在纸莎草书卷上、木乃伊的裹布上以及棺材和护身符上。那些*完好的手稿有着彩绘的美丽插图,描画着埃及人想象中那死后世界的风光,神祇和妖魔,以及死者将会遭遇到的挑战与必须通过的难关。其中包括了那决定性的 称量心脏仪式 死者是进入诸神的乐园,还是堕入可怖的 吞噬者 之口,全看这*终的裁决。 作为相关展览的补充,这是三十年来这个课题上*全面的图书,很多大英博物馆的死者之书珍藏以彩图的形式出现在印刷品之中。借住学者之笔,详细的拍摄和讲解那些文物与咒语和古代图画的关系,穿越古埃及人来世的旅途,让我们深刻的理解他们的信仰,揭示出人类面对死后世界的恐惧,以
本系列可称为是由大英博物馆馆长领衔的人类探索丛书。这些著作通过对面具、微雕艺术品、药草、花卉等寻常物件的研究,承接了人类自我反思与探寻的亘古命题。透过这些常见的物品,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人类不断挣脱束缚、现实的执着与坚韧。
《民间择吉农家历(2014-2023年)》编排了2014~2023年农家历,同时介绍了天文历法知识、民间择吉历项内涵、各月气候与农事、农家实用对联,并附有增广贤文和民间神佛诞辰、纪念日等内容。《民间择吉农家历(2014-2023年)》知识丰富,历表项目详细、准确,适合农家日常生活参考。
本书从对特洛伊战争的描写入手,一步步展现出古希腊文明的辉煌历史。受荷马著作及《埃涅阿斯纪》的影响,使得年轻的海因里希·施里曼开始寻求青铜时代的特洛伊旧址。在他的孜孜探求下,考古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并著有《迈锡尼》一书。在他之后,威廉·德普菲尔德继续考古的工作,并编写了德文版的考古巨著。被誉为和施里曼一样的天才,阿瑟·埃文斯于十九世纪末也开始了他的考古生涯。他和其他的考古学家们陆续发现了特洛伊、迈锡尼、赫梯帝国等古希腊文明。二十世纪初,经过大学培养,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的时代到来了。卡尔·布利根著《特洛伊和特洛伊人》使人们对特洛伊的情况更加了解,加之碳14年代测试法的协助,考古工作有了重大突破。本书有质疑、有提问、有思考,对于史实、史诗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为我所用,以独特的叙述手法带领读者
本书从气候、地质的变迁、物种的演化着手,以“蜀”字为中心,从三星堆“党”字型城镇出发,揭开古蜀历史发展之谜。提出“三个星堆”就是三个祭坛,即太社、王社、民社,也分析出了三星堆消失的原因金堂悦来峡堰塞湖的因素有关。并考证了蜀的来源和称谓认为,蜀,葵中蚕;蜀是蠋;祭器;蜀是燭;蜀音近叟,叟是氐羌的一支;因此蜀来源于羌……从燭是燃蜀,蜀是白蜡虫,白蜡虫是历史上特产于蜀山氏族地区(今凉山彝族自治州)。本书也认为青铜兽面铜器为蜀山氏图腾标志物,推断出蜀族氏代历史的图腾标志物和族徽:蜀山氏、羌蜀龙、蜀龙王、、鱼凫、杜宇和开明氏,从而断定蜀来源于蜀山氏的凉山州地区且称蜀。本书是其沉淀多年的结晶,观点新颖,视觉独特,有耳目一新之感。
《百年韩国》讲述了在过去百余年的近代化进程中,韩国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以及韩国民众对近代事物的看法。其主要关注对象是韩国人的生活与文化在近代化过程中的变迁。相较于专业史学著作,《百年韩国:生活与文化》的叙事方式比较贴近一般读者,非常具有可读性。《百年韩国》编者深刻地表述了韩国民众对近代事物的抵触情绪,反思了韩国社会依靠帝国主义势力实现近代化的欣喜与痛苦,介绍了尚未来得及对近代化做出反应的韩国民众在近代化进程中的生活。另外,编者用通俗易懂的叙述方式,对书中提及的近代事物做出了概念性的解释与分析,在反思近代化过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正视当今韩国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其立场与角度令译者十分敬佩。本书由韩国历史研究会编,尚咏梅、王海龙译。
本书是吴军博士《文明之光》全四册的精华本。 全书大致按照从地球诞生到近现代的顺序讲述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各个阶段,以人文和科技、经济结合的视角,选取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或事件,透过有趣易懂的故事式的讲解,揭示人类文明不断解决问题、曲折前行的辉煌历程,以及平凡人等对社会进步的巨大贡献,有机地展现了一幅人类文明发展的宏大画卷。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既能够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体会到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多样性。
丛书选取了的古代人类文明作为选题,概述了各个文明在世界各区域隔绝闭塞的情况下发生、发展、兴盛乃至衰落的历程,丰富了世界古代史的研究内容,有利于开拓世界古代史研究的新局面。丛书的编写动员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精干力量,反映了北师大历史学院世界史古代文明研究的治学成果和水平。丛书集中反映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生发展,深化了相关领域的研究,从程度上填补了相关出版领域的空白。
鸟滨贝冢在日本是一处绳纹时代的低湿地遗址,它的发掘给日本考古学界带来的成果是多方面的,而为重要的是为思考日本文化的根基给予了重要的启示。该书从考古学上总结了鸟滨贝冢的发掘成果,即揭示了鸟滨贝冢的饮食生活、栽培植物、木工技术、纤维工艺技术和漆工技术的奥秘。读者可藉此较为全面地了解日本远古时代鸟滨人的生活形态和物质文化,并通过与同时期即中国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的对比来更深刻地认识该遗址的文化价值和学术意义。该书译稿通俗流畅,辅以大量图片,为读者直观了解该遗址提供了方便。
文字的历史几乎就是人类的历史本身,再多的篇幅也只能交代万一。每当人类想要记录历史,总需要“书写”。本书主要叙述文字在西方及其源头的发展,至于东亚的故事,应由另一本书来铺陈,本书只简单提到一些必要的情节。但无论只简单提到一些必要的情节。但无论古代的东方或西方,主持历史纪录的人都是“王”。文字是一种见证,一种情感和思想的地震仪器.有了文字,古代先民们就有可能记录他们自身的世界和生活,记录他们的王朝世系,婚姻战争等重要事件.文字承载着历史,历史与文字一同诞生.而那些未被解读的文字,与它们所关联的未被了解的文明一样,如同被丢弃在时间长河中的永恒的谜语,等待着充满好奇心的后人去揭开。尽管文字朝着不断简化的方向发展,仍只有极少数人懂得使用知识从一开始似乎就注定是一种特权。对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人来说,
本书包含两部分内容。部分介绍歌川国芳猫主题的画作,汇集了歌川国芳猫主题的浮世绘画作中的60幅精品。本部分正面画作,背面则是画作元素的黑白水印效果。这样不会影响内页作为单独作品的装裱,而且背面的黑白图可用于涂色。第二部分介绍这些画作的编号、名称、尺寸、出版商、制作时期和收藏地等信息,以及对画作意境和背景的介绍,还包括日语中常见的语音梗。全书以画作为主,阅读轻松,充满趣味性。
本书以《仪礼》为本源,以《家礼》为中坚,兼及敦煌文献、官方史料、日用类书、家谱、礼生礼书等,对丧礼文献进行系统地整理,并对丧礼文献的形成、著述特点、民俗分类等内容进行研究。本书同时注重田野调查,以湖南湘乡、山西闻喜等地的丧礼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不同地区丧礼文化内涵的比较,探讨丧礼文献与丧礼实践之间的时空逻辑与相互关联,并对丧葬礼俗的当代传承和秩序建构加以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