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是一个美丽而具有古老文明的国家,也是西方社会经济发达的七个国家之一,其国土位于风光秀丽的亚平宁半岛上。半岛中部,400多公里长的台伯河宛如一条潇洒飘逸的银带,穿过拉齐奥地区,流经罗马市区后向西南方缓缓注入地中海。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以伯河东岸已陆续出现了少数村落,古老的拉丁、萨宾等部族的土著居民开始在那里放牧、耕作,繁衍生息,他们成为后来的罗马人的始祖。在几千年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勤劳热情的意大利人民创造了令世人仰慕的灿烂文明,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数不尽的历史名胜古迹、秀美壮观的自然景色,再加上独特的民族习俗,使意大利成为深受各国游人喜爱的旅游胜地。
在美国,有这么伟大的一代人,他们亲身经历了二战的洗礼,为了国家安危和世界和平,义无反顾地参加战斗,取得了辉煌和荣誉。但是,二战结束后,他们并未像大家想的那样在家人、朋友面前去炫耀自己昔日的战绩,讲述自己的作战经历,即便是他们的家人,对他们的英勇事迹也知之甚少。面对很多崇拜战争英雄的人,这一代人惟一的期望就是祈祷他们曾经经历的血与火、生命与死亡的考验不要再发生在现在的人身上。这伟大的一代中的大多数都把这一段历史深埋在心底,所以他们的子孙们尽管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诚实、正直、努力、个人责任和坚持不懈,但都一直当作是理所当然的,而没有看作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共同品质,也一直没有真正了解他们。直到《美国伟大的一代》出版后,这一代人的故事才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就像伟大一代的子孙们告诉我的;“
美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的国家,在世界列国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本书着重介绍美国的民族风情、衣食住行、社交礼仪、婚丧习俗和各种节日,并简要介绍美国的人工奇观与自然风光。美国建国二百多年,具有色彩鲜明的人工奇观与自然风光。美国建国二百多年,具有色彩鲜明的民族特性和生活习惯。美国人民热情奔放、机智而富于创造性的活力。他们的习俗既同其民族构成、宗教信仰和地理环境有关,也同发达的经济和科学文化有关,这些又都与美国的历史沿革密不可分。为了使读者对美国习俗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完整而系统的了解,本书特奖美国的地理、气候、民族、宗教、历史,经济也作了概括介绍。 本书主要仅就美国人民能常的习俗礼仪和生活方式作了介绍。至于印第安人,原是美洲早的居民,其古*俗有不少在美国仍沿袭至今,该民族情况
本书吸收了国内外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成果,介绍了这一领域的基本理论,同时十分精炼地介绍了英、美、德、日四国的文化特性。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外语及其他专业文化素质教育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正在参与或将要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们的知识性读物。
本书共分为五部分。部分为概述,首先确定价值观的含义以及它包括的主要因素。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辨别个人言行标准的抽象思想观念,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不成文的法律,它处于文化的深层,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不成文的法律,它处于文化的深层。 第二部分论述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是美国价值观的核心所在,它是制约其他价值观的中心思想。因此,本书*阐述个人主义价值观。谈到个人主义,中国人和美国人有着颇不相同的理解。本章首先用实例说明个人主义在两国文化中的含义。这种含义的差异绝不是偶然的,它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第三部分阐述美国人的成功意识。爱默生曾说过,考验一个民族的标准是看它是否成功。这句话表达了美国人的民族心理。 第四部分探讨美国的家庭、婚姻和恋爱观。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
本书在道德范畴方面把澳州土著与白种文明人作了比较,并对前者加以赞美,对后者作了谴责与批判。这种爱憎分明的笔法,使人联想到本杰明·弗兰克林的《关于北美洲野蛮人的评论》。两位作者对种族歧视与殖民主义的批判,充分体现了民主主义与高度的人权思想。 作者在本书中有许多精辟的政治见解。他在“序言”中这样写道:“有影响的形象是那些为更广大的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形象,因为知识分子要领带统治阶级的恩施。每个有势力的经济集团都喜欢自诩为‘民族个性’的代表,并将自己等同于‘民族个性’,从而证明自身的合理性以这种世界观来看问题,就不存在阶级冲突,而且性别和种族剥削也被抹杀了。
本书以美国国内英文历史资料为研究素材,研读分析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叶美国在中国的基督教传教活动。美国传教士在中国活动的这一段历史既关系到中美两国的国家关系,又关系到两国之间的民间交往和文化交流。本书在对一批美国传教士留下的口述历史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其中反映的特定历史时期中美历史,两国关系史,尤其是口述历史内在的丰富大众文化内容,进行了分析记录,同时,作者在中国进行了实地调研,以翔实的资料深入探究了传教活动对中国的影响、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碰撞,以及传教运动由盛而衰的原因。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一生中出版了三十余种书籍,单枪匹马地将人类各方面的历史几乎全都复述一遍。如此浩大的工程由他一个成来完成,真令人钦佩他以有涯之生向无涯之知挑战的勇气。房龙不是深奥的理论家,但却未必没有自己的体系与思想。本书分为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画家究竟想干什么、罗马时期、哥特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罗克时期、洛可可时期、革命与帝国、20世纪、画廊、欧洲印刷史话、序、欧洲印刷史话、译后记。
本书是一本真正介绍美国的书。首先,它的涵盖面极广,涉及美国历史、风俗、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象一册旅游介绍;它对美国各个方面的介绍分章分节,系统科学,有纵观,有横比,有叙述,有评论,又象一本学术著作;它还详细列举了在美国生存的各种手段、职业选择、各大学的比较以及美国适生存的一些城市的介绍,颇似一本留学美国手册。总之,大到总统选举,小到获取奖学金的方法,作者信手拈来,应有尽有。它的文笔生动幽默,常有一些出人意外的评论,使人读起来忍俊不禁,也可以算是幽默小品吧!
本书作者弗朗索瓦·皮埃尔·纪尧姆·基佐(1787—1874)系法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出生于尼姆的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是著名律师,在法国大革命时死于断头台上。他随母流亡瑞士,1805年回到巴黎学习法律,并同反拿破仑的文学团体有往来。1812年任巴黎大学历史教授,同年与女作家宝莲娜·德·梅兰结婚,从此结识了保皇党头面人物而进入政界,曾参加次波旁复辟(1814),成为君主立宪制的鼓吹者和“空论派”团体的成员,并在其1816年写的《论代议制政府及法国现状》一文中解释该团体的政纲。1820—1830年,他主要从事历史研究和教学,著有:近代史课本《欧洲代议制起源史》(1822)、《法国史概论》(1823)、《有关英国革命回忆录集》(1823)、《英王查理一世、查理二世在位时期英国革命史》(1827—1828)、《欧洲文明史》(1828)和《法国文明史》(1829—1832)等书。在七月
本书共分八章,分别介绍了美国社会中的婚姻和家庭的演变,美国人的家庭价值观,美国人家庭当中的夫妻、父母和子女、婚外恋和婚外家庭、老年人及其所引起的社会关注。作者三人,其中的专门研究美国社会生活的社会学者读者讨论了婚前、婚后、离婚、再婚和婚外家庭组合;教育学家讨论了美国的家庭教育方式;而老年学者则对美国的老年问题发表了相关的医学、政治学的看法。
本书为《欧洲文化入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自学辅导用书,也可作为教师的教学参考用书。 本书按原教材章节编写,每章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①背景知识及本章内容概要;②词汇知识;③注释;④练习题;⑤练习题参考答案;⑥课后大题参考答案。在书后还附两套综合自测试卷和参考答案。
自从有人类记载的历史以来,服饰或者更通俗的说穿着,就被看作是和食物、住所一样,是人类的基本的需要之一。但是,人们从来都只是从实用的角度去看待服饰,去理解服饰,而常常忽略了眼饰本身作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它也有着自己特定的意义。因为每个人都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有着和别人不同的需要,同时这种需要也要通过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得到满足。而服饰就和个人的需要和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书分别介绍了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以及阿拉伯民族的一些主要国家的民族的特色服饰和品牌服饰,相信读者能从中获益。 本书主要分为六大部分十四章来介绍国外一些关于服饰的知识,希望读者能够从中获益。
现代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奖项,它们或者是综合性的,或者是专门就某一领域的;它们或者是全球性的,或者是仅仅局限在几个国家;它们或者是尽人皆知的,或者是默默无闻的。 本书为“世界知识丛书”中的一本,为读者介绍了国外一些著名奖项的设立、评奖机构、授奖仪式、获奖者义务、重要获奖人简介等相关知识,涉及到的有电影电视奖项、广告奖项、音乐奖项、体育奖项、建筑、工业设计奖项、学术奖项等。 阅读本书,您将感受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了解以下著名奖项:诺贝尔奖、艾美奖、奥斯卡金像奖……同时,我们也会为大家介绍那璨若群星的明星、伟人…… 当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坚定地向西航行时,他并不知道此举将会导致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当世界越来越向全球化方向发展的时候,一些曾经仅仅局限
世界闻名的《我知道什么?》丛书,是法国大学出版社1941年开始编纂出版的一套普及性百科知识丛书。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该丛书选题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更新,已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丛书作者都是有关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故每本书都写得深入浅出,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至今,这套丛书已印行3000余种,在世界上产生很大影响,被译成40多种文字出版。 “我知道什么?”原是16世纪法国哲人蒙田的一句话,它既说明了知识的永无止境,也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那一代人渴求知识的愿望。1941年,法兰西民族正处于危急时期。法国大学出版社以蒙田这句话为丛书名称出版这套书,除了满足当时在战争造成的特殊形势下大学教学与学生读书的需要外,无疑具有普及知识,激发人们的读书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