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美国人的性格》《初访美国》、《访美掠影》三部分组成,是费孝通先生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读书和考察及上世纪80年代重访美国的笔记和观感,着重对比了美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美国人与欧洲人的区别,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分析了美国人富于激情、独立、实际、进取、乐观、敢于冒险、渴望成功、爱慕虚荣和贪婪冒进的性格及这种性格在推动美国从蛮荒之地、欧洲的弃儿走向繁荣富强道路上的突出作用,有利于加强我们对我国和平崛起及东方文明的重建的思考,非常值得阅读。
美国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国度,不仅是世界上的强国,也常常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潮流。走进美国、了解美国,可以开阔视野和提高个人的认知,可以让每一位读者在短时间内认识美国。 《不可不知的美国常识》从签证移民、教育、留学、旅游、历史、文化等十一个方面,系统地介绍美国。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作者广泛收集美国的相关知识,然后精心遴选,书中所涉及的一些知识点均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 在全球化的今天,读《不可不知的美国常识》这本书,帮助读者对美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使大洋彼岸的国度不再神秘,为那些还未做好前往美国的人们提供及早认识美国的契机,同时为即将前往美国的人们提供更可靠的行动指南。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公共外交”的关注程度急剧提升。所谓“公共外交”,就是关于如何让对方(或者其他国家)理解本国、如何在符合本国利益的前提下,设定和认知世界并引导其言论。它并不局限于何谓外交以及何谓政治的问题,同时还包含如何理解别国或者别国的文化这种更深层次的问题。本书综合诸多敏锐的知名学者近年来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着眼于美国公共外交领域的主要旗手——美国文化中心,探究其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活动理念和活动真实情势的变迁。从文化政治学的角度来考察围绕公共外交的各种言论之争,同时对于美国的国际文化研究和战略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本书用轻松易懂的方式,阐述西方典故背后的精神意义与文化符码,图文并茂,叙述深入浅出。本书能为读者打下深厚而扎实的知识和语言基础,更能提升美感与文化诠释能力。该书是《人文社科通识文丛》之一,对于公众人文素养阅读有积极意义。
“斯宾格勒的历史形态学观是一个带有警告性质的预言,预告出了一种丧失了人文意味的历史正在向人类一步步地走来,预告出了唯物不唯人的历史观背后其实隐藏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历史图景。” “人说二战时期的巴顿将军乃是一个生活在中世纪的人物,按此说来,希特勒究竟来自什么年代呢?或者说,他的这种行为艺术方式在其文化气脉上可以做出什么样的追溯呢?这个问将比他的行为艺术更为有趣”。 “在马克思批判理笥终结的地方,奥维尔开始了理性批判,而在奥维尔理性批判止步之外,出现了格瓦拉的革命方式。格瓦拉革命的唐·吉诃德精神不是对马克思批判精神的扬弃,正好是马克思早年的唐·吉诃德灵魂的回归。”
《美国常识》从美国的生活、历史、政治、经济、军事、人文、科技、教育、地理、旅游、移民等方面,以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文字对美国进行了百科全书式的扫描。书中高度浓缩了大量的美国素材,密集呈现了有关美国各个方面的庞大信息量,以此完整地展现了一个“真实、立体的美国”,为读者彻底了解美国方方面面提供了一个*整合性信息价值的通道,是一部真正全方位认识美国的百科全书。 另外,在实用性上,本书不仅详尽盘点了去美国不能错过的热门旅游景点,切合实际解读了留学美国名校的申请智慧,全面介绍了在美国不能不吃的各种美食;除此之外,还提供了一套全面而实用的在美生活指南,帮助读者解决到美留学或赴美旅游时可能会遇到的关于租房、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等问题,以增加读者畅游美国、留学美国、移民美国、在美生活的
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到拜占庭和中世纪时期,希腊又是东方文化和欧洲文化的交汇点,其悠久的文明给后代留下了绚丽灿烂的文化遗产,它们是希腊人的,也是全人类的无价瑰宝。
中国女博士缘何遭遇于求职困境? 美国社区学院是怎样的大学? 在美华人会遭遇种族歧视吗? …… 本书以独特的个人视角和深厚的学理素养描绘美国图景,也许能挑战思维、破解迷思,引发更多的好奇。
本书所论及的演讲术不是专门解析关于演讲的技艺或技术,也不是教人如何做演讲。尽管书中对演说家的技艺和演说词的特色多有介绍,但这不是本书的主旨,否则将使演讲术埋没自由之父的美誉。我们所关注的是演讲作为西方文明中一项亘古至今的社会内容,其承载的方法和内涵,到底如何促进了自由的传承与发展。即连接演讲术与自由之间的桥梁是怎样架起来的。
《非洲常识》一书从非洲的生活、历史、政治、经济、军事、人文、科技、教育、地理、旅游、交通、人口等方面,以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文字对非洲进行了百科全书式的扫描,高度浓缩了大量的非洲素材,密集呈现了有关非洲各个方面的庞大信息量,为读者彻底了解非洲的方方面面提供了一个具整合性信息价值的通道,是一部真正解读非洲之秘、全方位认识非洲的百科全书。通过本书,读者不仅可以发现神秘而野性的非洲土地,探索狂野又柔情的非洲文明,还能够感受古老与现代融合的非洲风情。另外,在实用性上,本书还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全面而实用的赴非旅行、生活指南,以增加读者畅游非洲、在非生活的从容与自信。
所谓性伦理是研究何种性行为符合伦理学论题的一门伦理学的旁支。但本书并不是要探讨这门学科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而是要以性伦理作为一条潜在的主线,剖析一次为基础产生的性意识和性规范在各个时期的表现,以及这种性伦理意识如何渗透并支配着西方社会发展的路径。
《汉密尔顿的古典世界:希腊的回声》内容简介:希腊人之所以能取得惊人的成就,重要的就是他们深信:唯有人是自由的,他们的躯体、心灵、精神都是自由的。唯有每个人自觉地界定个体自由,人类的至善才有可能。唯有通过自由人的克己与自制,一个文明之邦、一件艺术品和思想集大成者才可能出世。
本套书的编写基本上遵循历史发展顺序,以时间先后编排,大致以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为序,各别以类编排。关于人名、地名,本书则尽量采用约定俗成的惯常译法。而且,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力求融学术、知识、趣味和探索于一炉,使每篇谜文综合诸家之见,浓缩各派之说,介绍疑案的来龙去脉:启迪、引导读者一起探索。全套书分为历史迷雾、军事谜团、身世迷离、死因探秘、文化迷津、民俗探源、科技奥秘、建筑悬疑、山川奇诡、地理万千、古迹寻踪、华夏谜题等篇,内容丰富、广征博引、雅俗共赏、妙趣横生。其题材新颖、领域宽广,涉及的国家与地域广泛,把人类的历史、政治、军事、文学、科技、地理、自然等范畴的疑问,生动有趣地呈献在了读者面前。本册是其中的世界文化探寻分册,本书对世界文化悬而未决、不为人知的谜案进行了全面、系
加拿大著名传播理论家哈罗德 英尼斯从媒介研究的角度,开辟了一条独特的现代性批判的路径。他认为,传播媒介自身的性质,对知识在空间维度上或时间维度上的传播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知识的特征,并由此对人的感知和心理结构以及社会的组织和文化产生关键性的影响,使得某种文明因其主导媒介的性质而产生文化上的向时间维度或向空间维度的偏向。前者重视对时间的控制,后者重视对空间的控制。任何一种偏向的过度均伴有对知识的垄断和对创造力的抑制,并进而威胁社会的稳定,影响文明的存续。文明的稳定和兴盛,有赖于时间和空间的平衡,这要求不同偏向的传播媒介达成一种均衡的态势,打破知识的垄断,为创造性的思维和自由提供适宜的环境。 在英尼斯看来,现代西方文明是一种具有严重空间偏向的文明,印刷媒介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