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需要文字规范化,尤其对于媒体从业人员更彰显重要。本书兼顾难字的不同难度和不同读者掌握上海话的程度差异,分类排列难词难字,以利适应不同读者的检索要求。书中的词条编排原则按照上海方言音序编排,另有按义类编排词语,便于读者正确查找。对上海话常见难词难字,进行追根溯源考证 本字 ;并尽可能列全上海方言中外来词即音译词,让音译词文字写法也标准化;另列 近年来常见错字订正表 ,并说明改正理由。以进一步规范文字用法,营造良好的文字文明使用氛围,从而让海派文化传承有序。
这本《上海文博论丛(2011.3总第37期)》由陈燮君主编,书中设置了:特别报道、文物新视野、精品鉴赏、文博论坛、书籍评论、域外萍踪、资讯链接等栏目,收入了《多种艺术视角中的王时敏与王原祁》、《发掘孔庙资源完善社教功能——以嘉定博物馆为例谈孔庙资源的利用》等文章。
具有独特活韵味的上海马街头弄口,充满着旖旎万分的海派风情,一代又一代的上海人,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一段段难忘时光,演绎着一个个悲喜股市。 街头弄口折射出的五光十色,培育着上海人的视觉和感觉,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街头弄口承载着上海人的怀旧情感,那些已经消逝了的景象依然鲜明,时常地闪烁在他们深深的记忆里。 《上海街头弄口》由二十四篇文章组成,分为“衣食风尚”,“弄堂风景”,“马路风气”,“都市风尘”四辑。作者从那些烙下岁月印痕的马路上,弄堂里,寻找出不少令人回味的话题:《老上海裁缝手艺和绒线生活》,《忧忆孩提食粥时》,《弄唐游戏杂忆》,《捉蟋蟀 买蟋蟀 斗蟋蟀》,《“小热昏”卖梨膏糖》,《荐头店的前世今生》,《都市消暑方式种种》,《上海滩赌博风气谈往》……一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是一个城市的精、气、神,它渗透于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城市的持续发展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培育城市精神,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实践,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实现科教兴市与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必然需要。
旧上海为东亚首埠,寄军政穗主,冠盖往来,巨贾踵接,故官舍钜丽之观,裙屐绮罗之胜,五花八门。 旧上海为五方杂处,声色货利之场。淫风之盛,赌风之烈,冠于全国。妓女倚门卖笑择人而噬人,登徒子乐极生悲。 旧上海青红帮匪,敲诈勒索,无恶不作,百姓遭殃。 旧上海社交殷繁,骗局丛生,黑幕重重,稍不留神,跌入陷阱。 编绘本书,旨在揭破黑幕,戳穿骗局,鞭挞丑恶,警钟长鸣。诸君既可阅读简明之短文,重温历史,又能欣赏精美之线描,潜心临摹,生动勾勒出《旧上海百丑图》,谨防某些丑剧在今日重演。
本书是城市文化丛书系列之一。“迪昔辰光格上海”是上海话,即“那个时候的上海”,讲述的是上个世纪30年代前后的上海,而且是文学的上海,文化的上海。书中通过具体问题的探讨辨析,来把握上海过去和现在的文化空间,来重绘上海的文学和文化地图,诱发对上海都市/社会/文化/人的未来想像和深度思考。 “迪昔辰光格上海”是异常丰富的,是十分迷人的,作者只是回顾和描述了文学和文化方面的一小部分,远非全部;即便是文学和文化方面,也还只是一小部分,远非全部。“迪昔辰光格上海”是一个开放的话题,是可以而且应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断言说的。
这是一套有关上海都市生活和人文关怀的系列丛书。作者生活在上海这个对中国其他城市产生重大影响的国际化大都市,通过对上海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所发生的生活时尚,流行文化,社会现象的感悟,分析,写出了深入到上海人骨子里的精神风貌。 作者以男性的独特视角对上海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加以考试和萃取,以唤醒人们对往日真诚情怀的追念,从而美化生活在上海的我们的心灵和生存环境。
这本书洋洋十余万言的批判,虽算不上句句珠玑,却也难觅挖苦、嘲讽、漫骂、讥笑和诘难,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文化批判的力度。其中,“关于‘精明’刍议”一篇尤显个性。作者通过“精”不在“明”处、“精”于算计、“精”于细巧、“门槛精”有多精等四个论点,强有力支撑了“刍议”的主体,颠覆了多年来根植于人们概念中“上海男人精明”的社会公论。本书是一本文化批判牟书。文中鲜见“好话”,这很正常。如果要求这本书像写八股文那样,先表扬几下,再抽几鞭子。那就不叫文化批判,叫总结报告。况且,作总结报告,向来不是搞文化批判的人的风骨。也不是秦林的风骨。
本书分为三部分,详细内容分别是部分影事篇,上海滩来了“洋影戏”、中国家电影公司、昔日“海归派”创办的电影公司、明星影戏学校挂牌、中外合办的电影学校、早期电影业的市场融资、早期的电影摄影、筚路蓝缕的电影放映、远东大影院、股拍片热、中国电影的“初声”、从无地质到有声、“孤岛”时期的三股电影潮流、万氏兄弟与动画片、旧时追星族、鲁迅和电影、上海早期的电影刊物扫描;第二部分影人篇、早的电影女明星、三颗陨落的星星、“四大名旦”、当年的影帝、当年的影后;第三部分影片篇、中国早的故事影片、神话片、古装武侠纷纷出台、左翼电影的两朵奇葩、《新女性》事件、《义勇军进行曲》的早出现、部国际获奖影片、夜半惊魂说恐怖、现实主义电影的硕果、喜剧影片的喜剧经历、连映时间长的影片、译制片的先声、后记。
面塑是一种用面粉加彩以后捏塑成各种人物、动物等形象的陈设。面塑艺术源远流长,海派面塑更是经过几代面塑艺人的研究创新,从而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民间艺术技艺。海派面塑将面塑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相结合,让面塑技艺表演走出国门,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和上海地方文化方面担任起了重要的角色。
面塑是一种用面粉加彩以后捏塑成各种人物、动物等形象的陈设。面塑艺术源远流长,海派面塑更是经过几代面塑艺人的研究创新,从而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民间艺术技艺。海派面塑将面塑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相结合,让面塑技艺表演走出国门,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和上海地方文化方面担任起了重要的角色。
《2002;上海文化漫步》是一本反映2002年上海文化现状与发展的评论集,在编辑思路上,力求做到客观性,文章中汇集的事实和观点都是经过一年的认真收集后整理出来的,所有引证的材料和评论,也力求客观公正,用事实说话。这次邀请的十位撰稿人都是文化研究者,他们长期关注着文化事业,他们的观点都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他们的文章以一种可亲可近的文风,伴随着读者朋友作一次心灵的漫步,对2002年上海的文化现状与发展有一个了解与认识。 《2002;上海文化漫步》是一本立足城市大文化背景下的评论集。在编辑方法上,我们试图通过概述、评述和论述相结合的方法,对2001年11月1日至2002年10月30日,发生在上海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事件、重要活动和重要作品,特别是其中涌现出来的有一定成就的文化新人新作,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进一步认识新人新
“薛理勇新说老上海”为著名上海史专家薛理勇先生解说老上海史事风物的丛书。《老上海高楼广厦》专叙国民政府上海市与市政府大楼、苏州河畔的河滨大楼、工部局大楼、老市府大楼、法租界公董局大楼、上海中央造币厂大楼、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大楼、先施公司和永安公司大楼、德商谦信洋行和谦信大楼、日商的三开和三菱洋行大楼、中央商场和新康大楼、苏州河畔的百老汇大厦等一批老上海高楼大厦,通过其建筑过程、风格造型和相关人物故事的解读,帮助读者领略这些已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的著名建筑的深厚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