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明、国际饭店、大世界、十六铺、国泰电影院、音乐厅、红房子、中山公园、四马路、金都戏院、医学院路……一长串有独特内涵的名字,传递许多《珍档里的上海(雅俗上海的格调与情怀)》的编者西坡等希望和传播半个世纪前上海文化风貌和都市情景,显示出多层次多角度的生活景象和人情世故。
文化传承需要文字规范化,尤其对于媒体从业人员更彰显重要。本书兼顾难字的不同难度和不同读者掌握上海话的程度差异,分类排列难词难字,以利适应不同读者的检索要求。书中的词条编排原则按照上海方言音序编排,另有按义类编排词语,便于读者正确查找。对上海话常见难词难字,进行追根溯源考证 本字 ;并尽可能列全上海方言中外来词即音译词,让音译词文字写法也标准化;另列 近年来常见错字订正表 ,并说明改正理由。以进一步规范文字用法,营造良好的文字文明使用氛围,从而让海派文化传承有序。
“薛理勇新说老上海”为著名上海史专家薛理勇先生解说老上海史事风物的丛书。《老上海高楼广厦》专叙国民政府上海市与市政府大楼、苏州河畔的河滨大楼、工部局大楼、老市府大楼、法租界公董局大楼、上海中央造币厂大楼、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大楼、先施公司和永安公司大楼、德商谦信洋行和谦信大楼、日商的三开和三菱洋行大楼、中央商场和新康大楼、苏州河畔的百老汇大厦等一批老上海高楼大厦,通过其建筑过程、风格造型和相关人物故事的解读,帮助读者领略这些已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的著名建筑的深厚文化底蕴。
所谓“艺术上海”所指称的当然不仅仅是“艺术的上海”或者“上海的艺术”,但是上海肯定是其为关注的核心话题。有人曾说:“让我看看你们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这句话至少有着两层含义,一方面人塑造着城市,另一方面城市也在塑造着人。上海,这座为世人瞩目的大都市,是否已达到与精神和自然和谐的文化高度,就看是否已经真正具有了海纳百川的开放心态和关注生命的人文理想。而艺术,恰恰是造就这种开放心态和人文理想的重要途径。说是“艺术”,其是还是“文化”。艺术本质的任何方面都是文化过程的产物。明乎此,我们这本杂志或许就能在举步前行时始终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有力支撑。 本书以图文形式,记录上海的文化、艺术及多元化领域,反映在读图时代的到来之时,图象将对艺术产生的影响现在尚无
《周易》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类社会的重大变动,往往孕育着重大的文化演变;重大的文化演变,也往往预示着人类社会的重要变化。 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年所未有之巨变。巨变带来了苦难甚至屈辱,但同时也带来了民族精神的崛起和民族振兴的契机。尤其改革开放这30年来的变化,仿佛是破云而出的霞光。巨变的时代,造就巨变的文化;伟大的时代,必将孕育伟大的文化。 每一个具有文化敏感的人,都会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因为我们正处在这个时代,我们亲身经历,我们亲眼目睹。我们有必要及时观察和记录这个时代的文化足迹。 今天一个个看上去平常的文化事件,或许正成为缔造历史的合力。见微知著,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看到。
旧上海为东亚首埠,寄军政穗主,冠盖往来,巨贾踵接,故官舍钜丽之观,裙屐绮罗之胜,五花八门。 旧上海为五方杂处,声色货利之场。淫风之盛,赌风之烈,冠于全国。妓女倚门卖笑择人而噬人,登徒子乐极生悲。 旧上海青红帮匪,敲诈勒索,无恶不作,百姓遭殃。 旧上海社交殷繁,骗局丛生,黑幕重重,稍不留神,跌入陷阱。 编绘本书,旨在揭破黑幕,戳穿骗局,鞭挞丑恶,警钟长鸣。诸君既可阅读简明之短文,重温历史,又能欣赏精美之线描,潜心临摹,生动勾勒出《旧上海百丑图》,谨防某些丑剧在今日重演。
近年来,在市领导和市委宣传部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推动下,上海的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简称三民文化)建设正在向纵深发展。作为汇聚全国及港澳地区三民文化艺术精品的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同时举办了多届由国内外专家、学者、艺术家参加的“上海文化论坛”。本书就是历届上海文化论坛的结晶,它凝聚了国内外专家、学者、艺术家的智慧与见解,很有价值,可供文化事业工作者、决策者参考。
上海文化出版社的品牌图书“俗上海系列”以其生动入微的笔触形象记录上海这座新旧交融城市的成长别史、文化风情而著称,继《上海老味道》、《上海市井》等畅销后,又推出了《上海生意经》、《上海门槛》、《上海品牌生活》、《上海本色》一辑四本,多侧面多角度展示大上海的各种风情。本书为《上海门槛》。 从公用厨房里的电灯泡、半两粮票到婚礼地毯上的经济账,从菜场买排骨到“螺蛳壳里做道场”……上海人的门槛,体现出上海人充分利用人生的艺术,也影响和折射着上海人的性格。 一说起上海人的“门槛”,*是乓乓响的;而且这名气早已是走出了上海,并且成为上海人的一个符号。 “经济是充分利用人生的艺术。”上海人的门槛,就是上海人对这门人生艺术较为充分的利用。从公用厨房里的电灯泡、半两粮票到婚礼地毯上的经济账,从
此书前半部由上海都市的建筑物和场景,逐渐描绘至这个风华绝代的都市在大时代中的生活——汽车、洋房、雪茄、回力球馆等物质及各色娱乐形式的长驱直入,由这些物质所象征的现代性再引申至现代意识如何存在于上海城的微妙过程;慢慢的它把一个城市所能提供的声、像和商品囤集起来,然后将之转换为艺术、上海遂正式成为联络中国与世界其他文化的斡旋者,形成一个国际化的文化空间。李欧梵重塑的上海肖像绝非一片怀旧声浪中的上海,他带领读者看见都市文化与现代文学标志出的文化地理,本书也预示了新世纪的文化评论风格。 这是著名学者李欧梵的一本关于上海的“颓废加放荡”小说、一本“鸳鸯蝴蝶”笔法写就的散文、一本时空错落,充斥着声光魅影华丽的文化地形图。另外,它还是一部极其严肃的批评专著,本雅明就在书的背后。
随着上海经济的飞速发展,进入上海经商、求学、打工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他们中许多人逐渐成为“新上海人”,但要真正融入上海这个大都市,“上海闲话”是他们遇到的一大障碍。特别是大量的流行语,仅从字面上是无法猜透其真正含义的。本书就是要帮助新上海人掌握上海闲话的真谛,使他们了解上海话所蕴涵的丰富的历史意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并且用情景对话的形式,将一些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流行词语介绍给新上海人,使其能真正理解和准确运用。本书诙谐的语言和丰富的上海历史文化知识亦引人入胜。
擅长讲述上海豪门故事的宋路霞女士,继出版《百年家族——盛宣怀》、《上海豪门旧梦》、《上海洋楼沧桑》、《百年收藏》、《回梦上海大饭店》之后,近日推出力作:《梦回上海老洋房》。本书讲述了8个发生在上海*大饭店中的故事。坐落在江河交汇处的浦江饭店,是上海早的西式饭店——礼查饭店;处于上海中心位置的国际饭店,曾经是远东高楼,并保持了半个多世纪;与繁华淮海路相邻的锦江饭店,是*大腕在上海逗留时的行宫……这些趣味盎然、引人入胜的故事,不是小说,不是戏剧、不是电影电视,而是真实存在的历史。
通过游记、小说、诗歌、影视作品等西方文学、文化的透镜,人们得以重构上海 一座海上名城,一个西方人眼中的 异托邦 。 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视界中,人们得以勾勒出西方文化中上海形象的流变,进而重温那段长达一百六十余年的、独特的中外文化交流史之余韵。对国内盛极一时的 中国形象学 、 上海学 领域,本书不失为一种补充,一种实证。 览古可开今。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部分为上海地区名胜古迹,其中包括上海市概况、市内主要旅游景点和市郊主要景点。第二部分为上海周边地区的主要旅游景点,其中包括苏州、无锡、宜兴、江阴、扬州、南京、杭州、绍兴、黄山等城市和地区的主要旅游景点。第三部分是旅游文化,主要介绍中国的料理、中国的酒、茶、文房四宝、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等。 为了方便初学者的学习,在部分的开头编排了导游在机场接客后往宾馆途中的讲解词,在第三部分编排了导游在宾馆、在饭店、在前往参观景点途中,以及在其他各种场合中的导游词。 本书阅读对象主要为旅游院校日语导游专业二、三年级学生和旅行社初级导游,也可供大专院校日语专业学生作阅读教材使用。
这本《上海LADY》可说是程乃珊上一本畅销书《上海探戈》的姐妹篇。所不同的是,如果说写《上海探戈》时,程乃珊是力图以一个上海人的立场,来记录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语言,以及光怪陆离的都市风景背后那种坚实不变的生活态度的话,那么这本《上海LADY》中,她纯粹地以女性的立场去描画上海这座城市与它的女人,不同的职业、地位、形形色色的女人相,构成了一道如此绚烂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