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影像:1898~1928:明信片中的城市记忆》由王栋著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孔庙位于曲阜城的中央。据史料记载,在孔子辞世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旧居改建为祭祀孔子的庙宇。经历代重建扩修,明代形成了现有规模。前后九进院落,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庙内共有殿阁亭堂门坊100余座。孔庙内有孔子讲学的杏坛、手植桧,存有历代碑刻1000余块。 孔府本名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为孔子嫡长孙的衙署。汉高祖刘邦曾以太牢之礼祭孔子墓并封孔子九世孙世袭为奉祀君,代表国家祭祀孔子。后历代不断加封,至宋代封为衍圣公。明洪武十年建立独立的衍圣公府。现有楼、房、厅、堂480余间,前为官衙,后为内宅。府内存有的孔府档案和大量文物。
齐鲁地域特色文化,是齐鲁大地社会历史的文化印痕,也是历代齐鲁儿女创造精神、辛勤劳动、智慧的结晶和体现。深入挖掘、认真研究这些遗产,是我们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需要,也是齐鲁儿女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山东宣传文化界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历时两年,辛勤劳作,完成12卷本、计400余万字的《齐鲁特色文化丛书》编写任务,分别从工艺、音乐、舞蹈、戏曲、杂艺、服饰、饮食、民居、礼仪、节庆、人物、名胜方面,对远古至近代齐鲁地域文化特别是民间文化进行认真研究,详尽描述。这是一部科学、系统记述齐鲁地域特色文化的综合性著述,它的出版发行为灿烂夺目的齐鲁文化又增添了新的光彩。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孔庙位于曲阜城的中央。据史料记载,在孔子辞世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旧居改建为祭祀孔子的庙宇。经历代重建扩修,明代形成了现有规模。前后九进院落,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庙内共有殿阁亭堂门坊100余座。孔庙内有孔子讲学的杏坛、手植桧,存有历代碑刻1000余块。 孔府本名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为孔子嫡长孙的衙署。汉高祖刘邦曾以太牢之礼祭孔子墓并封孔子九世孙世袭为奉祀君,代表国家祭祀孔子。后历代不断加封,至宋代封为衍圣公。明洪武十年建立独立的衍圣公府。现有楼、房、厅、堂480余间,前为官衙,后为内宅。府内存有的孔府档案和大量文物。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地势复杂多样。中部山地雄伟挺拔,胶东丘陵蜿蜒起伏,西部、北部平原一望无垠,东部海岸线曲折多姿。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古代先民用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星转斗移,天地轮回。人们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中,不断地迁徙,寻找理想的生息和繁衍之地;就是在同一个地点,也不断修建和扩建城垣、居址和墓地。因此,无数的历史物证,文明的彩葩,或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或深埋于大地之下。 19世纪初,在欧洲,肩负着探索古代世界物质文化历史的考古学诞生了.20世纪初叶,近代考古学传人中国。中国人以其聪明好学的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1919年“五四运动”民主和科学两只巨臂的推动下,很快完成了从“金石学”到考古学的飞跃。
本手绘作品集以大连老建筑为题材,以写生为艺术表达形式,力求在呈现城市老建筑风貌的同时,为读者介绍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全书精选了近50幅大连标志性建筑手绘图,配以中文介绍,并有英文、俄文、日文翻译,便于读者对这些建筑背后的大连故事有一个简要的了解,从而回顾我们屈辱的近代史,以警醒青年一代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矢志复兴。
青岛以文学语言来叙述青岛风土、风物、风情的民俗类作品,旨在挖掘和弘扬青岛本土的原创文化。作者为岛城土著,本地长大,天然熟悉青岛的风物掌故,多年执掌青岛文化前沿地带。本书分为上下两编,无论是立足于城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地势复杂多样。中部山地雄伟挺拔,胶东丘陵蜿蜒起伏,西部、北部平原一望无垠,东部海岸线曲折多姿。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古代先民用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星转斗移,天地轮回。人们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中,不断地迁徙,寻找理想的生息和繁衍之地;就是在同一个地点,也不断修建和扩建城垣、居址和墓地。因此,无数的历史物证,文明的彩葩,或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或深埋于大地之下。19世纪初,在欧洲,肩负着探索古代世界物质文化历史的考古学诞生了.20世纪初叶,近代考古学传人中国。中国人以其聪明好学的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1919年“五四运动”民主和科学两只巨臂的推动下,很快完成了从“金石学”到考古学的飞跃。山东有幸,在考古学进人中国后,很快就来到了山东。1928年
《青岛影像(1898-1928):明信片中的城市记忆》是一些从城市气垫出发的记忆组合,也是一些过往记录的勘误集合。 这也让《青岛影像(1898-1928):明信片中的城市记忆》同时具有了发现、开拓和信息修正的多种特质。透过这里所展现的图像与信息,我们得以窥见城市生命之树从萌芽初现到枝繁叶茂,与此同时,这些影像也构成了一个城市的表情和文明肌理,成为城市生机与活力的象征。一个城市如同一个人,从孕育、诞生到长大,都伴随着一份记忆。构成决定城市性格的基因,也使得青岛得以形成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精神和文化品格。正是因为这样的记忆,不仅让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城市进步的历史渊源,体味城市持续着的开放、交流、创新渴望。也让今天的青岛,得以在持续守望中持续产生着推动城市前进的动力。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地势复杂多样。中部山地雄伟挺拔,胶东丘陵蜿蜒起伏,西部、北部平原一望无垠,东部海岸线曲折多姿。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古代先民用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星转斗移,天地轮回。人们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中,不断地迁徙,寻找理想的生息和繁衍之地;就是在同一个地点,也不断修建和扩建城垣、居址和墓地。因此,无数的历史物证,文明的彩葩,或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或深埋于大地之下。 19世纪初,在欧洲,肩负着探索古代世界物质文化历史的考古学诞生了.20世纪初叶,近代考古学传人中国。中国人以其聪明好学的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1919年“五四运动”民主和科学两只巨臂的推动下,很快完
世界上文明古国都是依托的大江大河产生、发展和繁荣起来的。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苏美尔和巴比伦(现伊拉克地区)文明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发源于恒河流域,中国文明发源于黄河和长江流域。正是这些大江大河蕴育的丰沛淡水资源,汛期泛滥冲积形成的肥沃土壤和相对稳定的食物生态系统,养育了数以亿计的古代先民,同时,也为他们创造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运河是人工修建的可以航运的河道。运河的开凿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创举。 开凿运河工程浩大,涉及地质地貌、水文水系、水工技术、组织管理和社会经济诸多方面。运河的修建集中了当吋社会的科技水平和智慧的结晶。 早的通航运河是开凿于古埃及塞劳斯内特三世时期(前1887年~前1849年)的绕行尼罗河及其支流,经苦湖
每每提及我国的旅游风景名胜,大多数人都会把大家耳熟能详的五岳放在首位,其中,五岳之首的泰山又让人津津乐道。“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是古人对泰山的评价。泰山在华北平原拔地而起,就像是华北平原的一个守护神,日夜警惕地嘹望着远方。泰山山势雄奇、景色秀美,可谓“秀色可餐”,故古时被称为“五岳之长”“五岳独宗”“五岳独尊”。
本书撷取了明清时期山东地区有代表的六部韵书著作依据大量新的资料,从自己独到的视角出发,论述它们的得失,给予恰当的评价。山东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山东人对韵书的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本书所要叙述的山东,指明初到建国初的“山东”。凡是生活在这一地域里的人,都称之为山东人。此前的历史上,人们都以郡望为籍贯的习惯。本书中讨论研究的几种韵图韵书,都应归入普通教育型。虽然宗旨和体例或少有差异,但都能切时音方音,便于一般读书人利用。
《泰山文化概论》由陈伟军主编。过去的地方史志或专著常常以泰山景区为分类标志,结果在结构的纵横上产生了交叉或混乱,不仅松散拖沓,而且常常造成时间轴线的模糊、地域横向的分割,乃至文化现象的割裂。《泰山文化概论》则不然,它采取历史纵向叙述和文化系统的分列,新颖别致。从全书说,贯穿时间发展的纵向论述,使全书的逻辑清晰,历史内涵丰富。就局部子系统而言,放弃以景区地域分割,而采用文化门类系统,在一个子系统内又遵循历史的线索,与全书的结构互相呼应,互为因果。
本套系列丛书,以美仑美奂的摄影和专业化的文字解说,庄重地介绍了在建筑和室内设计领域中大多数流行的风格,以及它们的各个阶段。每一本书都有如下特点:对产生这种风格的时代和地区做一个简单的概括;描述并举例说明这种风格独特的建筑设计、装饰以及与众不同的细部设计;对展现了这种风格的精华和魅力的房间,用精美绝伦的摄影图片,真实地予以重现;为住宅设计与装饰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把风格与品位带入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