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的万年冰雪,为印度次大陆富饶的大地滋养了两条母亲河——印度河和恒河,孕育了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古印度文明。然而,当我们循着印度河——恒河流域文明的足迹去感知古印度的神奇与辉煌时,却触摸到了历史带给我们的无尽迷惑;古印度文明究竟起源于哪里?它是外来文明还是自身孕育的文明?公元前1800年左右,以哈拉巴为代表的印度河流域的文明突然衰落了,是谁毁灭了哈拉巴文化?它是怎样毁灭的?为什么摧毁得如此彻底,以至成为世界上的千古之谜?还有,征服并定居于印度河流域的雅利安人是从哪里迁移过来的?他们与欧洲人有亲缘关系吗?……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带你去领略古印度文明令人叹为观止的遗迹,为你打开一扇扇神秘之门。
成都通行的语言是标准的西南官话,其他川东、川北和川南的语言也基本上与成都话大同小异,都属北方话系统。然而在成都的居民中有的从他们的祖母、外祖母、姨妈、舅父、表叔或其他乡下的亲戚那里,知道存在一种声调、发音和词汇都很奇特的方言,也许曾在市区偶然听到过进城的乡民互相说着这种无法听懂的土话。说这种奇特方言的人自称“广东人”,成都人则叫他们为“土广东”,以区别于操粤语的广东人。这些“土广东”本是汉族的一支民系,保存了汉族的古老语言和文化,在清代初年移民风潮中从粤东北山区经长途跋涉而入蜀的客家人。 本书全面介绍了成都东山的客家人。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炼、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宏扬巴蜀
近百年前的四川省(本书所称四川,含今重庆市),虽僻处西南,交通不便,却也物产丰饶,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的巴蜀文化,养成四川人民勤劳勇敢、心系天下的风范,也孕育出李冰、扬雄、司马相如、邹容等风流人物。 在遥远的法兰西,他们中的部分人节衣缩食,将积攒下来的法郎充做学费,先后进入各种各类学校,在法国、比利时等国学有专长。回国后,他们效力于民族和国家,不仅为近现代化做出突出的贡献,也在中外交流尤其是中法文化交流方面颇有建树。 在遥远的法兰西,他们中的部分人受到科学社会主义的熏陶,加入了共青团或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参加旅欧中国共产党主义青年团和中共旅欧支部的川籍青年有90人之多。他们曾经在法国、比利时等国参与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后又投身于国内轰轰烈烈的新民主主义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