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乡村历史文化的 活化石 。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是数千年来农耕文明留下来的*遗产。西宁周边经过2100多年的开发,这些散落在湟水两岸的古村落是我们的先民披荆斩棘留下来的历史符号,也是他们茹苦含辛留下来值得纪念的根。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大批古村落正在急速消亡。现在追述这些村落的历史,就是希望凭借这点即将湮灭的残片,来怀念河湟文化独特的多样性和地域性,让人们通过这一扇窗口,窥探这里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页。
客家先民是中原移民,客家文化保留着厚重的中原文化特征。其因有三:一是由客家移民社会所决定的。客家人南来后,出于对外对内的需要,把中原文化作为联结族群凝聚力的纽带。二是新的定居地僻处山区,远离战乱,社会相对稳定,因此得以保留相对完整的中原文化“活化石”。三是闽粤赣聚居区连成一片,利于保留同根、同源、同质的祖居地文化,而不致被周边族群同化而丧失固有的文化。 客家文化的中原渊源与情结,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经济生活方面,保留了许多传统农业生产工具的形制与古汉语称谓。在劳动组合中,保留着守望相助的古朴民风。 服饰是区分族群的重要外在标志。体衣则是服饰重要的部分。客家人的衣服为上衫下裤,统称为衫裤。衫为大襟衫,裤为宽大的大裤裆。从衣服名称至形制,均源于古代。
本书写到:河源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同时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地上地下分布着大景的历史文化遗存,涵括古遗址、古村落古城池以及近现代革命旧址等。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趋增长。而藏传佛教文化以其独特魅力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极大关汪,被中外学者称为“学术之王”。 的确,人类不论高低贵贱,追求圆满幸福的心愿是一致的。藏传佛教认为:本初之心的胜德就是这幸福的根源,慈悲仁爱、利众奉献是其显现。为了发现无比珍贵的本初之心,藏传佛教形成了系统详尽的理论,可谓典籍丰富、卷帙浩繁。 西藏萨迦祖寺,历经千年的文化积淀,具有丰厚的藏传佛教文化内涵,特别是萨迦经书墙内藏有数以万计弥足珍贵的佛教经典,被世人誉为“第二敦煌”,但遗憾的是,经书墙所藏的经典虽历经数百年而翻阅者寥寥,更未能面世。因此,弘扬藏传佛教文化、传世利生成为我们的神圣使命。 经过近些年来的努力,我们汇编成《吉祥萨迦文库》,本《文库》的
本书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资助课题成果 本书是中山大学第二批实习教学示范基地立项项目 “中山大学平武教学科研实习基地”的终成果
3000多年前的[部落时代],成都就已经有柑当深厚的文化积淀。289年前的成都如惊弓之鸟。一丝丝风吹草动,都会让这座城市着凉感冒。城头变幻大王旗,[少城]易名为[满城]。夕阳映在斑驳的院墙上,看穿3000年成都的前世今生。
本书所录系作者对国学、“西藏问题”和学术方法等热点问题的思考,发表以来深受学界和文化界好评。作者的“大国学”理念别具一格,对“语文学”的阐释和倡导发人深思。长达十六年的海外游学经历,结合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使作者对国际视野中的“西藏问题”有非常透彻和独到的见解。通过对一个西方后现代的乌托邦神话——“虚拟的西藏”(即香格里拉)的解构,作者为世人理解西藏、西藏文化和所谓“西藏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瑞士学者米歇尔·泰勒(MichaelTaylor)的《发现西藏,从马可波罗到大卫—妮尔》是一部文图并茂、可读性很强的著作。现译成汉文,以飨中国读者。西藏乃至中国的整个藏区,大都处于偏僻的山区,历来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特别是元代以来,西方不断派出使节和探险家入藏。自1245年柏朗嘉宾出使蒙古,到大卫—妮尔1925年人藏,历时近680年的探险史,本书中都作了大致介绍。特别是对于19世纪末以来英国侵略西藏的历史,书中记载得更为详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深切地感受到这一切。
这本书写的是西藏,但它既不是旅行随笔,也不是旅游攻略,而是寓居西藏的女子所著的文化笔记。 关于西藏,多数人都知道布达拉宫,却鲜少有人知道西藏的座宫殿——雍布拉康;关于信仰,多数人都听说过转神山、神湖,却不曾见识磕长头的虔诚,不曾体验修行的艰辛;关于誓愿,多数人都向往去西藏观赏风景,期望净化心灵,却鲜少有人选择留下来,“嫁”给这一方圣土。然而作者喜欢过这样一种生活:在纯蓝色的天空下沐浴阳光,品淳朴的门巴族酿制的黄酒,与藏族同胞一起过吉祥天母节、燃灯节……即使离开家乡,漂泊在路上,但灵魂有了寄托,便不会感到颠沛流离,因为,吾心安处即是家!
《西藏之西,阿里阿里》是一部全面生动的,关于西藏阿里地区史地人文、世系源流与历史演变的精彩读本。作为行政区域上的 阿里 ,指的是中国西藏自治区西部的一个地区,共辖有七县一镇。地域广阔,拥有独特的高原自然风貌,平均海拔达4500米以上,被称为 世界屋脊的屋脊 ,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小的地区之一。作为特定称谓的 阿里 ,出现于公元9世纪中叶,则意为 属地、领地、领土 等,其隐形的含义为,吐蕃政权灭亡后,赞普的后裔来到了藏西那块原属象雄十八部的统治区域,享有了其实际管辖权。9世纪末至10世纪, 阿里 一词才屡见于各种藏文文献。作为特定称谓的阿里,又分为上部阿里与下部阿里。作者用百折不挠、探索不止的脚步,对西藏历史上、下部阿里重要的几大王国:象雄、古格、步让、贡塘的重要历史遗迹、属地,进行了深入实地的探寻和
这套丛书计划出版多册,系统介绍全世界数十个国家的文化概况,是一项大工程。丛书内容包括备国的文化历史沿革、传世文化大事、民间民俗传统、文艺思潮流派、民族文化特色、文化传统盛事、文物名胜古迹、重大文化成果、文化发展经验以及文化组织机构、文化团体设施、文化历史典故、文化泰斗名人等,可以说是介绍各国文化事业的百科全书。 全面而系统地向中国读者介绍包含上述内容的外国文化概况,而且涉及这么多的国家,这是首创。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具有久远文明历史和博大精深文化传统的中国人民希望与世界各国交往、了解和汲纳外国文化精髓、海纳百川、融会万物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