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戏曲史》是有意接续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而作的,书中的许多观点至今仍有参考价值。《读曲小识》著录戏曲钞本40种,每种先作总的版本介绍,然后分别介绍各出的牌调、脚色及内容概要等。其中著录的许多剧本都毁于战火,因此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笠翁对韵》是清代李渔仿《声律启蒙》而著的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学习者可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品读文化宝库 开阔眼界 增长见识 启迪心智 提升智慧
为推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组织选编出版了《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摘编》分专题选编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基本精神,是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学习材料。
《中华文明史话》彩图普及丛书简介《中华文明史话》丛书是一套文化普及类阅读丛书,主题丰富,内容涵盖面广,从各个主题的历史源流到目前概况,脉络清晰。丛书并不深入探究各主题下的细枝末节,阅读丛书,能对各主题有一个概况性了解。丛书在注重知识准确性的基础上,力求以生动、规范的文字来叙述,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内容则富有情趣,具有灵动的时代色彩,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时代性于一体;同时选配较多图片,图文结合使阅读更轻松,帮助读者更为直观地理解内容,真切地贴近历史。《文房四宝史话》简介《文房四宝史话》根据已有资料及考古发现探究文房四宝的起源,并简述了其在各历史时期的发展概况。图书对笔墨纸砚的整体概貌作了描述,对其种类和名品作了介绍,对一些技艺和制作步骤也进行了解析,还讲了一些与之相关的
《人文思想》一书于轻松趣味中分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中的重要理念,如“仁”“民贵君轻”“道”“兼爱”等思想,简介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人物如孔子、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朱熹、王阳明、李贽等人的思想,以问题的形式将整个中华人文思想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问题活泼有趣,解答详尽全面,是一本不可不读的人文思想普及读物。
粤雅小丛书 第四辑一套6种,以 时代新彩 为主题,选取石湾陶艺、端砚、广东凉茶、莞香、客家山歌、阳江风筝等非遗经典进行介绍,让读者一窥岭南非遗的绚丽风情。 本书主要探讨端砚的历史源流、艺术特色、传承创新,全面展示了端砚的独特魅力,同时关注端砚在现代社会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指出其作为国家级非遗的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对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具有积极意义。全书图文并茂,图片精美,文字生动,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这个文房瑰宝的来源与工艺,有助于培养读者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怀。
1949年10月1日,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妇女开始走向新生活。在40多年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风云历程中,中国妇女作出了特殊的贡献,自身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和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更为广大妇女充分发挥潜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历史机遇。她们与男子平等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在参政的道路上留下坚实清晰的足迹;各少数民族女王女尽管在参与社会的起点、文化背景及生活习俗上存在巨大的差别,但她们依靠勤奋和智慧,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抛弃旧我,更新观念。奋起直追,奉献社会;广大农村妇女勇敢地抓住历史机遇,在乡镇企业中擎起半壁江山的半边天;处于改革前沿的特区女性,风姿英飒,她们的观念、行为比起内地的妇女更早更快地走向现代化,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新中国妇女运动丛书》正是选择了以上这些具有历
《阿拉伯人的历史与文化》是一本有关阿拉伯历史文化方面的综合性普及读物,包括阿拉伯人的起源、个个民族部落的历史传说、民族分合演变、宗教信仰、王朝兴替、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以历史时间为先后顺序,选择了阿拉伯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独立成篇,且配以适当图片,内容丰富、雅俗共赏。
《二晏词》收录北宋晏殊、晏几道父子词作数十首,由民国学者夏敬观选编,西南大学杨怀源先生校订。本书旨在帮助今日之高中生、大学低年级学生提高宋词的阅读、鉴赏水平,通过解读二晏的词作,加深对北宋婉约派词人之创作风格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宋词品鉴的语文素养、审美情操。本书前半部分为晏殊词,晏殊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很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如其闲雅之情调、旷达之怀抱,及其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能将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叙写中,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一
本书是一部研究藏文文献编目著录的著作,作者以《中国机读目录格式》和《藏文文献目录学》《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等为基础和参照,结合藏文文献编目的实践和经验,根据藏文文献的形式和编目处理的不同,主要从CNMARC藏文文献机读目录规范控制与使用和藏文电子图书元数据著录标准化,藏文古籍元数据著录标准化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试图提出藏文古籍元数据著录标准化结构,对于规范藏文文献编目和应用,藏文文献编目数据的交流、借阅、资源检索等有重要意义。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原名《古典常谈》,于民国三十一年二月(1942年2月)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编著完成,1942年8月由国民图书出版社首次出版,实际见书时间是1943年5月。该书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
在中国文学史上,历来以“风雅”、“风骚”并称,又称“诗赋”,或“诗词曲”。一般又统称文学韵文为“诗词歌赋”。它们是我国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这仅是习惯叫法,若依文体起源演变次序,则应当是“歌诗赋词”,赋、词、曲是由诗演变而来的,是诗的变体。因此我们在叙述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时,往往说“诗”时也就包括了其他几种文体。
《论语》究竟应该怎样读?可能许多人读了很多遍《论语》还是困惑的。本书讲的是如何 从语言出发 去理解、研习《论语》。作者杨逢彬先生是著名的《论语译注》作者杨伯峻先生的侄子,拥有家学渊源,他自身又是语言文字学专家,因此杨逢彬先生比一般研究者更能精准把握《论语》中的一些疑难字词,回归语言本身,用更严谨、更理性的态度来为大家解读《论语》。这是本书的一大亮点。有了一定《论语》阅读经验的读者想要深入研习、提升认知,本书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