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应物是中国传承千年的生活智慧。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本书按照一年中二十四节气的时间顺序,将详实的内容配以抒情手绘,细细打磨,将与每个节气有关的天文、气象、物候、农事、民俗等知识娓娓道来,从二十四节气这农耕文明的古老智慧中,吸取当下生活的感悟和启示。在这海量阅读的年代里,与一本书相遇,并且喜欢,实在是一种幸运。让我们一起走过身边的街巷河湾、山田林间,来一场穿越四季的旅行,去实实在在地接触自然与风物,体会这片土地的过去,感受纯粹与至美。希望通过这本书的描绘,让您了解二十四节气的起源,让这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传扬。
祭祀,就是人们用于和神灵沟通的一种常见方法。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民俗系列:中国古代祭祀》从文化视角切入,运用微宏观互渗的方法,从选取典型实例入手,将民俗调查、神话传说、文献记载、出土文物等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对古代社会祭祀现象作了具体分类与描述,拜对其产生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作了深入的探讨,全面展示了现代人们比较陌生的古代祭祀文化。
节,古字写“節”,与竹相关。竹节乃节字本义,竹节有隔,节节相连,由此启发了古人,借来用之,先是节气,后是节日,凡前后关联之点可以标注清楚者,均称之为节。节气为物候变化之点,作为农历的补充,而节日作为情绪之点日积月累,林林总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观复猫是观复博物馆的成员,在每一个节日到来时,观复猫都会煞费苦心地融入其中,把节日气氛推至高潮。学富五车的马霸霸在元宵节为观复猫们准备了什么灯谜?麻条条、云朵朵、黄枪枪,观复的仙女猫们在中秋节穿上绫罗广袖,仙气袅袅要去哪?万圣节“喵会玩”,观复猫们都有什么新花招?与节日有关的文物有哪些?《观复猫:我想跟你过个节》,让这些超萌的观复猫为我们展现中国传统节日的风貌,带我们感受外来节日的风情,重现节日的仪式感。
本书在介绍民俗八神时,采取文献记载与民间传说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考察各种神灵的起源与历史演变过程,力求提供给读者以完整而丰富的八神信息。对于八神的信仰仪式、经典,以及在当代社会的信仰情况,我们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在书中有所述及。
本书由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的十二篇论述中华经典古籍的著作组成,在文章中,作者分别对《道德经》《论语》《易经》等十二部中华传统经典古籍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论述,试图通过文字的表象,挖掘其精髓及其内在联系。作者在对传统文化古籍的解构与反思中,找到了国家治理、企业管理、个人修行的根本要务与共通之处,帮助读者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号召人们抱着敬畏之心,广泛研习中华传统文化古籍,从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治国齐家之方,从而获得人生境界的提升与事业的长足进步。
《科教成就:文房四宝古韵/中华复兴之光》主要介绍了文房四宝,包括挥毫天下毛笔(毛笔发明与早期发展、汉代毛笔发展与别称);翰墨春秋古墨(墨的起源及古墨特点、秦汉时期韦诞开创制墨、唐代奚氏的精湛制墨、宋元时期的制墨与墨礼);一纸千金纸张(东汉宣纸与左伯纸、魏晋南北朝时纸的推广、唐代纸张的丰富种类、宋代发达的造纸技术);名砚奇珍砚台(先秦古砚与汉魏三足砚、唐代端砚的源起与成名、宋代砚台的形制与洮砚、元明清砚台发展与制砚)等内容。
这是一本介绍人名文化的小书。主要对汉族人名进行系统而通俗的文化阐释,包括人名与语言、人名与文化、人名与文艺、人名系统、人名用典、人名例话、取名方法、人名规范等方面。文后附有百家姓、容易读错的姓氏、取名备选字库等。本书对了解人名中的文化因素、避免取名方面的一些弊病,有参考价值。
民俗文化现象是适应的社会生活,首先是物质的生活、社会关系的建立和相应的心理需要而逐渐形成的,其传承和延续的主要原因在于能够规范、便利和调节人们的实际生活。一个人,不论他从事什么工作,在日常的饮食起居、人际交往中其实都要受到民俗文化的制约、陶冶和塑造。 本书对中国传统方术进行系统探讨阐述,由对92个问题的回答构成全书,读之可以对中国传统方术形成的基础和过程及各种具体方术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中国传统方术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意识形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要科学的对待它,在分析批判的基础上加以严肃的科学研究,本书就是对此进行尝试的一本学术普及读物。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针对性。通过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