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4星以上
  • 20-3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新版)
    •   ( 1041 条评论 )
    • 邓炎昌 刘润清 /2018-05-18/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中国人和美国人交谈时容易犯什么禁忌?哪些话虽然说者无意,却会使西方人感到吃惊、窘迫或恼怒?中国人和美国人在语言使用方面有哪些主要的文化差异?答案就在此书中!本书以大量实例深刻地揭示了文化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是英语教师和翻译工作者的参考书,它告诉读者在跨文化的交际中如何才能做到得体,如何才能不出"洋相"。本书分为两部分,英语部分和汉语部分互为参照,能够更好地使读者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和语言背后的文化。此书的主要作者邓炎昌在中国和美国生活多年,对两国的语言、社会和文化有较深的了解和感受。同时,两位作者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所以,本书融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对有一定英语基础的读者浅显易懂,对教师与研究人员有一定的学术价值。邓炎昌生于美国,受教育于美国。后来,他来到中国,在燕京大学

    • ¥21.8 ¥29 折扣:7.5折
    • 懂一点日本,懂一点美国
    •   ( 81 条评论 )
    • 张暮辉 著 /2015-03-01/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懂一点日本,懂一点美国》既是一本留学励志读物,又是一本深入介绍中美日文化差异、社会制度的读物。作者曾就读北京大学,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哈佛大学,供职于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以其独特的经历和视角,记录下在日本、美国留学期间以及在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工作期间对于异国社会、文化制度方面的思考和分析,展现了一个80后青年在世界高等学府的奋斗经历,也体现了80后一代以开放、包容、自信的心态对国际事务的驳议、评论。

    • ¥21.4 ¥29.8 折扣:7.2折
    • 名校名师名课实录中西文化比较十一讲
    •   ( 83 条评论 )
    • 邓晓芒 主编 /2007-12-01/ 湖南教育出版社
    • 这是中西文化的模式,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把握。中国的文化呢,首先他是以“忠诚”,以“人性本善”,“反璞归真”来作为他的基点。他没有个体独立的意识。个体被融化在群体意识之中。个体被融化在群体意识之中。个体被融化在关系之中。孔夫子讲“仁”,这个“仁”就是二人关系嘛。人的本性就在于二人关系。我个人那不是仁,有了关系才是仁。所以中国的这个个体不独立。西方进入到文明的门槛的时候,头一件大事就是使个体意识独立起来。当然它的基础就是私有制。我们现在也强调私财产,不能够随意侵犯。也是朝这个方向在走,但是那是希腊人早就做过了的事情。我们现在还要补上这一课。 中西文化比较的问题早中国当代历中文化研究中一个长期探索的任务。本书收入了作者在近几年有关中西文化比较的一系列讲座的录音,书中的讲座题

    • ¥30 ¥40 折扣:7.5折
    • 中外饮食文化(第二版)
    •   ( 193 条评论 )
    • 何宏 /2016-09-02/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本教材的第1章、第2章是总论部分,分别对饮食文化的概念,饮食文化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对饮食文化的发展阶段和饮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3至7章是分论部分,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视角分别论述了饮食文化的区域性、饮食民俗、饮食礼仪、茶文化、酒文化等;第8章对饮食文化的交流分中国各民族间的交流、中外交流、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三个层次进行了探讨;附录部分详细介绍了饮食文化研究状况。本教材吸收众家之长,尤其是吸收了国外的社会科学理念,尽量做到简明实用,突出实用性。本教材适合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烹饪、食品等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作为饮食文化研究者和饮食文化爱好者的参考书籍。

    • ¥23.5 ¥32 折扣:7.3折
    • 构建生活美——中外城市生活方式比较研究(中外城市比较研究丛书)
    •   ( 36 条评论 )
    • 王雅林 等著 /2003-12-01/ 东南大学出版社
    • 本书立足于21世纪中国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与建构,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中国与外国城市生活方式的比较与观照中,对城市生活方式的形成及特点,中外城市生活方式的变迁脉络、消费与物质生活、休闲、时尚、隐私与私生活、社会交往、城市文化及“学习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考察与探索、在这种研究中作者提出的基本思想是城市建设与发展应着眼于构建“生活美”,即应当把能否向人们提供更符合人性的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评价标准。而“生活美”又来自“发展美”,为此本书还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有益探索。 本书可供城市管理的决策者,城市行政管理人员、城市生活的研究人员、社区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 ¥29 ¥29 折扣:10折
    •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双色精选,经典再现,珍藏首选)
    •   ( 445 条评论 )
    • 季羡林 著 /2015-01-01/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大学者,他晚年曾写出一系列谈东方文化将重现辉煌的文章,体现了他长期思考义理之学的结果。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主张文化起源多元论、文化交流论,认为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方式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分析思维方式。《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季先生对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对于理解季羡林先生的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

    • ¥21 ¥28 折扣:7.5折
    • 中日传统节俗比较研究
    •   ( 10 条评论 )
    • 周晓波王晓东 著 /2014-12-01/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一部学术专著,依据历史文献、人类学调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中国、日本的元旦、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二十四节气等主要传统岁时节俗的考察,系统分析了中国、日本传统节俗在形成、发展、现状以及具体构成元素等方面的特点,从中发现文化传播及发展的规律及其价值,同时为中日传统文化的源流关系找到确凿的证据。本书在中日传统文化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27 ¥32 折扣:8.4折
    •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精装珍藏版)
    •   ( 825 条评论 )
    • 季羡林 著 /2016-01-01/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丛书简介:本套丛书是季羡林亲定自选集,是作者晚年在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各个人生阶段的代表作品,涵盖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日记、学术著述等多种体裁,集中体现了季老的治学之志、文章之风和人格之美。 内容简介:季羡林自言,到了耄耋之年,忽发少年狂,一系列引人关注的怪论、奇思问世。在这些怪论奇思中,影响*的莫过于本书阐述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作者主张文化起源多元论、文化交流论,认为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方式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分析思维方式。

    • ¥23.2 ¥38 折扣:6.1折
    • 中西文化比较与会通研究
    •   ( 21 条评论 )
    • 王树人 著 /2014-03-01/ 复旦大学出版社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栏目丛书:中西文化比较与会通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关于中国象科学的思考——兼谈中医学的认识论实质、两种思维方式下的中西文化与科学、从概念思维到本源思维、中国思想世界中的“形”与“象”之辨、文化转型与“象思维”之失、语言逻辑与思维问题新探、周易象数算法与象数逻辑——中国文化之根探源的新视角、从中西语言的差异追溯中西哲学的差异、陈那、法称“量一现量说”与笛卡儿、布伦塔诺、“悟性一知觉论”之比较研究——兼论老树的“象思维”等。

    • ¥20.5 ¥26 折扣:7.9折
    • 樱园沉思:从夏目漱石到春上春树 中央编译出版社
    •   ( 4 条评论 )
    • 肖书文 著 /2017-04-01/ 中央编译出版社
    • 肖书文著的《从夏目漱石到村上春树(樱园沉思)(精)》从宏观出发,首先将日本文化放在东西方以及中日对比的大视野中加以定位,依次评论了十几位在日本很享盛名的很好小说家及其作品。这些评论的重要特点在于,作者不限于单纯从文学创作技巧的眼光来分析一个个文本,而是深入到作品底下的思想境界和心灵冲突,从而展示出评论者对原作者的内在精神的领悟、理解和挖掘,能够带给读者意外的沉思。

    • ¥21.3 ¥39 折扣:5.5折
    • 商周文化比较研究
    •   ( 75 条评论 )
    • 王晖 著 /2000-05-01/ 人民出版社
    • 本书是在我国博士毕业论文的基础上加工修改成的。在读博士生以前,就已经对我后来所选博士论文中的许多问题有所思考,对古文献与古文字的有资料也有所搜集并作了不少笔记,因囿于工作繁忙,无暇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和研究。1996年我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随晃福林先生攻读先秦史专博士学位。进校不久,便在晃师的指导下定了选题,第二学期初便开了题并投入毕业论文的写作之中。

    • ¥25.1 ¥29.8 折扣:8.4折
    • 中西文化比较导论
    •   ( 1079 条评论 )
    • 辜正坤 著 /2007-09-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此书名叫《中西文化比较导论》,主要是指书的主体内容而没有强调其形式即演讲辑录。其中有若干篇是已经在刊物上发表过的文章,因为与书的主题相关,可以互相印证、补充,所以也一并收在这里。关于翻译方面的文章也有好几篇。但作者用力多、篇幅长的《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并未收入,因为曾转载过该文的书刊已经不少了,这里就不便再选了。但是,就中西比较文化和比较文学研究者而言,翻译理论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它相当于一种工具性学科,就像逻辑学相对于一切理论科学那么重要。可惜当代学者在这方面往往对翻译理论重视不够,这是很遗憾的。

    • ¥26.5 ¥36 折扣:7.4折
    • 中韩文化谈
    •   ( 97 条评论 )
    • (韩)金惠媛 /2013-01-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中韩文化谈》为了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虽然也探讨历史上的演变,但大部分都是讨论整容手术、街头啦啦队、“韩流”、炒米糕等当今为人们所熟悉的主题。我以前的专业是法国文学,但过了40岁以后改换专业,选择了韩语、韩国文学博士课程。因此,在比较中韩文化的过程中,我有时会谈及曾体验过的欧洲文化。我希望这种尝试能有助于从第三者立场上,更客观地观察中韩两国。以语言为主题的三篇文章单独成章,在其他主题的文章中,我也经常讨论我们使用的语言中隐藏的文化奥秘。当然,这已表明我现在对语言学领域很感兴趣。

    • ¥22.5 ¥28 折扣:8折
    • 比较法文化论集
    •   ( 11 条评论 )
    • 李求轶 著 /2013-09-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比较法文化源于英国著名法律史学家、比较法学家梅因爵士,在《古代法》中,梅因爵士揭示了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是“从身份到契约”的路径。从梅因到萨维尼、耶林;从梅因到穗积陈重、威格摩尔,比较法因与法律文化密切联系而形成一门综合性学科——比较法文化论。相对于比较立法学而言,比较法文化是从纵向探究人类社会中的法律生成与发展规律的,因此,它又是法律史学的学术领域。诚如古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事理。归纳比较法学的研究成果,是经验法学的必经路径,探究比较法名家的著作,是法史科学的学术结晶。 《比较法文化论集》是笔者编著的本比较法制史论文集,比较法既是一门基础理论的科学,又是一门实践应用的科学。“普遍”与“差异”是比较法学中的对立统一的目标与方法。因此,比较法学从英

    • ¥20.9 ¥26 折扣:8折
    • 中日古代文化源流:以神话比较研究为中心
    •   ( 40 条评论 )
    • 张爱萍 著 /2005-08-01/ 浙江大学出版社
    • 本书对中日神话的产生与演变进行了比较研究。中日一衣带水,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范围非常广泛,本书仅以神话比较研究为中心。任教从民俗学、哲学、史学、宗教学、舞蹈学等方面对中日神话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全书共分八个专题,分别介绍了两国的地震神、风神、雷神、山神、水神、独身神、偶身神,还介绍了祭祀水神的方式。文后三个附录:《中日民间目连故事及目连文化比较研究》、《中日盂兰盆会的比较研究》、《中日傩文化比较研究》,则从另一角度对前面八个专题作了补充。本书的主题说明了中日古代文化具有许多相似性,但也有诸多不同点,实质上就是同源异流的关系。本书搜集了大量珍贵的手材料,对中日神话研究者较高的参考价值,书中的故事古朴幽默,也有相当的可读性。

    • ¥22.5 ¥28 折扣:8折
    • 中西文化比较
    •   ( 80 条评论 )
    • 贺毅 主编 /2007-09-01/ 冶金工业出版社
    • 本书将世界文化中两个根本不同的体系——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多方位的对比,即从决定中西文化根本差异的生成土壤入手,通过发展历程、制度演变、哲学精神、宗教差异、对经济的作用、文学差别、艺术的不同表现、教育传统、科技进步、民俗等方面的以比,系统地揭示了中西文化的异同和各自的内在价值。并回顾、阐释了历来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展望了中西文化未来发展的趋势,后以中西文化的突出差异结尾。本书每章均结合其内容配有相关图片,文后附有思考题,以帮助读者理解每章的内容,也方便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本书是新世纪大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理想教材。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又可供广大热爱中西优秀文化的读者阅读。

    • ¥20.9 ¥23 折扣:9.1折
    • 英语情态附加语使用中的文化差异
    •   ( 9 条评论 )
    • 杨竹 著 /2013-01-01/ 浙江大学出版社
    • 《英语情态附加语使用中的文化差异/外语文化教学论丛》编著者杨竹。本书采用一个用来描写语篇差异与文化差异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框架。该框架提供了对语篇进行功能分析的手段,并将语篇功能与文化中的面子系统联系起来。本书以比较中美文化背景为例,以分别具有两种文化背景的作者在英文媒体发表的个人评论文章为语料来源,相应建立了规模相当的两组有控制的书面语料,并采用严格的分析方法,比较了两组语料问使用情态附加语的差异。结果显示出以下主要的差异:美方语料中使用的情态附加语在频率上显著高于中方语料,并且美方语料中使用的情态附加语的类型也多于中方语料;这些差异尤其体现在其中某些语义类别的情态附加语的使用上。

    • ¥29 ¥36 折扣:8.1折
    • 小道有理:中西比较新视阈
    •   ( 500 条评论 )
    • [德]朗宓榭 著 /2018-01-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小道有理》是 复旦大学光华人文杰出学者讲座丛书 中的一种,作者朗宓榭是位德国汉学家,他的主要研究兴趣集中于前科学时代的术数和命理文化。命理和预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然而很长时间不被学界所重视。朗教授注意到,西方的预测学在历史上频频受到打压,而预测学在中国则能不间断发展,并深刻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去。中国独特的占卜和命理文化对于现代社会有什么启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 ¥26.6 ¥38 折扣:7折
    • 中西比较文化讲稿
    •   ( 233 条评论 )
    • 高旭东著 /2012-08-01/ 安徽大学出版社
    • 建设现代的新文化首先面临的选择是,我们的传统遗产还有没有价值,这就需要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比较,在这种比较反省中,我们才能确定我们的传统有没有价值。借用比较文学的术语说,影响研究必然反过来导致中西文学与文化的平行研究。

    • ¥21.7 ¥29 折扣:7.5折
    • 中日广告文化比较研究
    •   ( 34 条评论 )
    • 董彬孙顺华编 /2016-12-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董彬、孙顺华编*的《中日广告文化比较研究》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日两国广告中折射出的多种社会影像置于传承传统文化这一时代主题中,从传统文化的母德 孝、和、义、俭伦理价值体系中,探寻两国广告文化的伦理精神及文化特质。论述重点采用文化比较的视角,将忠孝观、义利观、节俭观、女性伦理、民族文化心理等纳入广告文化的研究框架中,进行多层次的批判性分析。全书通过对近三十多年诸多广告画卷及其精神内蕴的分析,既梳理出两国广告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又展现出两国广告文化的异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搭建起中日广告的文化价值架构模式,以解决中外广告文化交流中的各类冲突和问题。

    • ¥29 ¥58 折扣:5折
    • 中俄文化比较
    •   ( 13 条评论 )
    • 朱达秋 著 /2009-09-01/ 安徽教育出版社
    • 俄罗斯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园林中的奇葩,二者以颜色、花姿、香味等外在形态更以本质特征的独特性傲视世界。俄罗斯和中国在20世纪的社会历史命运和民族文化发展道路极其相似。俄罗斯十月革命对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两国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经历了坚持传统民族文化和西方化的激烈争论,后都以反西方然而仍然是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占领上风而告一段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面临现代和后现代双重景观,中俄两国都在艰难的社会变革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发展道路,都力图在民族精神传统的基础上建立新的价值体系,确立新的主流文化精神,完成文化转型。更有甚者,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俄罗斯都有人希图用再生的本国文化精神或新的价值体系来解决全人类今天面临的问题。因而,对中

    • ¥21.7 ¥29 折扣:7.5折
    • 中外文读经理念与实务
    •   ( 186 条评论 )
    • 王财贵 撰 /2017-09-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此书为 王财贵65文集 中的一种。本书为王财贵先生2008年以后的几次演讲结集,内容涉及对当今主流教育理论及体制的批评、读经教育的理念、读经教育的实践方法、儒家学说与教育的关系等。对我们反思儿童教育、传统文化价值,乃至中西文化会通等等有重要参考价值,而对于那些希望寻找教育新的出路的家长和学校,则有着特别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 ¥24.5 ¥49 折扣:5折
    • 都市文化与都市精神中外城市文化比较——中外城市比较研究丛书
    •   ( 4 条评论 )
    • 陈立旭 著 /2003-11-01/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在全球化的作用之下,中国的城市文化显然也已被深深地打上了全球化的印记。这既表现在外部世界的消费性文化、时尚和大众文化在中国城市的流行上,同时也表现在外来意识形态、艺术风格等严肃文化对中国城市的影响上。在中国城市文化与世界各国城市文化呈现出一体化趋势的同时,差异性也日益凸显出来。这种差异性不仅表现于中外城市市民的心理、习俗、行为、服饰等方面,而且也表现于中外城市的意识形态和艺术风格以及城市的文化体制、文化产业、大众文化等内容之中,当然,也铭刻于中外城市的建筑、马路、公园、路灯、广场、公共汽车等有形的物质文化形态之上。本书审视了作为现代中外文化生产和消费中心的城市的文化及其结构,并有重点地选择中外市民心理、中外城市大众文化、中外城市文化产业、中外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外城市

    • ¥28 ¥35 折扣:8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