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第三版)(修订版)
    •   ( 111 条评论 )
    • (荷兰){0 /2024-06-01/ 电子工业出版社
    • 本书介绍了一项革命性的研究及其令人振奋的成果,揭示了我们生长的环境如何限制了我们思考、感受和行动的方式,以及这些方式如何体现在今天的社会生活、组织管理和国家发展中。本书也是一幅文化价值观的世界地图,基于在70多个国家(地区)进行的持续40多年的研究的成果,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在企业、家庭、学校以及政治组织中思考、感受和行动的规则,而这些规则以前基本没有人认真考察过。本书还深入探索了国家文化在诸如不平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自信与谦逊、不确定性规避、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等关键领域存在的差异,并解释了组织文化与国家文化的区别,以及如何对其进行管理。

    • ¥80.2 ¥118 折扣:6.8折
    •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新版)
    •   ( 1046 条评论 )
    • 邓炎昌 刘润清 /2018-05-18/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中国人和美国人交谈时容易犯什么禁忌?哪些话虽然说者无意,却会使西方人感到吃惊、窘迫或恼怒?中国人和美国人在语言使用方面有哪些主要的文化差异?答案就在此书中!本书以大量实例深刻地揭示了文化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是英语教师和翻译工作者的参考书,它告诉读者在跨文化的交际中如何才能做到得体,如何才能不出"洋相"。本书分为两部分,英语部分和汉语部分互为参照,能够更好地使读者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和语言背后的文化。此书的主要作者邓炎昌在中国和美国生活多年,对两国的语言、社会和文化有较深的了解和感受。同时,两位作者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所以,本书融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对有一定英语基础的读者浅显易懂,对教师与研究人员有一定的学术价值。邓炎昌生于美国,受教育于美国。后来,他来到中国,在燕京大学

    • ¥21.8 ¥29 折扣:7.5折
    • 中西文化比较
    •   ( 541 条评论 )
    • 徐行言 /2004-09-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一本爱思索的人喜爱的书。它以专家的深邃思想,又用普通读者的初涉目光,从中西方文化寻根开始,比较全面地展现了中西方文明在哲学、文化基本精神、思维方式、语言修辞、宗教信仰、社会规范、文学艺术等方面比较分析。使人们对中西方在这些方面的差异,以及形成差异的原因,有了深层的理解。这对今天的中国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汲取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中所有积极成果,以中华文化中优势的力量,创造更科学、更进步、更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文化,有着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 ¥20 ¥22 折扣:9.1折
    • 大家小书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精)
    •   ( 732 条评论 )
    • 乐黛云 /2020-10-01/ 北京出版社
    •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是著名比较文学专家乐黛云近年来有关中西文化比较与对话的学术随笔集。共收入文章8篇,其立意在关注中西方的差别与对话,探讨多元文化发展与跨文化对话的可能性,致力于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重构。并立足于复杂性思维,讨论多元跨文化语境中中国比较文学、现代文学发展的具体问题。作者反观东方文化的精神,寻找中国民族文化的自我完善之路及现实意义,眼界开阔,立论清晰,是比较文化和世界文化领域的前沿之作。

    • ¥18.7 ¥39 折扣:4.8折
    • 中俄文化比较
    •   ( 13 条评论 )
    • 朱达秋 著 /2009-09-01/ 安徽教育出版社
    • 俄罗斯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园林中的奇葩,二者以颜色、花姿、香味等外在形态更以本质特征的独特性傲视世界。俄罗斯和中国在20世纪的社会历史命运和民族文化发展道路极其相似。俄罗斯十月革命对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两国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经历了坚持传统民族文化和西方化的激烈争论,后都以反西方然而仍然是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占领上风而告一段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面临现代和后现代双重景观,中俄两国都在艰难的社会变革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发展道路,都力图在民族精神传统的基础上建立新的价值体系,确立新的主流文化精神,完成文化转型。更有甚者,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俄罗斯都有人希图用再生的本国文化精神或新的价值体系来解决全人类今天面临的问题。因而,对中

    • ¥21.7 ¥29 折扣:7.5折
    • 近代汉字术语的生成演变与中西日文化互动研究
    •   ( 275 条评论 )
    • 冯天瑜 /2016-12-01/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冯天瑜等所*的《近代汉字术语的生成演变与中西日文化互动研究》对近代汉字术语寻流讨源,且透过语义的窗口,探寻语义变迁中的历史文化蕴含,展现异彩纷呈、后浪逐前浪的近代文化状貌,以迎接 文化史研究的读词时代。 本书将探析的重点时段设定于明末清初、清末民初,尤以后者为重。视域涵盖中-西-日,尤以近代西学术语之汉译及其在中日间之流转、互馈为要。全书发上下两编,共十三章。前设导论,后附结语。

    • ¥59.1 ¥81 折扣:7.3折
    • 中朝韩日文化比较
    •   ( 15 条评论 )
    • 姜秀玉 著 /2015-06-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基于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各个时期东亚各国文化的异同点比较,用生动的文字,深入浅出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东亚地区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历史。中朝韩日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刻而广泛的文化交流,至近代,虽由于国情不同、外部国际形势不同而各国发展方向不同,文化形态各异,但依然都传承着古老东亚文明的思想精髓。展望未来,东亚国家亦当不断扩大交流,求同存异,为维护地区安全,繁荣世界文化做出新的贡献。

    • ¥51.7 ¥69 折扣:7.5折
    • 英语情态附加语使用中的文化差异
    •   ( 9 条评论 )
    • 杨竹 著 /2013-01-01/ 浙江大学出版社
    • 《英语情态附加语使用中的文化差异/外语文化教学论丛》编著者杨竹。本书采用一个用来描写语篇差异与文化差异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框架。该框架提供了对语篇进行功能分析的手段,并将语篇功能与文化中的面子系统联系起来。本书以比较中美文化背景为例,以分别具有两种文化背景的作者在英文媒体发表的个人评论文章为语料来源,相应建立了规模相当的两组有控制的书面语料,并采用严格的分析方法,比较了两组语料问使用情态附加语的差异。结果显示出以下主要的差异:美方语料中使用的情态附加语在频率上显著高于中方语料,并且美方语料中使用的情态附加语的类型也多于中方语料;这些差异尤其体现在其中某些语义类别的情态附加语的使用上。

    • ¥29 ¥36 折扣:8.1折
    • 纵横之变-中西文明碰撞中的历史哲学
    •   ( 31 条评论 )
    • 杨利川 著 /2015-02-01/ 上海三联书店
    • 由于缺乏个性发展和不能有效确立私人财产权, 中国走出了一条与西方自由主义迥然不同的整体主义 道路,形成大一统的社会结构和皇权专制政体。不同 于西方以个人为目的的横向型社会,这是一个以整体 为目的的纵向型社会,它在“天下为公”的价值体系 下,成长了集体主义,缺失了公共精神;在政治权力 与精神权力合一的道德教化中,深埋下奴性和伪善的 民族劣根;在神秘主义的中庸思辨中,形成了封闭和 固守的轮回历史观。 《纵横之变(中西文明碰撞中的历史哲学)》作者 杨利川以历史哲学和逻辑推演的方法,回答了诸如东 西方文化差异的成因、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历史 的偶然与必然等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作者认为,个人权利的不确定,是所有社会和环境问 题的总根源。只有在积极融入世界的过程中,确立个 人权利

    • ¥40.5 ¥48 折扣:8.4折
    • 中日广告文化比较研究
    •   ( 34 条评论 )
    • 董彬孙顺华编 /2016-12-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董彬、孙顺华编*的《中日广告文化比较研究》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日两国广告中折射出的多种社会影像置于传承传统文化这一时代主题中,从传统文化的母德 孝、和、义、俭伦理价值体系中,探寻两国广告文化的伦理精神及文化特质。论述重点采用文化比较的视角,将忠孝观、义利观、节俭观、女性伦理、民族文化心理等纳入广告文化的研究框架中,进行多层次的批判性分析。全书通过对近三十多年诸多广告画卷及其精神内蕴的分析,既梳理出两国广告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又展现出两国广告文化的异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搭建起中日广告的文化价值架构模式,以解决中外广告文化交流中的各类冲突和问题。

    • ¥27.8 ¥58 折扣:4.8折
    • 朱子学与退溪学研究:中韩性理之比较
    •   ( 27 条评论 )
    • 张品端 主编 /2015-10-01/ 厦门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朱子学学术会议的论文集结,全书依据会议提交的论文划分为五个部分,即“朱子学与东亚文明”、“性理学交涉与九曲文化的展开”、“朱子学(退溪学)与书院文化”、“退溪学或朱子学与地域文化”、“朱子、退溪与工夫论”。基本涵盖了目前朱子学的研究领域,基本反映了目前朱子学研究水平。

    • ¥58.4 ¥80 折扣:7.3折
    • 懂一点日本,懂一点美国
    •   ( 81 条评论 )
    • 张暮辉 著 /2015-03-01/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懂一点日本,懂一点美国》既是一本留学励志读物,又是一本深入介绍中美日文化差异、社会制度的读物。作者曾就读北京大学,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哈佛大学,供职于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以其独特的经历和视角,记录下在日本、美国留学期间以及在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工作期间对于异国社会、文化制度方面的思考和分析,展现了一个80后青年在世界高等学府的奋斗经历,也体现了80后一代以开放、包容、自信的心态对国际事务的驳议、评论。

    • ¥21.4 ¥29.8 折扣:7.2折
    • 国际大都市公益文化比较研究
    •   ( 30 条评论 )
    • 贺善侃 等著 /2010-03-01/ 学林出版社
    • 在国际都市的公益文化建设中,许多发达国家创造了很好的经验。本书旨在通过对纽约、巴黎、莫斯科等国际都市的公益文化建设经验的透视,以及对于北京、上海等国内大城市公益文化建设情况的探索,从中找出差距,概括经验,明确发展趋势,以找到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都市公益文化建设道路。 本书既关注都市公益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又关注国内外有代表性的都市公益文化建设的实际经验;以丰富的材料说明观点,以观点统摄、梳理材料;以事实说话,又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它既是一本介绍国际都市公益文化建设经验的读物,也是一本结合实际经验的公益文化基础理论研究著作。

    • ¥26.6 ¥32 折扣:8.3折
    • 中韩文化谈
    •   ( 97 条评论 )
    • (韩)金惠媛 /2013-01-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中韩文化谈》为了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虽然也探讨历史上的演变,但大部分都是讨论整容手术、街头啦啦队、“韩流”、炒米糕等当今为人们所熟悉的主题。我以前的专业是法国文学,但过了40岁以后改换专业,选择了韩语、韩国文学博士课程。因此,在比较中韩文化的过程中,我有时会谈及曾体验过的欧洲文化。我希望这种尝试能有助于从第三者立场上,更客观地观察中韩两国。以语言为主题的三篇文章单独成章,在其他主题的文章中,我也经常讨论我们使用的语言中隐藏的文化奥秘。当然,这已表明我现在对语言学领域很感兴趣。

    • ¥22.5 ¥28 折扣:8折
    • ▲中西文化观念比较
    •   ( 781 条评论 )
    • 魏光奇 著 /2012-11-01/ 经济科学出版社
    • 本书对中国与西方社会结构、思维方式的基本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着重阐述了中国和西方主流文化在宗教、伦理和政治法律方面的主要观念,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能够从特定角度满足大中学生和社会公众理解自己、理解中国、理解世界的思想诉求。书的内容也包涵着作者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以及对于中国文化现代化出路问题的见解,对于读者会有启迪意义。本书用口语化的形式阐述分析深刻的文化问题,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利了读者的阅读。

    • ¥34.3 ¥49.8 折扣:6.9折
    • 文化治理:中西文化缔造原理、案例的比较研究
    •   ( 24 条评论 )
    • 皇甫晓涛 著 /2014-03-01/ 中国文史出版社
    • 《文化治理(中西文化缔造原理案例的比较研究)/文化强国与文化创新研究丛书》旨在阐述文化治理与文化治国的关系,文化管理与战略管理的关系,文化智库与创新智库、国家智库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对中西 《文化治理(中西文化缔造原理案例的比较研究)/文化强国与文化创新研究丛书》皇甫晓涛著。文化治理的思想渊源与文化智库思想理论的比较研究。在全球语境的综合国力与软实力发展中,在国家创新体系与创新理论的发展中,在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学术文化发展中,人们愈来愈为注重经济学、管理学从物理学、物质化理论到生物学、文化学、非物质化理论的研究,比较经济学从物质原理、杠杆原理、膨胀原理、增长原理、资源原理、均衡原理、竞争原理到自组织原理、自主原理、对称原理、博弈原理、竞合原理、创意原理、创新原理、版权原理、

    • ¥40 ¥58 折扣:6.9折
    • 中西文化比较
    •   ( 321 条评论 )
    • 徐行言 主编 /2004-09-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中西文化比较》以文化哲学为理论基础,以比较和剖析中西文化不同的文化精神为轴心,将以汉民族传统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与希腊、罗马文明为源头的西方文化作为比较对象,分别从自然背景、文化精神与社会结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模式、宗教、法律、伦理,以及文学艺术等不同视角和层面展开分析与比较,考察两种文化的现象与根源,发现二者在文化基本精神和特征上的同异与短长,并通过对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反省,引起对中国文化未来发展走向的思考。学习本书,将促使学生以宽阔的胸怀和平等对话的姿态面对中西文化的沟通和交流。

    • ¥23.8 ¥28 折扣:8.5折
    • 中日陶瓷茶器文化比较(彩色插图版)
    •   ( 510 条评论 )
    • 王子怡 /2018-05-04/ 人民出版社
    • 本书以中日陶瓷茶器文化的发展为线索,以史料为依托,结合精美的图片,对两国陶瓷茶器存在的渊源关系、形态特色、艺术风格进行了较为翔实和深入的分析,并力求揭示其与人们的生活行为、饮茶方式、审美趣味、时代精神的关系。与一般宏观性著述惯常采用的大而全、面面俱到的推断不同,本书更加着力于对历史文化情境和具体细节的挖掘和考证,希望以侧重个案的方式,阐明一些常常被人忽视的问题。从中国寺院茶的 茶寮 ,到日本茶道的 茶室 ;从百丈禅师的《百丈清规》,到千利休茶道的 和、敬、清、寂 ;从浙江德清窑的黑釉钵和福建建阳窑的茶盏,到日本的 利休陶 、 织部陶 诸如此类的比较研究,使得兴盛于中国唐宋时期的禅茶文化,以及相应发展起来的茶用陶瓷艺术,如何传入邻邦日本,并得到保存,以至演化成日本文化象征的整个过程,形象

    • ¥64.2 ¥76 折扣:8.4折
    • 道与西方的相遇:中西比较哲学重要问题研究(中文增订版)——跨文化思想者文库
    •   ( 39 条评论 )
    • 李晨阳 著 /2005-06-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本书从价值体系的角度考察儒家传统与自由的民主传统的关系。作者主张,这两者应该是相互独立而又可以共存的价值体系,而不主张像有些新儒家学者那样,把二者糅合为一个“儒家民主”的价值体系。作者通过对“存在(是)”、“真(真理)”、“语言”、“女性思维”、“伦理”、“宗教”以及“价值”等基本概念的比较研究来论证其价值体系的多元主义主张。本书的每一章都直接或间接地论证如上主题;同时,每一章又自成一体,是对一个具体哲学问题的中西比较研究。

    • ¥19.3 ¥24 折扣:8折
    • 中西民俗对比研究
    •   ( 39 条评论 )
    • 张立玉陈珞瑜 著 /2016-03-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文化是国家的根基,民俗尤是。用比较视角来展现传统的中外民俗,在已有研究中并不鲜见,但用英语撰写的专*相对较少。为切实响应中国政府提高国家软实力的号召,让中国民俗真正走向世界,张立玉、陈珞瑜编写的《中西民俗对比研究》全书用英文撰写,共十二章,试图对民俗在定义、分类、特点、功能、发展历史等宏观介绍的基础上,对中西方饮食、服饰、住宅、出生、结婚、丧葬、节日、信仰与禁忌、社交礼仪、民间艺术、民间娱乐等方面进行微观研究比较。

    • ¥50.6 ¥92 折扣:5.5折
    • 中西文化比较
    •   ( 80 条评论 )
    • 贺毅 主编 /2007-09-01/ 冶金工业出版社
    • 本书将世界文化中两个根本不同的体系——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多方位的对比,即从决定中西文化根本差异的生成土壤入手,通过发展历程、制度演变、哲学精神、宗教差异、对经济的作用、文学差别、艺术的不同表现、教育传统、科技进步、民俗等方面的以比,系统地揭示了中西文化的异同和各自的内在价值。并回顾、阐释了历来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展望了中西文化未来发展的趋势,后以中西文化的突出差异结尾。本书每章均结合其内容配有相关图片,文后附有思考题,以帮助读者理解每章的内容,也方便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本书是新世纪大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理想教材。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又可供广大热爱中西优秀文化的读者阅读。

    • ¥20.9 ¥23 折扣:9.1折
    • 名校名师名课实录中西文化比较十一讲
    •   ( 83 条评论 )
    • 邓晓芒 主编 /2007-12-01/ 湖南教育出版社
    • 这是中西文化的模式,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把握。中国的文化呢,首先他是以“忠诚”,以“人性本善”,“反璞归真”来作为他的基点。他没有个体独立的意识。个体被融化在群体意识之中。个体被融化在群体意识之中。个体被融化在关系之中。孔夫子讲“仁”,这个“仁”就是二人关系嘛。人的本性就在于二人关系。我个人那不是仁,有了关系才是仁。所以中国的这个个体不独立。西方进入到文明的门槛的时候,头一件大事就是使个体意识独立起来。当然它的基础就是私有制。我们现在也强调私财产,不能够随意侵犯。也是朝这个方向在走,但是那是希腊人早就做过了的事情。我们现在还要补上这一课。 中西文化比较的问题早中国当代历中文化研究中一个长期探索的任务。本书收入了作者在近几年有关中西文化比较的一系列讲座的录音,书中的讲座题

    • ¥30 ¥40 折扣:7.5折
    • 中日陶瓷茶器文化比较研究
    •   ( 46 条评论 )
    • 王子怡 著 /2010-03-01/ 人民出版社
    • 在这本书中,作者针对两国陶瓷茶器存在的渊源关系、形态特色、艺术风格进行了较为翔实和深入的分析。但作者却未停留于此,而是别开生面地展示出一幅与论题有关的文化情境的宽阔画面。这种波及文化情境的描述,又与二般宏观性著述惯常采用的大而全、面面俱到的推断不同,更加着力于具体细节的挖掘和考证,希望以侧重个案的方式,阐明一些常常被人忽视的问题。显然,作者必须从大量的古代文献中寻找线索,进而予以考证。.于是,经过作者严谨的探寻、慎重的分析,兴盛于中国唐宋时期的禅茶文化,以及相应发展起来的茶用陶瓷艺术,如何传入邻邦日本,并得到保存,以至演化成日本文化象征的整个过程,便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中国寺院茶的“茶寮”,到日本茶道的“茶室”;从百丈禅师的《百丈清规》,到千利休茶道的“和、敬、清、寂

    • ¥31.6 ¥37.5 折扣:8.4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