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完全读懂佛经 佛教2册,武汉 【新华正版图书书籍】 作者 慧能 原价 ¥106.00 出版社 武汉 出版时间 2010-11-01
本书探讨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内涵,以十个主题力线索,从早期动画的萌芽到现代动画技术的应用,全面回顾了中国动画的历史变迁。书中不仅讲述了中国动画史上诸多标志性作品的诞生背景与创作历程,还深入剖析了
2003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出版了一本《产业的经济贡献调研指南》(以下简称《指南》)。①该出版物试图总结现有经验,并提出一个包括指导产业政策研究在内的通用分析框架。它还试图提出一个测算产业规模和在本及国家之间对产业与其他产业进行有意义比较的方法。《指南》中所包含的方法已经通过测试,随后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国家对创意领域的调研活动。到2014年年底,它已在40多个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得到应用,并被公认为是评估在增加值、就业和贸易方面对国民经济具有贡献的一种可靠的国际性方法。这种方法已被广泛运用,并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参考范式。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方法为基础,通过调研活动而收集来的数据,已成为量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
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50个核心问题的提出和回答,是对文化产业遵循科学客观的市场规律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发展基础上进行的归类,是在总结以往发展历程中的成败得失基础上对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判断,是文化产业学界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时代命题进行理论回应的学术担当。《中国文化产业50问》系统归纳和梳理了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旨在通过十组既有内在联系又相互依存的文化产业发展关系,阐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基本格局、发展战略、发展瓶颈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资源、未来路径及其快速成长过程中的理性思考等诸多核心问题。
这是一部关于一个叫先锋书店的故事集,40 余位作者撰文坦露自己与这座特色书店的种种渊源与情结,文笔细腻,故事生动感人。 叶兆言、苏童、韩东、薛冰、曹寇、钟立风、许钧、骆冬青、余斌、素黑等活跃于当下的作家学者,以及一批正在成长中的年轻读者,共同记述自己的“先锋时光”。 做一家特色的书店,成功的不是赢利,而是通过做书店而积聚了一批具有精神追求的人,并因此而开辟一块纯净的“精神园地”。 全书开篇即是钱小华的访谈和他的4篇文章,从中可管窥他与先锋20年岁月中的成长与变化。
这是一部关于一个叫先锋书店的故事集,40 余位作者撰文坦露自己与这座特色书店的种种渊源与情结,文笔细腻,故事生动感人。 叶兆言、苏童、韩东、薛冰、曹寇、钟立风、许钧、骆冬青、余斌、素黑等活跃于当下的作家学者,以及一批正在成长中的年轻读者,共同记述自己的“先锋时光”。 做一家特色的书店,成功的不是赢利,而是通过做书店而积聚了一批具有精神追求的人,并因此而开辟一块纯净的“精神园地”。 全书开篇即是钱小华的访谈和他的4篇文章,从中可管窥他与先锋20年岁月中的成长与变化。
本书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研究部2010年的重点项目,既是首次对外文化产业应用理论的一次初步总结,也是为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所做的理论教材准备。 通过一学期的读书与整理,最终收录理论共159条,以篇章分别予以介绍。,每则理论都注以出处、释义以及要点归纳,希望成为文化产业初学者与研究者的基础工具读本。
本书立足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进程,以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深水区”为时代背景,以创新为着眼点,对文化产业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路径进行了系统研究。本书聚焦文化改革,着眼文化市场,面向文化实践,通过多元工具,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富于资源禀赋和特色的地区进行了充分调研,对文化产业发展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建设、文化产业的治理路径、文化产业的评价标准进行了全面探讨。本书从文化产业新战略、文化产业新市场、文化产业新创造、文化产业新融合、文化产业新标准、文化产业新企业、文化产业新视野和文化产业新调查八个维度,对中国文化产业进行了全景式深入剖析,在较高起点对
“世界文化产业”丛书由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陆地教授于2004年初开始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编写,目的是为中国文化产业的经营者、管理者、研究者提供一个瞭望、借鉴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窗口和实证。该丛书以国别为单位,分别介绍世界上主要国家文化产业市场的情况、管理制度和发展模式以及经验教训等,内容涉及出版业、电影业、电视业、广播业、音像业、广告业、演艺业、网络业等方面,资料翔实,数据丰富,历史与现实衔接,宏观与微观兼具,亦述亦评,饶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