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视角,在分析了国家形象的基本内涵以及当前中国国家形象认知困境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符号尤其是文化符号在传播信息、形成共识、建构身份、塑造形象中的重要作用,具体提出了当前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中文化符号的价值取向、选择原则和传播策略。
群众文化学,是研究群众文化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指导群众文化工作的理论和方法。我国现在还没有群众文化专业,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人员主要是艺术类的专业人员,也包括其他各个门类的专业人员,他们有专业技能、有从事群众文化的热情,这是难能可贵的。但是,群众文化不同于专业文化和文化产业,有其特殊的规律性。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人员应当掌握群众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教材·文化馆(站)系列:群众文化基础知识》就是为此而编写的。
科学文化与技术文化相辅相成,为加快推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本书将科技文化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科技馆场域中的表征、呈现与传播,研究科技馆展厅、展项研发中对科技文化内涵的挖掘、展出后对科技文化内涵的传播等多种科技展览叙事与科技文化之间的渗透与互动,从历时维度和共时维度探讨科技馆视域下科技文化的演变与呈现,将科普研究与科技文化、科技哲学等学科的研究相关联,开拓科普研究的新境界。本书内容包括:*章、科技文化的可能向度;第二章、技术文化与展项叙事;第三章、创客文化与展项建设;第四章、文化心理与展项设计;第五章、科幻文化与科普展项;第六章、奥本海默科技馆哲学;第七章、儿童科技馆发展简史;等。
本书结合国有企业工作实际,系统阐述了政务信息的概念、特点、作用、开发运用等各方面内容,重点对政务信息的写作技巧和经验进行了介绍,内容深入浅出、易于理解,案例、模板丰富具体,可操作性强,可供国有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1950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图书馆借推行分馆制的契机,在人文、社会科学、科学技术及教育四个分馆开始聘用学科馆员,因此,成为美国也是世界上代表性开展学科馆员服务的大学图书馆。我国高校图书馆探索学科馆员制度大约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不过,直到2007年之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基本以照搬国外学科馆员制度的经验和做法为主,缺乏中国特色与本土化创新,未能深入理解并凝练学科化服务的意义和内涵。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早在1993年就意识到学科馆员制度是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之路,相继召开研讨会探讨学科化服务的可行性,并在2003年末,推出学科咨询馆员制度,至2008年,以闵行校区的新图书馆落成为契机,对原本舶来品的学科馆员制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全新设计和本土化创新改造,形成了以IC2创新服务模式为核心的泛学科化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作为科研支持的重地,如何更好的为科研人员提供更精深的资源和更精准的服务,是大学图书馆面临的大课题。学科前沿研制可以说是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服务的深化和拓展。本书介绍了高校图书馆学科前沿研制的背景、方法、工具、可供选择的数据源以及学科前沿研制的流程,以期为图书馆研究支持服务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这些作者强调了一系列的问题:什么能够解释国际关系学理论中一直缺少对文化和认同的兴趣?重新思者当代理论对文化和认同概念的研究程度是怎样的?定义这些概念的——因为它们难以捉摸——和把这些概念整合到研究过程中的、富建设性的方式是什么?后还有,如果有风险,那么和贯彻本书中证明和提倡的、文化和认同的理性钟摆相关的风险都是什么?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少壮之时理想高远,将身许国,准备为唐王朝的中兴轰轰烈烈地干上一番事业。然而,突如其来的政治打击,顷刻间粉碎了他人生的几乎所有希望。一身去国,万死投荒,从此开始他那如同被抛弃、被拘囚般的谪贬命运,开始了他在遥远空间和漫长时间双重折磨下的无尽等待和煎熬。从“风波一跌逝万里”到“独钓江雪”,从贬谪生涯到儒者情怀,从生命孤独到诗文创作, 学者尚永亮深入讲述柳宗元置身苦难、品味苦难并 苦难的心路历程。 本书深入浅出,通俗好读,有学者的深度、作家的文笔,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人文普及型读物。
张进海主编的《宁夏社会科学院蓝皮书系列:2015宁夏文化蓝皮书》从总报告、精神文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个案研究等各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公共文化建设、新媒体、国有文化产业等文化领域事业发展情况,叙述全面严谨而翔实,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从知识溢出为起点研究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形成、市场规模扩大、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环境变化以及提升,讨论了知识溢出对产业集聚、产业 集群的构成分布以及发展的影响,分析了知识溢出对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技 术创新活动的影响及作用,通过模型和实证分析知识溢出效应,以及在产 业集群发展不同的阶段,集群企业的技术创新策略选择;研究了产业集聚 促进市场规模扩大以及对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提升技 术创新生态环境。 本书旨在从技术创新和生态学的视角来揭示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 的结构及其进化机制,并探索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机制,以期为提 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治理能力提供借鉴参考。
本书是我国部全面系统地阐述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的专著,对当前正在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及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化事业要遵循分类指导、分类改革的原则。对分类的正确理解应是按类型分类而不是按行业分类,分类改革的一个重要前是对文化事业组织按类型进行科学分类。本书从公益性与营利性两个本质特征出发,创新界定了文化事业按类型进行科学分类的标准,将文化事业分为三大类:公益性文化事业、非完全公益性文化事业、非公益性文化事业。 对公益性文化事业,重点是进行机制改革;对非公益性文化事业,应进行体制改革和机制改革,重点是体制改革。非完全公益性文化事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公益性文化事业和非公益性文化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在此基础上,本书重点从操作层面上对公益性文化事
张玮玲、崔娜编著的《公共文化服务理论与实务》是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下,以《群众文化学》《文化馆管理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程》等著作为参考,结合近年来群众文化实践的经验和成果,继承和发展群众文化理论研究的成果。系统阐述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群众文化理论、群众文化工作、文化馆(站)建设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
随着 一带一路 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及合作也更加深入及广泛。在 一带一路 战略中,教育交流是民心工程,是构建国家间良好关系的基础性工作。中国同沿线国家的友好交往史、系列政府法规的签订、合作机制的推陈出新、合作载体的有序运行,为教育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本书主要围绕 一带一路 下教育发展新趋势 分别从 一带一路 为教育交流与合作开辟新天地、中国 东盟教育交流周,搭建交往之桥、 一带一路 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化、聚焦中外合作办学与来华留学、 一带一路 下国际汉语教育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及 一带一路 下的网络远程教育等热点着手,结合相关主题报道进行分析与论述,旨在为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加强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教育合作、共同行动,为共建 一带一路 提供人才支撑提供参考与借鉴
《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精读》是日本当代思想家子安宣邦对福泽谕吉的名著《文明论概略》(1875)的再解读。《文明论概略》是福泽谕吉从文明论立场出发为日本设计的近代化蓝图,曾深刻地影响了日本近代化的走向,后经丸山真男等思想家的阐释,成为介入当代思想生产的经典文本。作者把《文明论概略》放回到日本近代初期的历史语境中,并参照近代日本 实际走过的历史轨迹,运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分析了其中的思想洞见、偏见和内在矛盾。子安宣邦通过精读福泽谕吉这部为回应19世纪后期亚洲发生的巨大转换而写作的著作,提出了如何重新审视历史,以应对当今我们所面临的“ 化”处境等问题。
自2014年起,*总理每年都把 倡导全民阅读 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2016年12月,《全民阅读 十三五 时期发展规划》发布;这说明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书香中国 全民阅读推广丛书》适时地将倍受人们关注的阅读话题,分解成为家庭阅读指南、校园阅读推广、数字阅读优化、全民阅读导论四个版块,以 书香 为名,依次是《书香传家:家庭阅读指南》《书香满园:校园阅读推广》《书香在线:数字阅读优化》《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导论》,对包括深圳读书月在内的有影响的阅读活动与阅读现象进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阐发、分析。 其中,《书香在线:数字阅读导航》主要围绕数字阅读与数字资源开展,揭示各种数字阅读资源,帮助阅读者享受数字阅读的便利,让读者在认识和了解各类数字资源的同时,更好地进行知识发散,学习更多的关联知识,能够
本书作者继2012年研究和发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指数之后,根据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要求、新特点,从《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3年)等统计年鉴中,采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关于公共文化投入、公共文化机构、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活动、公共文化队、公共文化享受的相关数据,经研究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模型,计算并形成2013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指数。2013年“公共文化服务指数”的研究,立足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进而在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指数的分析研究中,揭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特点、新趋势。 2013年度的发展报告仍然分上、下两编,上编为“2013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指数研究”,下编为《2013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