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祖逖出生于公元266年,即西晋泰始二年,范阳遒县(今河北省涞水县)人,字士雅。祖逖少年时便轻财好侠,性格慷慨,二十多岁时与刘琨同为司州主簿,二人因心忧国事,为后世留下 闻鸡起舞 的千古之志。当 八王之乱 开始,祖逖便因才能出众而先后效力于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豫章王司马炽,历任大司马府掾属、骠骑祭酒、主簿、太子中舍人、豫章王府从事中郎。当 八王之乱 结束,晋怀帝司马炽在永嘉五年(311年)被乘乱称帝的匈奴人刘聪所俘,洛阳沦陷于异族之手,时年四十六岁的祖逖率数百余家亲党避乱于淮泗,被南渡建邺的晋皇室琅邪王司马睿封为徐州刺史、寻徵军谘祭酒。到建兴元年(313年),四十八岁的祖逖自请北伐,在未得到司马睿一兵一卒的支援下,只率数百部曲北渡长江,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也由此展开他波澜壮阔的北伐生涯
《二晏词》收录北宋晏殊、晏几道父子词作数十首,由民国学者夏敬观选编,西南大学杨怀源先生校订。本书旨在帮助今日之高中生、大学低年级学生提高宋词的阅读、鉴赏水平,通过解读二晏的词作,加深对北宋婉约派词人之创作风格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宋词品鉴的语文素养、审美情操。本书前半部分为晏殊词,晏殊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很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如其闲雅之情调、旷达之怀抱,及其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能将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叙写中,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一
本书用浅近的语言将祖逖的生平及其政治作为进行了详细描述。不仅如此,书中还用相当的篇幅介绍了魏晋时代的基本社会状况,以及引发西晋灭亡、北人南渡的政治背景,勾勒出了祖逖个人生命轨迹所在的时代坐标系。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对祖逖其人其事有一个全面而充分的认识,并将进一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历史环境。
本书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编辑整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聊城傅斯年陈列馆等单位收藏的32封抗战英
本书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人金兀术专著。全书分16部分,主要包括宋金“海上之盟”,金军三下中原北宋灭亡,金兀术追宋帝至大海,金兀术血战陕西,金兀术从战到和等。本书简要、全面介绍了宋徽宗、宋高宗、阿骨打、特别是金兀术等一批人物的重要活动,再现了这一时期的生动历史画面。其出版对了解宋金时期历史,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偏见和误说,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宋代:文治兴盛》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中国宋代历史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宋代:文治兴盛》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民国国学文库》丛书原名《学生国学文库》,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之子系,为突显其时代印记现易名为《民国国学文库》,奉献给广大国学爱好者。原丛书共60种,考虑到难易程度、四部平衡、篇幅等因素,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现删减为34种30册,基本保留了原书的篇章结构。因应时势有极少量的删节。原文部分,均选用通用、版本全文校核,参以校订者己见做了必要的校核和改订。为阅读的通顺、便利,未一一标注版本出处。注释根据原文的结构分别采用段后注、文后注,以便读者省览。原注作了适当增删,基本上保持原文字风格,之乎者也等虚词适当剔除,增删力求通畅、易懂,避免枝蔓。典实、注引做了力所能及的查证,但因才学有限疏漏可能在所难免。 原书为繁体竖排,现转简体横排。简化按通行规则,但考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 本册为《老照片(靠前15辑)》,由冯克力主编,内容包括:我与曹诚英的故事;山·水·穷——故乡雁荡杂忆之一;农事六题;民国十九年蒙古会议留影;近代德国摄影师与大清官员等。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西游记》共一百回,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及后来皈依佛门,和猪八戒、沙和尚共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小说着重表现了孙悟空斩妖除魔,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的精神,素有“反抗者赞歌”之誉。小说同时又把社会幻想化,将辛辣的讽刺同批判艺术巧妙结合,在荒诞与怪异中表现了社会生活的现象与本质。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在天文历法、天文仪器制造与水利工程等科学技术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本书介绍了郭守敬的历史背景、家学渊源,论述其重视科学实践,重视数学的运用,追求实践与理论的统一,追求综合效益的实现等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以及善于继承与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与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并对其历史地位和对外的影响进行了肯定。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对郭守敬其人其事有一个全面而充分的认识,领略我国古代在水利工程及天文学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谭嗣同(1865—1898),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本书介绍谭嗣同的生平及其所著《仁学》一书,书前又著名清史专家戴逸的导读,介绍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本辑冯克力主编的《老照片(第112辑)》中,香港威海卫警察谷迅昭回忆了他从威海到香港做警察的历史往事,呈现了清末民初的杭州运河和苏州城,以照片为中心考证了山东博山聚乐村饭庄的历史,等等。
本书讲述了中国上古时代的传说人物——鲧和禹,通力治水,而命运不同的故事,主要侧重于厘清这一古老传说的来源和形成经过。作者有着深厚的学养和新旧交汇的文字功底,凸显出这本普及读物的一种朴素单纯。本书内容以正史为依据,重点突出,有论有据,文章中加注,有助于读者明确出处。语言平实中不乏生动。是了解这一历史人物的一本比较权威也比较有趣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