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仅五星
  • 10-2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 译文坐标 透视文科无用论 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来自日本大学教育前线的危机宣言
    •   ( 111 条评论 )
    • (日)吉见俊哉|责编:张吉人//薛倩|译者:王京//史歌 /2022-08-01/ 上海译文
    • \"【内容简介】:2015年,日本 传出文部科学省要“废除大学文科学部”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从学界到产业界的震荡。尽管 终证明只是虚惊一场,但这一波巨大恐慌也让不少有识之士重新审视了日本社会长期以来重理轻文的问题,其中影响力 的莫过于前东京大学副校长、 社会学家吉见俊哉的这部著作。 理科能创造经济价值因而“有用”,而文科只是“教养”的点缀,真是如此吗? 人为什么要学习?大学只是用来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地方吗? 18岁的高中毕业生、35岁的职场人、60岁的退休者分别能在大学中获得什么? 在日新月异的未来社会中,什么样的人才不会落伍?……本书将围绕上述问题逐一回答, 颠覆“文科无用”的社会“常识”。 \"

    • ¥18.9 ¥38 折扣:5折
    • 大转折时代 报纸覆盖下的美国五十年 四川文艺出版社
    •   ( 17 条评论 )
    • (美)茱莉亚·瓜尔内里 /2019-05-01/ 四川文艺出版社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进入了重要的转折期,商业模式和社会结构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印刷术及造纸技术扩大了纸媒的影响力,媒体开始左右人们的生活;工业革命改变了原有的城市格局,社会阶层悄悄发生了变化;移民文化融入了美国主流文化,城市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不断增强。城市的蓬勃发展成为美国繁荣发展的缩影,并默默地影响着美国的未来。

    • ¥10.2 ¥39.8 折扣:2.6折
    • 吸血企业(吃垮日本的妖怪)/译文坐标
    •   ( 46 条评论 )
    • (日)今野晴贵|责编:张吉人//薛倩|译者:王晓夏 /2022-08-01/ 上海译文
    • \"【内容简介】:日本人曾普遍认为年轻人在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他们自己的“自私”和“任性”。在这一社会氛围下,哪怕是企业一方存在明显的违法行为,受到侵害的年轻人也会深感不安,感到“还是自己不对”,因此遭受身心双重折磨。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问题核心在于企业用工管理制度而非个体,并将那些以少到让人无法规划未来的薪资和让私生活崩溃的超时劳动来压榨年轻人,并将他们“用后即弃”的无良公司称为“吸血企业”。 吸血企业的常见特征有:大量录用大量解雇、夸大薪资待遇、正式员工有名无实、战略性地进行职场霸凌、不支付加班费……它们不仅破坏了员工的身心健康、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信任,也向社会转嫁了成本,威胁到消费者和市场的安全,甚至破坏了 的经济发展。 当然,光是在个体层面学会“如何

    • ¥18.9 ¥38 折扣:5折
    • 徐锦州死于奉天城
    •   ( 49 条评论 )
    • 徐锦川, 陈贺著 /2013-01-01/ 作家出版社
    • 《徐锦州死于奉天城》内容简介:徐锦州原是一座小城市里的中学教师。后来,他离婚去了奉天。这座大城市里有他的老师、同学和初的恋人。新的环境充满了商业气氛,也充斥着竞争和欺诈。徐锦州在街市上遇见了石芬——一位从本溪乡下到奉天来做“小姐”的农村姑娘。徐锦州邀请石芬到自己的住处去,并在那儿过了夜。后来他们成了朋友,又成了同事,在同一家公司共事。他们合租了一所房子过起同居的生活,俨然一对夫妇。后来又合伙开了一家文化公司,热火朝天地做起来,但是不久石芬走了。 奉天,一座日新月异的城市,也是藏污纳垢的所在。徐锦州的老师西门,本是个依法经营的儒商,但残酷而黑暗的现实使西门这个“儒商”也不得不屈从于黑恶势力,甚至自己也放弃了原则信条。 一天晚上,徐锦州喝了酒,大雪纷飞中漫无目标地走到了

    • ¥15.6 ¥26 折扣:6折
    • 就在历史拐弯处
    •   ( 53 条评论 )
    • 赵炎著 /2012-06-01/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就在历史拐弯处》内容介绍:历史记录的是不同时代的风情,是过往之人的悲欢离合,潮起潮落。它像一个沉默的老者,默默记载着一段一段的王朝更替,爱恨情仇。在那无数的历史拐点中,无数英雄闪亮登场却未必能够华美收尾;几位帝王昏庸无度却各有所长,多少女人被誉为祸水红颜而多少女人却因为刚烈贤良名留青史。尽管历史没有详细地记录下他们每天部吃了什么,做了什么,却记录下了他们左右那个时代的有效政绩。尽管那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可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鲜活的事情,却深深地印在了无数人的脑海中。历史无法左右历史,它只是一个代笔者而不是一个杜撰者,可一个人的人生尚且有些许选择的余地把握在自己手中,阅读历史,领悟拐点,以史为鉴,必然会止我们这些活在当下的人活得更加理智更加从容。《就在历史拐弯处》的作者是赵

    • ¥17.5 ¥35 折扣:5折
    • 第三帝国--党卫队
    •   ( 6 条评论 )
    • 美国时代生活编辑部 编 /2000-10-01/ 海南出版社
    • 本书从各个侧面记录了希特勒纳粹德国由崛起到覆灭的整个过程。每一册都向你展示了手的私人记录。从未发表过的照片,亲历者的回忆录和新解密的官司方档案。

    • ¥17.3 ¥25 折扣:6.9折
    • 图说天下.探索发现:二战之谜
    •   ( 1694 条评论 )
    • 图说天下.探索发现系列》编委会 编著 /2012-07-01/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曾几何时,法西斯战争的幽灵在世界上空徘徊,如今这个幽灵已经被热爱和平的人们燃起的正义之火烧得魂飞魄散。然而,当人们循着历史的轨迹回望波谲云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仍然有许多难解之谜遮挡着人们的视线,诸如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奇迹、偷袭珍珠港的疑云、诺曼底登陆的详细经过等等,其中有着许多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更有一些风云人物的身世命运、传奇经历颇堪玩味,诸多武器、间谍的来龙去脉耐人咀嚼。《图说天下·探索发现系列:二战之谜》即参照二战解密档案和二战战史专家的著述,将其中令人费解的各种谜团一一参研,廓清迷雾,还原真相,揭开扑朔迷离的二战之谜,全面展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关政治、战役、武器、间谍、风云人物等方面的种种历史细节。

    • ¥13.7 ¥19.9 折扣:6.9折
    • 远海之战 第三帝国
    •   ( 4 条评论 )
    • 美国时代生活丛书编辑部 编 李凤荷 译 /2002-01-01/ 海南出版社
    • 《远海之战》内容为:回顾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远海战争更是惊心动魄,德国海上舰只,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火力上,都要比英国海军弱。然而,它们通过灵活的战术,给盟军以沉重的打击。随着战争的结束,第三帝国崩溃了,可那段历史,至今让人心有余悸。

    • ¥12.5 ¥25 折扣:5折
    • 历史不是那么回事儿2
    •   ( 1 条评论 )
    • 张志君 著 /2010-01-01/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历史是不能颠覆的。问题是中国几千年来的诸多史事,并不是真实的历史。所以,大胆的质疑和足证的广征博引,把一些已被盖棺定论却又是被颠倒了的史事再颠倒过来,实乃功莫大焉。 和志君兄相识多年,深知其为文为学之严谨,“颠覆历史”的确并非为了招徕读者而故做耸人听闻之语,读了该书发现作者确实是下了一番独立思考的苦工夫的,套用一句古人的话说,这种颠覆“虽不中,亦不远矣!”。

    • ¥16.7 ¥25 折扣:6.7折
    • 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战争从未如此热血 关河五十州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9787513903967
    •   ( 11 条评论 )
    • 关河五十州 /2014-10-01/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本书承接《战争从未如此热血2》,继续讲述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的历史。 本册主要讲述美军如何破译日本密码,伏击了日本联合舰队灵魂人物山本五十六,以及麦克阿瑟提出了“蛙跳战术”,与尼米兹在太平洋战场上展开了千里奔袭,在新乔治亚岛、布甘维尔岛、吉尔伯特群岛、贝提奥岛等岛屿展开了一系列两栖登陆作战。 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形势每况愈下,局面越来越艰难,美军离日本本土也越来越近了,日本战败已成定局。

    • ¥13.34 ¥39.8 折扣:3.4折
    • 丘吉尔论民主国家:大国演义
    •   ( 383 条评论 )
    • 温斯顿·丘吉尔 著;刘会梁 译 /2017-10-01/ 上海三联书店
    • 《丘吉尔论民主国家:大国演义》叙述了拿破仑于1815年战败后,英国开始在世界上处于*统治的地位,积极拓展海外殖民地,开创了一个新的、更加辽阔的大英帝国。与此同时,由于多年的革命和内战让法兰西及整个欧洲大陆精疲力竭,新的国家相继诞生;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更是保持和发展了大西洋两岸英语民族的联系。*后,这个伟大时代随着维多利亚女王的逝去而结束。

    • ¥19.8 ¥35.8 折扣:5.5折
    • 买房让日本人幸福了吗 译文坐标 日 榊淳司 置业 房贷 产权 泡沫危机 上海译文
    •   ( 50 条评论 )
    • (日)榊淳司|责编:张吉人//薛倩|译者:木兰 /2022-08-01/ 上海译文
    • \"【内容简介】:“买房让日本人幸福了吗?”“买房今后也会让日本人幸福吗?”回答当然是“Yes”。必须是“Yes”。而且必须一直是“Yes”。 人口减少、经济下行、市场泡沫化、全国房价下降……即使这种现实摆在眼前,很多人还是被一个无法用理论解释的冲动和执念所束缚:“我要买房。”然而,现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住宅建后平均使用寿命”日本是三十年,美国是五十五年,英国是七十七年。 也就是说,工薪族花费毕生积蓄、历经多年还清房贷之后,你的房子很可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老化贬值甚至沦为废墟。 此外还有因房屋质量问题而发生邻里纠纷、不期而至的房产泡沫、高层建筑给老人和孩子带来的安全隐患、缺少民主化管理导致业主委员会失效……本来应该是给住户带来幸福的房子,也有可能变成你的负累乃至噩梦。 这些问题是

    • ¥18.9 ¥38 折扣:5折
    • 那些掩不住的“门”——世界丑闻史
    •   ( 134 条评论 )
    • 张文智 著 /2012-09-01/ 武汉大学出版社
    • 《那些掩不住的门--世界丑闻史》内容介绍:丑闻,顾名思义,先有丑行,后被揭露,为外界所闻。大凡丑闻制造者,非富即贵。唯如此,方能引起多方关注。而令天在媒体发展到无孔不入酌地步后,一个丑闻一被揭开,无异于被放置于显微镜下,每根微细血管都会被仔细审视一番。然后,社会大众再借助媒体这个“显微镜”对丑闻评头论足。不论你是已经风化成灰的古罗马皇帝,还是高高在上的帝国元首,抑或是精密咬合的国家机器,都难逃此劫。人类的进步催化了丑闻,丑闻则书写了人类进步的历史……《那些掩不住的门--世界丑闻史》的作者是张文智。

    • ¥14.4 ¥20 折扣:7.2折
    • 全球通史7伊斯兰的脚步
    •   ( 30 条评论 )
    • 美国时代生活编辑 著 /2010-01-01/
    • 24卷本巨制,剑桥、牛津大学以及世界各国名牌大学史学专家合力创作,全景描述全球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全面展示世界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3200幅图片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华美画廊,清晰再现历史的细腻与丰美。

    • ¥13.6 ¥19.8 折扣:6.9折
    • 美国问题如数家珍
    •   ( 3 条评论 )
    • (德)毛赫,韩平 /2011-07-01/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本书并不想成为带您游览美国历史这座房子的无聊的“宫廷导游”,而是用每一个问题(共101个)打开一个新的历史空间。它不是一本普普通通的历史书,它不提供百科全书式的回答,而是激发您对美国历史的兴趣。 “玩”的这种方式正好符合了美国人叫做“谈话知识”的东西,就是某些不经意间的、没有人来教的、流淌在人们闲聊当中的一种知识。如果它能带领读者自发地对美国历史提出新的问题,那么本书就实现了它的目的。 星条旗到底有多神圣?什么说美国是个“大熔炉”?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超人身上的什么特质让美国人如此着迷?为什么美国人喜欢打棒球,而不去踢足球?美国人到底有多自由?自由女神像是如何产生的?泰迪熊是怎么来的?嘻哈音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会出现嘻哈?莱温斯基的蓝色小短裙有什么意义?“反恐战

    • ¥14.6 ¥29.8 折扣:4.9折
    • 森林人
    •   ( 67 条评论 )
    • 〔美〕科林·M·特恩布尔 著,冉凡 C·Fred Blake 译 /2008-04-01/ 民族出版社
    • 《森林人》是关于生活在刚果伊图利森林中的俾格米人的生活的著作。它的作者是一位人类学家。这是一本不同凡响的优秀著作。上面这三个判断语,它们并不构成三段论的演绎推理,但是彼此之间确实具有某种联系。它们在一起有助于解释为什么阅读《森林人》是一种不同寻常的、赏心悦目的体验。 阅读此书,读者能够获得一些对于森林人的生活的意义的理解,沉浸在分享不同于他们自己的文化的愉悦之中。 本书是一部广为人知的人类学名著。 本书试图传达一个生活在森林世界中的民族的某种生活和感受,他们对于那个世界的挚爱、对于那个世界的信任。那是一个不久就会永远消失的世界,这个世界连同他的子民。

    • ¥18.7 ¥26 折扣:7.2折
    • 乌托邦的年代:1968-1969 纽约-巴黎-布拉格-纽约
    •   ( 784 条评论 )
    • [法]卡利耶尔 /2010-11-01/ 商务印书馆
    • 世界上的这几番风波过后,布努艾尔虽然无意背弃反抗的初衷,但也在探索新的方法;他不想再做无谓的寻衅和抗议,而是反过来摸索着,怎样在不知不觉中把现实表现得扭曲而古怪,开一些扰得人不自在的玩笑,这被罗伯特·伯纳云称作“甜蜜中的颠覆”。 本书主要有半途而废的电影节、五月、布拉格:春、布拉格:夏、纽约:冬等内容。

    • ¥11.8 ¥15 折扣:7.9折
    • 刺杀希特勒
    •   ( 348 条评论 )
    • (德)勃泽拉格 著,袁粮钢 译 /2011-11-01/ 作家出版社
    • 1944年7月18日,27岁的德军军官菲利普·冯·勃泽拉格率领1200名国防军骑兵执行一项重要任务,行动目标只有他本人知道:前往首都,在冯·施陶芬贝格上校实施的谋杀希特勒行动成功后,占领帝国权カ机构…… 勃泽拉格出生在雷纳尼一个传统的贵族家庭,从小就有着独立的见解,有着強烈的责任感,并很快走上了一条违抗、继而抵制之路。书中讲述了他的人生旅程,他的证词掲示了德国国防军在俄罗斯的冒险和溃败历程。 2008年5月4日,勃泽拉格在德国病逝,终年91岁。

    • ¥15 ¥20 折扣:7.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