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中国,国民的阅读生活中迫切的事情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阅读经典! 在承担着国民基础知识体系构建的中国基础教育被功利和应试扭曲了的今天,我们要阅读经典;当数字化、网络化带来的 信息爆炸 占领人们的头脑、占用人们的时间时,我们要阅读经典;当中华民族迈向和平崛起、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时,我们更要阅读经典。 经典是我们知识体系的根基,是精神世界的家园,是走向未来的起点。这就是我们编选这套《国民阅读经典》丛书的缘起,也因此决定了这套丛书的几个特点: 首先,入选的经典是指古今中外人文社科领域的名著。世界的眼光、历史的观点和中国的根基,是我们编选这套丛书的三个基本的立足点。 第二,入选的经典,不是指某时某地某一专业领域之内的重要著作,而是指历经岁月的淘洗、汇聚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人类 历史上z好的传记作家 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名作之一,共收入他的历史特写14篇,分别展现了14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巴尔沃亚眺望水天一色的太平洋、亨德尔奇迹的精神复活、老年歌德热恋的悲歌、滑铁卢的一分钟以及马赛曲神佑般的创作。而这14个历史瞬间神奇地降临到十位传主的身上,他们或是被命运高高举起,送入英雄们的殿堂;或是被狠狠嘲弄,抛入千秋遗恨的行列。当强烈的个人意志与历史宿命碰撞之际,火花闪烁,那样的时刻从此照耀着人类文明的天空。
19世纪是历史学的世纪,19世纪也是各种政治思潮和政治运动层出不穷的世纪。无论是沉静如水的兰克、还是激情似火的特赖奇克,都在关注自己时代的核心政治主题——民族统一运动。安托万·基扬的作品不仅生动地描绘了那个时代德国杰出的历史学家们的学术研究、个性特征和表达风格,更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对现实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的热情(passion)、抱负(ambition)和渴望(aspiration)。他们以自己的历史研究从观念上重塑了德意志民族意识,使康德的“旧德国”变成了俾斯麦的“新德国”。 然而,这一过程的代价是什么?安托万·基扬以他不安的预言警醒人们:史学工作者在关注现实、运用历史时承担着何种道义责任?历史研究是否能够、如何能够达致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之间、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的协调?
约翰 卢卡斯描述了一段二十世纪的简短历史,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以及卷入战争的国家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在作者智慧的笔下,这些重大的主题以生机勃勃的叙述一一呈现,书中的内容专注于自由主义的衰退,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崛起,技术所带来的成就与危险,以及持续的全球民主化进程。 历史上的二十世纪起始于1914年的次世界大战,并终在经过75年之后,结束于1989年苏联的崩溃。这个简短的世纪展现了欧洲统治的终结与美国势力的崛起及其在全球的影响。二十世纪是一个美国的世纪 也许是专属于美国的世纪。卢卡斯详细探讨了国家社会主义,希特勒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所负有的全部责任,还有希特勒坚定的对手丘吉尔和罗斯福所扮演的角色。在1939年至1942年间,德国比许多人所认为的要更接近胜利。 卢卡斯用敏锐的目光看待第二次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1918年,主要战场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它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霸战,也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劫难,是作为毁灭之神降临人世的。这场少有的世界大战,利用了人美文明从物理到化学等的科技成果,使人深刻体会到了文明的负能量。 张卉妍编著的《一战全史(全解图说)(精)》汇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按不同类型分为“一战战史”和“一战风云”两大部分,不仅分析战争形势和战略战术,介绍战役经过、主要将领、武器装备,更论及历史谜团和一战逸闻等,采用独特的视角、生动的文字及精美的图片加以立体化解读,生动述说这段血与泪、罪与罚、生与死交织的悲剧历史。 回顾这次空前浩劫,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更可以吸取历史教训,更深入地反思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战争与和平等问题,从而使人更
水晶宫在哪里? “欧洲的病人”是谁? 牛油是如何引发革命的? 美国的五十个州是怎么形成的? 印度与巴基斯坦是如何分成两个国家的? 为什么中东地区一有问题美国就能派兵干预? …… 作者用引人入胜的方式,将世界史的发展像那样娓娓道来。第四卷是近现代史,基本涵盖了从1850年到2000年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讲述了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中,从中东、东南亚到非洲、美洲发生的一系列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一战、二战的爆发,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苏联的瓦解,还有因这些重大转折而引发的连锁事件,比如一战后英美国家的妇女有了投票权,二战后的德国、朝鲜、越南被一分为二等等。
世界现代史是人类社会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历史。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激化了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1917年11月7日,俄国人民在列宁为首的布什尔维克党的领导下,首先突破了国际大帝国主义阵线,建立了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事件,*在《矛盾论》中精辟地指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这套教学参考的各卷,均采用上、下编结构。上编各章与所配套教程诸卷中的章目相对应,一般包括两项内容:一是“资料选辑”,选录每一历史时期比较典型的原始资料;二是“学术研究综述”,主要是介绍当前史学界对各个历史时期的研究状况、学术讨论听不同史学观点以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或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上述内容可用于课堂教学,也可用于学生自修、讨论与初步的学术研究,更好地实现“两个空间”的整体教改思路。下编为学术论文选读,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学术范文。入选的标准是:,内容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一定的学术领域内有较大的影响,代表了某一种观点或一种学派,第二,学术格式较为规范,便于学生在初学论文写作蚨和临摹式的练习。这部分内容主要供学生课下参考。
这是次英国公开关于希特勒战败的秘密报告,保罗·温特以其专业研究的角度客观阐述本份报告的优点和不足,加之报告本身就是一手资料,其他图书、影视根本没有提及过这些秘密事件,使得本书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对于战争发烧友们或者历史专业的教师、学生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图书。 这份秘密报告是由英国联合情报委员会反复修订,于 1946 年 10 月全部完成。首次以英国当局的角度对希特勒战争机器的全面溃败加以解密,详解了 1945 年阿道夫·希特勒以及德国统帅部二战惨败的根本原因。内容涉及战争狂希特勒的性格特质及其对国家战略施加的消极影响、德国情报机构的诸多弱点和缺陷,并利用大量篇幅讲述了第三帝国繁荣、江河日下以及彻底崩溃的三个阶段。 保罗·温特研究方法到位,语言简洁有力,说服力极强,对历史一手资料评价和总结精辟,是衷
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英阿马岛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列强BOSS为啥要导演这些荼毒生灵的暴力大片呢?在暴力过程中,他们是如何决策、如何指挥的呢?哪个BOSS表现好,哪个BOSS表现烂? 列强BOSS们在干仗时都使用何种武器?谁的坦克猛?谁的飞机牛?谁的战舰强?还有谁拥有独一无二的高科技终极武器? 精彩故事,尽在本书!
一本揭示“二战”欧洲战场艺术品下落的历史纪实作品。 从搜集资料到本书出版,并拍摄纪录片,历经近20年时间。大量不为人所指的细节被披露出来。 很多谜团并不是电影能表现的,作者在书中却直言不讳。 1.希特勒的梦想是什么?在他的故乡林茨建造一所举世无双的博物馆,但这绝不仅仅是林茨,而是在这里再造另一个佛罗伦萨……随着1938年4月纳粹元首命令的下达,戈林、罗森堡等纳粹大员的执行力惊人…… 2.盟军无暇顾及艺术品正在被大肆劫掠的现实,美国博物馆却没有停止呼吁:世界正处于危急时刻,已有超过两百万件欧洲艺术品从条件舒适的博物馆被转移到条件简陋的临时存放地,这个数字还没有包括那些据传被纳粹大举劫掠的艺术品。乔治 司道特指出:“我们希望提请美利坚政府注意此类事实,找到办法加以应对。” 3.直
全书内容共计19章。依据各章所探讨对象之间的相关性,笔者将其分别列为上、中、下三篇。 至第五章为上篇。该篇所探讨的问题大体可分为现代早期英国社会变迁的基本特征、导致英国这种社会变革的经济基础与前提条件、英国社会结构变迁与重组、人口运动与社会转型以及现代早期英国国家财政体制等。本书的中篇由第六至第十四章构成,共计9章。依据各章具体内容,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主要围绕着这一时期英国社会中的一个为重要社会阶层——贵族所展开。先后论及了现代早期都铎、斯图亚特两个王朝在封爵事宜上所奉行的基本政策及其各自的特点与得失、现代早期英国贵族阶层的财富状况和流动情形都铎王朝与贵族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当时英国社会等级性质的特征等等;第二部分,从社会空间运动的视角出发,对现代早期英国社会的以整合方式为主的空间
十月革命前,德国为什么将列宁秘密送回俄国?德国人打胜了几乎所有战役,为什么却输掉了战争?一战时的飞机,竟然用石头、渔网和铁链在空中作战?中国通俗讲史界领军人物袁腾飞,全面运用新史料、新观点、新语言,再现“史话体”风格,霸气开讲人类历史上次大规模陆、海、空立体战争——次世界大战。 袁sir*语录: ● 在欧洲大陆上,英国的老冤家是法国,两国是世仇,光百年战争就打了两回,终于在拿破仑战争之后把法国拍下去了。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召开高级将领和大臣会议,告诉他们可能会开战的“好消息”。让皇帝满意的是,将军们同样感到兴奋,纷纷请战。对这帮战争狂人来说,打仗就像追姑娘,下手当然越快越好。 ●法国步兵的穿戴也跟1830年完全一样,蓝色军上装搭配红军帽、红军裤。1830年步枪子弹的射程只
帕尔默等人所著的《现代世界史》初版于1950 年,广受好评,其销量在同类作品中始终名列前茅。它上溯欧洲古典时代,下及21世纪初,娓娓道来西欧如何在数百年里逐渐兴起,创造出一个辐射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诸方面的世界体系。该书视野宏大,内容广博,论述细密,见解深刻睿智,展示出历史的奥妙与魅力所在。 本册《启蒙到大革命:理性与激情》论述了从17世纪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到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进程。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从思想上解放了欧洲人的头脑,奠定了对理性、进步的广泛信仰,而开明专制、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则是这些信念的实践。
“历史”一重意思是过去的现实,另一重意思是人们对过去发生的事的看法。历史画就是艺术家用图画文本记录过去发生的事,其中既蕴含了他们对所表现内容的看法,更生动地再现了人类文明的某个侧面。 《画中历史》顾名思义是有关历史画的书。何谓历史画?与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同列,历史画是表现历史事件与场景的。以前国内尚未见到同样内容的著作,谨让我抛砖引玉,小叩换得大鸣,希望以后能有更详实、更精彩的这类著作问世。 本书正文选取了一百幅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画予以逐一释读。因为近代的历史画数量很多、质量*,故而入选的也多,其他时段则兼顾。其中出自西方历史画家手笔的画作较多,但也兼及东方国家艺术家留下的历史画。在技法上是以写实的油画为主,同时兼容并蓄不同风格、不同画种的作品,有些甚至是未留姓名的民
1945年7月, 二战 接近尾声,哈里 杜鲁门、温斯顿 丘吉尔、约瑟夫 斯大林齐聚德国柏林郊区的波茨坦,召开会议,磋商世界的永久和平。赴会代表们下决心要吸取教训,避免1919年《凡尔赛和约》中前辈们所犯的错误。然而,在如何结束眼前的战争、如何处理战败国、欧洲重建方案、战后各国利益划分等问题上的激烈争论和暗箱博弈,撕裂了代表们的愿望,使他们黯然认识到,这场谈判所塑造的世界新秩序,注定会支配战后世界一百年的走向。 本书聚焦 二战 后期的一个历史细节 波茨坦会议,用精到而简洁的笔触,描绘了苏、美、英三国之间矛盾重重的利益诉求,也对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艾德礼等政治人物做了生动的素描,是世界格局变迁、地缘政治划分方面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
品牌: 博集天卷 ISBN:9787513904681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开本:16开 页数:40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11-01 版次:1 印刷时间:2014-11-01 印次:1 用纸:胶版纸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历史爱好者,上班族 《一寸河山一寸血》作者关河五十州以*史料、最酷解读、*观点,生动通俗开讲美日太平洋战争的惨烈对决! 全书附100幅二战珍贵图片。 详细剖析钓鱼岛、南海问题的来龙去脉。 内容简介 《战争从未如此热血4: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终结篇)》承接《战争从未如此热血3》,继续讲述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的历史。 本册主要讲述二战中太平洋战争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