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国古代历史地图为纲,将自远古时期的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等,到清朝的各个历史朝代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面貌、人文历史、艺术文化,将古时候平民的生活,以及历 大事件、战役等,一一加以视觉化的展现;还根据课内要求对应的地理、历史教材内容,提炼了孩子要学习的知识点。 全书用美观的手绘图片和朝代地图、专题性质的设计、历史年表等,把历史知识加以视觉呈现,充分激起孩子对传统文化、中国历史的兴趣,充分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本书以中国古代历史地图为纲,将自远古时期的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等,到清朝的各个历史朝代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面貌、人文历史、艺术文化,将古时候平民的生活,以及历 大事件、战役等,一一加以视觉化的展现;还根据课内要求对应的地理、历史教材内容,提炼了孩子要学习的知识点。 全书用美观
史学:文化中的文化。 这一书名所示,它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西方史学史。史学史,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属于学术史的范畴,它应该如何写作,似无定规。周谷城先生在说及世界文化史写作的困难时这样说道:“范围这样无定,体例这样不齐,只是由于世界文化从来就是不断发展的。到今天更是日新月异,不易把范围体例固定下来。不过,不把范围体例固定下来,反而使学者、专家易于着笔或易于发挥各个的性。
本书系白乐日先生去世之后,1968年在法国著名出版社伽里玛出版社组织的“人文科学书库”系列中,由戴密微等汉学家将其重要论文结集出版的专题性论文集。收录了作者一生中的重要论文十四篇。这些论文按照白乐日不同时期的研究重点分为“社会与官僚制度”“汉朝末年的危机”“经济史”和“现代时间”四个部分。这是在西方汉学领域,第一次有人认真地研究了中国历史的经济方面,该文集是法国汉学从人文科学延伸到社会科学的代表性成果之一。
本书是一部介绍世界史研究的学术著作,旨在使读者产生对世界史的好奇心,对世界史的阅读与学习达到一种心灵、思想和情感上的理解。本书内容分为学习者经验研究、学科概念与分支、世界史研究方法论、历史感研究、史学作品风格研究、史学作品感染力研究、史学作品分析七个章节。本书提到阅读史学作品、撰写史学文章,就是要做到承、懂、思、新、专、通六个字。作者还在附录部分书写了作者的求学历程,回忆了其与程应镠、徐孝通、吴于廑等国内史学大家,还有彼得·布瑞克(Peter Blickle)、约翰·弗里德(John Freed)、托马斯·布雷迪(Thomas A. Brady, Jr.)、卡尔·塞申斯(Kyle C. Sessions)、歌德·福格勒(Gueter Vogler)、希林(Heinz Schilling)等国外史学大家的交往经历。 本书属《朱孝远文集》之一种。《朱孝远文集》包括《宗教改革与德国近代化道路》
本书是“胡澱咸中国古史和古文字学研究”系列丛书中的第二卷,由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胡澱咸先生所著。本书分为六章,主要介绍秦之起源、秦之强大与穆公之霸西戎、商鞅变法、秦之蚕食六国、秦帝国之建立、秦帝国之灭亡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提纲挈领地对秦朝历史做了简明扼要的、系统性的概括叙述,有益于中国古史的研究。同时,本书史料翔实,论证严谨,具有较高的性和学术性。
《史学要论》是由李大钊编写,全书共分8个部分,主要对史学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史观、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研究历史的任务等。《中国史学通论》是一部关于史馆的论议。由朱希祖所著,是朱希祖文集系列丛书之一。
“道”底内容极其复杂,都可以用这个名词来包括它们,大体说来,可分为思想方面底道与宗教方面底道。现在名思想方面底道为道家,宗教方面底道为道教。宗教方面底道教包括方术符 在里面,思想方面底道家,就包含易阴阳五行底玄理。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这思想自与佛教思想打交涉以后,结果做成方术及宗教方面底道教。唐代之佛教思想,及宋代之佛儒思想,皆为中国民族思想之伟大时期,而其间道教之势力却压倒二教。这可见道家思想是国民思想底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底气概。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介绍《山海经》中的名物。古人在阅读《山海经》文本的时候,已经意识到《山海经》的原初形式应该是文字和图画相互配合的,只是古图均已失传,明清时期为《山海经》作图的风气盛行,然而未受当时主流学者的重视。事实上明清时期的《山海经图》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还体现了古人 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书依据吴任臣《山海经图》的分类方式,将《山海经》中的名物分为“灵祇篇”“异域篇”“兽族篇”“羽禽篇”“鳞介篇”五类,名物收录的原则是该名物必须有明清时期的古图。本书以明清的这些山海经名物图为纲,结合历代注疏以及相关的先秦两汉典籍文献和小学专书,借鉴前贤的理论方法以及研究成果,讲述《山海经》名物的命名之义,是一本普及《山海经》的传统文化读物。
《从鸦片到议会——马地臣和渣甸(全二册)》研究对象马地臣和渣甸,堪称一对生意拍档。两人共同创办了“怡和洋行”——鸦片战争爆发前成立于中国,并且延续至今的外资企业。两人都是在中国声名狼藉、在英国享有盛誉的人物;两人都是年纪轻轻就去国离乡,不约而同地选择侨居中国,白手起家开创商业帝国;两人都是惯于商战、善于应变、长于借势,最终富甲一方、落叶归根。渣甸虽然年长马地臣12岁,但两人生平经历交叉,商业眼光和政治见解较为一致。他们是众多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的身上隐藏着一部19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中英关系简史。 史学的生命在于真实。在档案稀缺、资料阙如的情况下,作者把匠心运用于研究之中,既博采众长又去伪存真,既广引群收又精雕细琢,既举其大纲又详其细目。慎思明辨,积千言
浮田和民的《史学通论》,是近代中国通过日本“中转站”引进的部较系统的西方史学理论著作。全书共八章,分述历史学的性质、范围、定义、价值,以及历史与国家、地理、人种等之关系,历史大势及研究方法。 经比堪对照,梁启超新史学思想便直接受到其影响。20世纪初年,一些留日学生竞相翻译介绍,先后有多种译本出版。这些译本已十分罕见,现将其四种合刊整理出版。对于进一步探讨梁启超新史学思想形成的知识背景,中日史学两者的关联与互动,深入研究新史学思潮的兴起与发展等,均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广州,有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城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更是一座包容和开放的国际大都会。作者林帝浣在广州生活多年,从懵懂少年到事业成功的中年学者,个人成长和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他通过本书表达对广州的热爱,从历史文化、美食、乡愁等多方面,集文字、绘画、摄影作品为一体,多维度,多角度地呈现给读者烟火广州的城市魅力,体现择一座城而居,慢慢变老的情怀。
刘南宅家族是明清时期沂水地方社会赫赫有名的文化望族。本书以明清时期沂水刘南宅家族的兴起与发展为主线,围绕该家族发展历史上影响优选的关键人物四世刘应宾的人生经历、诗文著述及文化活动,从家族史研究的角度,深入解析了刘南宅家族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脉络及文化特点,从微观角度深刻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科宦望族在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环境的背景下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规律,对于家族史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追溯了脚注的本质和起源,将以往零散的研究线索编织成一部历史,这是一段少为人知却又趣味纷呈的旅程,充满了未可预期的人文和思想意趣。脚注不是如一些历史学家所以为的那样一以贯之或者值得信赖;也并非是另一些历史学家所抵制的自负不凡、独裁专断的花招。脚注是由一个成分多样且又天才颖悟的人群创造出来的产物,在这个群体中既有哲学家也有史学家。脚注的发展变化历时甚久、波折重重,它的故事将一缕新的光芒照向了史学史尚未被述及的部分中很多幽暗的角落。
深厚的蕴藉,造就了独特的风格,材料精审,论断深刻,一本深入浅出的讲义,凝结了杨翼骧先生多年的心血,寄寓了杨翼骧对史学史学科的所思所想所悟。杨翼骧是当代著名史学家,在中国史学史研究领域贡献卓著,他在中国史学史史料的整理与编纂上做出了开创性成绩,并在研究中形成了特有的治史精神和平实文风。
什么叫做理学?就是从古至今一般人说的性理之学。汉人治经,专讲训诂,无所谓理学;到了两宋时代,方才疏明其道理,然后有理学的名称。编辑《中国理学史》,第一要辨明真伪;第二要取客观的态度。怎叫辨明真伪?例如《尚书》分《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两种,欲研究古代理学史,不可不辨明真伪,这是入手的第一步。怎叫要取客观的态度?就是说研究理学史,要以客观的态度去研究;而不当加以丝毫主观的态度。本书就理学进行了深刻且科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