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辨运动是改变近代中国史学气候的一个晴天霹雳。本书把古史辨运动当作近代学术思想发展中一个历史现象来描述,主要探讨了运动何以会爆发、以什么样的风貌出现、带来什么影响等近代思想史问题。本书认为,导致该运动产生的最具关键性的因素是清季今文家的历史解释,而清末民初错综复杂的思想学术环境尤为重要,顾颉刚个人的 冲天一击 则是运动的触媒。此外,本书也考察了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思想家们原来的想法到底是什么,这些想法与他们生活于其间的思想传统有什么样的关系;第二个层面,思想家们真正做到了什么;第三个层面,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思想家们的实绩产生了什么影响,及后来的人怎样去理解其作为。 在描述历史现象时,本书对 心理事实 与 历史事实 加以分殊,认为不管合理或不合理的思想都可能在历史上造成
全球史学史专家王晴佳,以情感史作为方法,打开认识历史的新视角。 情感史已然成为当代史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颠覆了许多传统的史学观念,从自然/社会、身/心的二元论,到男性中心与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叙述,也带来更多反思:究竟什么是历史事实?史料的价值如何检验?历史学家是否应该持有道德立场?历史叙述是否需要连贯一致? 本书为世界史学史专家、光启情感史主编王晴佳教授多年来介绍、探讨与实践情感史研究的论文集,系统介绍情感史的缘起与发展、理论与价值,并在此基础上以案例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武士弄墨,尚可附庸风雅,学者扛枪,只能归咎于命运的残酷。1944年6月16日,年鉴学派的一代宗师马克 布洛赫因参加反法西斯运动在里昂市郊被枪杀,噩耗传出,西方历史学界为之震惊。 布洛赫并非著作等身的历史学家,而屈指可数的几部专著,如《法国农村史》《封建社会》等,都堪称别开生面的扛鼎之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法国便沦入敌手,在这极其困苦的时刻,布洛赫开始了此书的写作。在此书的卷首,他痛苦地写道: 国难当头,谁不感时伤世,草此小书,聊以排遣胸中的忧愤。 这是一部愤世之作,同时也是他一生史学思想的总结,可惜,书未杀青,作者却赍志而殁了。战后,布洛赫的好友费弗尔将残存的遗稿整理成书,这部遗作方流传于世。该书译成汉语仅10万余言,其中颇多精义,为后代年鉴学派发扬光大的总体史思想、长时段理论等均可在
从岩石上的神秘图像,到陶器、建筑上的纹饰与壁画,绘画的二维平面如何产生?从陶瓮上的鹳鱼石斧图,到彩绘漆盒上人物与时空交叠的空间性图画,器物表面的写实绘画如何引发了画像的独立?楚汉墓葬礼仪艺术展现的 个绘画高潮如何联系着后世 壁画和卷轴画的繁荣发展?名家辈出的宫廷艺术与臻于极盛的公共 艺术在朝野间的争奇斗艳如何塑造了富有变化和新意的盛唐气象?在中国绘画三千年的漫长历史中,以唐末为节点的早期绘画担负着开发绘画媒材的宏大历史职责,无名画家的集体创作在日常生活和 礼仪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于以卷轴画为大宗的后世绘画,考古材料中所反映出的不同时期、地域和画手的风格变化,使得这段绘画史具有了研究方法上的独特性格。
本书共三十讲,从先秦的初税亩,讲到晚清的度支部,每讲解答一个历史问题,用财政的线索重新梳理了一遍古代中国的成长历程,从钱的角度解释众多历史中的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恰当的财政制度会让官民两利,让 不断地发展;而糟糕的财政制度,会让官民两输, 崩溃。本书每讲围绕着三个线索展开: ,财政制度的三个要素,收入、支出、管理,在历史时空中是怎样不断变化的。第二,从财政制度的变迁角度看,中国古代是怎样不断成长发展的。第三,体现在财政领域中的强制权力,是如何从君主私权,一步步地实现公共化的。跟着钱走,打开一个 真实的视角。
中国古典文学中,唐诗是 为璀璨的瑰宝。其所蕴含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俗等信息是了解大唐帝国的重要线索,也是了解中国人文化传承、精神家园的重要线索。 本书侧重审视唐代社会的民俗礼仪和世风流变等。这个在公元七世纪到九世纪的世界版图上立于轴心位置的大帝国,曾是多元文明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大容器,三百年时间,在这个庞大的帝国之躯上,衍生传承了多少延续至今的民风民俗?生活在这个诺大帝国的子民,又以怎样的方式诠释了他们的存在?本书文史结合,从唐诗中寻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描绘了大唐帝国的风物华章。
《北大史学》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 创办于1993年。本集刊是历史学学术性刊物,涉及史学各个领域,特别强调前沿性、专题性、跨学科和国际性。从第21辑开始,《北大史学》将以 专号 和其他文章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所谓 专号 ,即每辑均有一组围绕同一主题或某一领域的专题论文,这些主题可以围绕新内容、新材料、新方法、新视角设计,也可以是在传统主题上的开新之作。同时,也欢迎其他有见识的好文章。这些文章不严格限制字数,确有不凡见解的好文章,长达数万字亦可。此外,也欢迎具有深刻分析、不流于泛泛内容介绍和褒奖之词的学术评论。这样,使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每辑中读到一些内容密切相关的作品,获得不同于面面俱到的综合性刊物的收获。本辑为第28辑 近现代城乡经济与社会专号 专号。内容分为 专题研究 学术
\\\\\\\\\\\\\\\\\\\\\\\\\\\\\\\\\\\\\\\\\\\\\\\\\\\\\\\\\\\\\\\\\\\\\\\\\\\\\\\\\\\\\\\\\\\\\\\\\\\\\\\\\\\\\\\\\\\\\\\\\\\\\\\\\\\\\\\\\\\\\\\\\\\\\\\\\\\\\\\\\\\\\\\\\\\\\\\\\\\\\\\\\\\\\\\\\\\\\\\\\\\\\\\\\\\\\\\\\\\\\\\\\\\\\\\\\\\\\\\\\\\\\\\\\\\\\\\\\\\\\\\\\\\\\\\\\\\\\\\\\\\\\\\\\\\\\\\\\\\\\\\\\\\\\\\\\\\\\\\\\\\\\\\\\\\\\\\\\\\\\\\\\\\\\\\\\\\\\\\\\\\\\\\\\\\\\\\\\\\\\\\\\\\\\\\\\\\\\\\\\\\\\\\\\\\\\\\\\\\\\\\\\\\\\\\\\\\\\\\\\\\\\\\\\\\\\\\\\\\\\\\\\\\\\\\\\\\\\\\\\\\\\\\\\\\\\\\\\\\\\\\\\\\\\\\"15世纪初,中国的巨舰曾航行在东南亚和印度洋,其航程远达霍尔木兹、亚丁湾和东非海岸。当郑和于1405年 发起远航时,葡萄牙尚未开始探索通往亚洲的新航路,西欧也并未涉足印度洋。在15世纪之前的数个世纪中,东亚与西亚之间的各条航线都掌握在亚洲人手中,本书揭示的便是这段时期被后人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各条航线,以及沿线各文明的发展历史。 长期以来,贯穿东南
没有比这 近乎 的对称了: 初,来自印度的殖民地官员前往中国,研究中国茶叶的制作方法;在近乎一个世纪后,中国的改革者造访了印度茶区,并做了同样的事。 帝国的命数变化如何影响茶产业?反过来,茶叶如何在 宏大的政治经济学议程、 的发展和对国外资本的抵制中发挥作用?中国与印度的观察者是如何逐步理解过去数十年来高强度 整合进程中的冲突与巨变?本书聚焦19世纪末、20世纪初 市场下中印茶产业的激烈竞争,从 史、经济史、比较史的角度书写,探寻跨大西洋史观外关于劳动生产政治、经济史观、资本主义与 现代性的可能性。 作者以中国地方文献、清廷政客的奏章、清末文人的思想著作、殖民印度官方往来的信函、茶企业备忘录、印度文学等各类文献材料为基础,聚焦当时 消费者热捧与投资者青睐的 性商品——茶叶,刻画了一段中国手工
希腊饮食的丰富与多变源远流长:古典希腊发展出世上 古老的本地特产食品与葡萄酒传统;罗马统治时期的希腊,虽然是帝国中微不足道的部分,但它的蜂蜜和山区香草植物却驰名全国。拜占庭希腊是帝国的中心地带,为中世纪欧洲提供它传奇的甜葡萄酒。土耳其统治下的希腊,再次成为落后地区,为君士坦丁堡及士麦那这两座伟大的希腊城市提供食物,也是世界移民的来源。现代希腊成为民族 ,拥有欧洲 多样的风景;它的美食与葡萄酒一如既往地具有地方特色与个性,希腊的饮食与庆祝方式也随着希腊人不断地蔓延扩展到世界各地,同时融入 多外来的元素。
《万物有意思(世界篇上下)》由北京日报万物编写组编著。 格物致知,万万没想到的趣味历史。 你知道吗?辣椒是玛雅人制作巧克力的原料之一,整形美容追根溯源是为了修复战争创伤,拿破仑是“香水狂魔”,冰淇淋是唐朝人的流行饮品,几百年前的人们就已玩过“非诚勿扰”,诺贝尔科学奖居然有那么多乌龙事件…… 看世界找找历史边际,一段文明诞生的传奇往事,每一点趣味都深藏着时空的传奇。
本书包括 一带一路 倡议的提出、发展与理论构建, 一带一路 倡议与他国政策的对接,对外建设项目取得的成果,以及 一带一路 倡议在国际上的影响等议题。 一带一路 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在国际上受到广泛的关注,吸引着国内外学者投入研究,社会层面也出现了解 一带一路 倡议的需求。本书集中经济学领域的学者编写而成,关于 一带一路 倡议的理论、建设规划与成效的内容依据的都是我国政府网站和官方发布数据,确保了准确性与客观性。
一本关于海盗的百科全书带你 了解海盗历史的来龙去脉!这里有海盗们的惊情600年:1.叹为观止的日常生活:埋宝藏、吃橘子、逗鹦鹉,海盗的生活很丰富!走跳板、打海战、甲板击剑、奴隶贸易,海盗的生活真危险!2.意想不到的梦幻联动:传奇将领郑成功与海盗有什么关系?塞万提斯被海盗俘虏后写了《唐吉诃德》?统领70,000人的 女海盗也会因爱受困?3.闻所未闻的奇闻异事:从大航海时代到二十一世纪,“海盗”为什么屡禁不止?从地中海到索马里,世界各地的海盗日常生活有什么不一样?眼罩、假腿、铁钩,海盗到底长什么样?为什么海盗的标志都是骷髅黑旗?4.惊险浪漫的传奇史实:财富、自由、荣耀,传奇与史实交汇!战争、风暴、谋杀,危险和刺激并存!
《两汉兴衰》讲了一百个三国故事,涉及上百位三国英雄。作者公孙策效仿东汉末年的“品人”之学,刻画人物性格,揣摩人物心境,描绘出英雄们丰富复杂的内在,勾勒出每位人物在历史中的位置。他们可能发挥了关键作用,比如鲁肃与诸葛亮提出“鼎足三分”的构想并 终推动它实现;甚至改变了历史走向,比如若张松得到曹操重用,蜀汉是否就没有机会立足。一百个小故事娓娓道来,分析“你没读到的三国”,打捞容易被世人忽略的细节,通过三言两语的点拨,道出历代史家没能道破的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