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考证的基础上,围绕先秦乐道思想体系及乐道相关文献开展研究。全书分为四个部分:一是 乐道起源论 ,从文字学、发生学与本体论等角度,探讨 乐 的哲学起源。二是 乐道体系论 ,分别从 形式表层 传导中层 内核深层 和 传递介质 ,探讨 乐 的本质和 乐道 的体系。三是 乐道应用论 ,围绕先秦乐舞的起源、发展、类型及职能开展讨论。四是 乐道道德论 ,梳理先秦诸子对 乐 的功能的设想,偏重于探讨 乐 在先秦时期的道德取向。
......
历史就是一种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看透这个世界,你需要有一种历史惯性的思维。 这是一部预测10年内国际格局发展趋势的作品。未来十年,中国能否成为超级大国?东亚能否取代欧洲成为世界中心?欧盟、俄罗斯、日本将风采尽失?“金砖国家”将成为历史?中国应放弃不结盟政策吗?中国应采取何种外交方式?中国的周边国家,孰敌、孰友?中国该以何种思想引领世界? 本书深刻对比、剖析了中美未来十年的实力变化,提出了2023年世界将出现中美两个超级大国,两极格局也随即形成的大胆预测,同时还将世界主要大国未来十年的发展走势进行深入阐述,探讨了两极格局形成的必然性。作者还结合国内情势以及中国政策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独到的观点以及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而他不仅是一名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一名革命家, 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 与 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 两种伟大的文化在他身上有着很好的结合。(据傅斯年语) 本书从历史的角度,精选了蔡元培先生一生当中精彩的演讲稿、杂文和书信。一方面体现了蔡元培在教育方面和社会政治方面的主张,另一方面体现了他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和他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旨在通过这些文章阅读到他在当时复杂的历史环境下,对待教育改革、青年人发展和社会变革三个方面的思考,为当今青年建立独立人格与思想提供一种参考。
1987年,计算机技术方兴未艾,站在数字时代门槛前的弗卢塞尔,一边充满乡愁地回顾了文字的历史,一边大胆预测书写将要面临的衰落命运。三十多年后的 ,人工智能已将我们推向创造和风险的双重边缘,重读弗卢塞尔的前瞻发问,将启发我们再度思考:数字化时代下,基于书写的人类文明将何去何从?
作者蒋梦麟于抗战期间写过一部英文自传,名为《西潮》,后在台湾发行中文本,颇受欢迎。《新潮》,是蒋梦麟原计划继《西潮》之后续写后半生的自传, 讲的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经验 ,可惜未终篇即逝去。本书是将上述未终篇的自传,连同作者遗留的一些追念师友(孙中山、蔡元培、吴稚晖、傅斯年等)的文字,结集而成。 吴俊升曾任小学、中学、师范学校教师,北京大学、中央大学、政治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校长,教学和行政工作都从基层做起,循序而进,对于教育有比较完备的经验。在《教育生涯一周甲》中,作者回顾了一生中求学和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同时有很多精当的经验总结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