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以其 大历史 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 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 。本书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 《万历十五年》是一部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融会黄先生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治学体会与一体,首次以 大历史观 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发人深思。书名虽为万历十五年,然而其内容却俯瞰了整个明朝的兴衰,并且告诉我们与以往历史书中
本书是以五胡十六国时代背景为主题的学术论著。主要整理日本学界字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五胡十六国研究,将去分成草创期的五胡十六国研究、五胡十六国研究的展开以及现代的五胡十六国研究三期,且详细介绍了三个时期中的重要研究成果、研究课题以及待突破的瓶颈。
《吴越春秋》是东汉赵晔撰写的一部关于吴越两国历史的著作。据史书记载,赵晔原书十二卷,而今传世本《吴越春秋》只有十卷,一般认为传世本《吴越春秋》系东汉赵晔原著、皇甫遵考定本。《吴越春秋》前五卷主要记载吴国的兴亡史,以伍子胥佐吴王阖闾伐楚复仇及吴王夫差争霸为主线;后五卷主要记载越国的兴亡史,以勾践灭吴复仇为主线。与《国语》《左传》《史记》等史籍的记载相比,《吴越春秋》所载的吴越争霸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被视为长篇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吴越春秋》中记述了大量精彩的传奇故事,如伍子胥乞食报恩、专诸刺杀王僚、干将莫邪铸剑、吴人杀子衅钩、要离刺杀庆忌、夫差姑苏昼梦、大禹天书治水、勾践卧薪尝胆、西施行美人计、老人化猿、越女教剑、陈音教射等,这些故事大多叙述生动,引人入胜,成为后世文学作品的
如何在短时间内清晰地了解和感悟人物众多、事件纷繁的中国历史?*简洁的途径莫过于读懂细节。细节呈现真实历史,历史又因细节而改变,撷取历史长河中的点点细节,联结起来,即是一种解读历史的方式。《一本书读懂中国史》就是从细节出发,采用由点到面、繁简结合的编排和写作方式,兼具可读性和工具性,讲述从传说时代到民国时期的中国史。
《中国近代史》写于1938年,是一部大纲性质的著作,是被称为 怀太史公之才,抱张骞之志 的民国史学家、外交家蒋廷黻先生的代表作。该史书从鸦片战争记录至辛亥革命,将近百年的演变和人物一一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家国命运、社会发展之趋势。概括说,蒋氏的史书为大纲性质,以中国的近代化为脉络,提出了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的观点。《中国近代史》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称为近代中国史研究的开山之作。本书下半部分特设了附录专属章,有助于理解蒋氏近代史的厚重思想 。
赵汀阳2016年新著,以旋涡模式解释从商周至清末三千多年来中国的生长方式和游戏规则,解释为何古代中国并非扩张型帝国却能不断扩展。他认为其秘密在于,中国的扩展不是来自向外扩张行为的红利,而是来自外围竞争势力不断向心卷入旋涡核心的礼物。 哲学家立足存在论和博弈论,征引大量历史文献和历史研究成果,还原中国起源的 硬历史 ,步步紧追以中原为核心形成 中国旋涡 的四大动力根源:象形书写文字、庞大成熟的思想系统、周朝创制的天下体系、政治神学的雪球效应。 在大国复兴和新技术爆发的时代重新思考中国的起源和精神信仰,这是历史的遗产,也应是我们对未来的馈赠 用中国思想、中国话语和现代逻辑重建中国之主体性,或曰 神性 。
古代人编写的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夜航船是古代南方水乡苦途长旅的象征,人们外出都要坐船,在时日缓慢的航行途中,坐着无聊,便以闲谈消遣。各色人等应有尽有,谈话的内容也包罗万象。张岱说: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z难对付。 于是,张岱便编写了一本列述中国文化常识的书,取名《夜航船》,使人们不至于在类似夜航船的场合丢丑。 《夜航船》,明代张岱(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著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等名著)撰。全书二十卷,按类分为二十部,以词条的方式撰写。从天文地理到经史百家,从三教九流到神仙鬼怪,从政治人事到典章沿革,内容广采博收,涉及广泛,是一部百科全书类的著作。《夜航船》并非高深莫测的古书,而是用较为浅显的文言叙述四千余个文化常识段子,这些条目绝大多数都是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所必须熟知
汉宣帝初因受汉武帝晚年发生的巫蛊之祸的牵连,入狱数年,后因机缘巧合,被选立为皇帝。宣帝治国,对内关注民生,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恢复与发展社会经济,并利用国家所掌握的财富扶助弱势群体; 以重建司法的公正性为抓手,采取措施宽缓刑狱; 继续推行道德教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对外慎兴征伐,若必须用兵,则竭力避免加重百姓的负担,靡费国家资财;由于措施得当,先后实现了对西域、乌孙的掌控,平定了西羌之乱,并使匈奴终臣服于汉朝。由于功绩卓著,故宣帝被视为汉朝的中兴之君。但受自身特殊身世以及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宣帝统治期间,也出现了乞灵鬼神、任用宦官外戚、诛杀功臣贤臣、奢侈享乐等诸多弊政。这些弊政在经济上耗费了国家大量的财富,在思想上使国家对舆论的主导权日渐丧失,在政治上导致官
《中外历史对比年表》内容以初、高中和大学阶段的通行历史课本为依据,采用中外历史 对比 的形式,一页之中分栏列出中外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及重要相关人物,同时也适当进行了延伸和拓展。在时间上,上起远古文明下迄1949年新中国成立,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各领域,内容全面、丰富。
清季十年间,朝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推行全面改革,却恰于此时爆发了革命。这一历史大变局,留下了诸多疑问: 在朝廷没有并无太多暴戾苛政的情形下,为何会发生革命?清朝何以骤然崩溃,革命何以轻易速成? 改革开启后,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体制或结构及政治伦理是否改变、怎样改变及以何种速度改变。正是由于制度的困境,使自上而下的新政带有了 自毁 的意味,并终不得不让位于自下而上的革命。
宋兴,统下,民用宁,政用父,文教用兴,尽于是而益以知天命矣。天曰杂谌,人之不可狃也,天无可狃之故常也,命曰不易,人之不易承也,天之因化推移,斟酌而曲成以制命,人无可代其工,而相佑者特劝也。
一、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收录晚清以迄20世纪80年代末,为中华学人所著,成就斐然、泽被学林之学术著作。入选著作以名著为主,酌量选录名篇合集。 二、入选著作内容、编次一仍其旧,唯各书卷首冠以作者照片、手迹等。卷末附作者学术年表和题解文章,诚邀专家学者撰写而成,意在介绍作者学术成就,著作成书背景、学术价值及版本流变等情况。 三、人选著作率以原刊或作者修订、校阅本为底本,参校他本,正其讹误。前人引书,时有省略更改,倘不失原意,则不以原书文字改动引文;如确需校改,则出脚注说明版本依据,以 编者注 或 校者注 形式说明。 四、作者自有其文字风格,各时代均有其语言习惯,故不按现行用法、写法及表现手法改动原文;原书专名(人名、地名、术语)及译名与今不统一者,亦不作改动。如确系作者笔误、排印舛误
作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主干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内容丰富、理论性强。围绕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主要论述了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而接续奋斗的艰辛历程。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的。为了引导学生有效地掌握好课程内容,我们根据*新全国统编教材,结合教学要求,编写了这本学习与辅导用书。各章分为 学习提示 试题训练 参考答案 和 延伸阅读 四个板块,希望学生可以全面准确地学习重点,并能拓展学习视野、提高思辨
本系列文章以《大唐西域记》为切入点,因为这是中印文化交流中*重要的一部典籍,当年以季羡林先生为主组织、主编了《大唐西域记校注》,王邦维先生为其中的作者之一。本系列文章以《大唐西域记》涉及到的人、事、物、历史等为切入点,以此扩展开去,介绍与梳理与此有关的中印之间、中国与中亚其他国家之间的历史往来,民间传说,文学与文化的相互影响,等等。这些内容正好处在一般读者知道一点但是又不完全知道的程度,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兼顾普及与提高。 形式上,要求深入浅出,语言自然流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与文字感染力。这些方面的特质王邦维先生都具备,这也是一大优势。 作者曾多次深入印度腹地,并拍有大量历史与自然风光方面的图片,文章中涉及的有关历史场景、遗址等内容,都可配以图片,使之更加立体、形象、
《贞观政要》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政治上颇为敏感的吴兢已经感受到衰颓的趋势。为了保证唐王朝的长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这就是《贞观政要》的写作初衷。全书以记言为主,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等。此外也记载了一些当时实行的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也正是基于其政治目的和政治内容,所以它一直为历代的统治者所推崇和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