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一个群星闪耀、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充满演绎、传说和浪漫遐想的舞台。 一吕二赵三典韦 过五关斩六将 白衣渡江 时至今日,三国英雄的形象仍旧生动鲜活,三国英雄的事迹仍旧广为传颂。 然而,一千八百年过去了。经过野史、小说、戏曲、评书、连环画、影视剧、游戏等各种作品的塑造,三国英雄的形象往往和他们的本真面貌相去甚远,掺杂了各个时期的历史记忆和时代特征。 那么,刘备、关羽、诸葛亮,孙权、周瑜、太史慈,曹操、许褚、夏侯惇,这些主公臣下、文臣武将的真实形象是什么样的呢?他们的相貌是英俊还是丑陋?他们的身材是高是矮,是胖是瘦?他们穿什么样的衣服,披挂什么样的甲胄,使用什么样的武器?他们的才能、武力、功绩和传说中有什么不同? 这本书以丰富的史料为依据,结合现代考古成果,以人物彩绘、装备图解
序 言 一 汉画是中国两汉时期的艺术,其所涵盖的内容主要是两部分:画绘(壁绘、帛绘、漆绘、色油画、各种器绘等),画像砖、画像石、铜镜、瓦当等雕塑作品及其拓片。汉画反映的是中国前期的历史,时间跨度从远古直至两汉,地域覆盖从华夏故土辐射到周边四夷、域外多国。两汉文化是佛教刚传入中国但还未全面影响中国以前的文化,即两汉文化是集中华固有文化之大成者。汉画内容庞杂,记录丰富,特别是其中那些描绘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生产活动、仕宦家居、社风民俗等内容的画面,所涉形象繁多而生动,被今天许多学者视为一部形象的记录先秦文化和秦汉社会的百科全书。作为对中华固有文化的寻根,汉画研究是一种直捷的方式和可靠的形式。正因为如此,汉画不仅吸引了文物考古界、艺术界,也吸引了历史、哲学、宗教、民俗、民族、天文、
秦始皇结束了一个绵延千年的旧时代,也开创了一个的新时代。他的一生就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幽暗和光明。 在秦始皇登上权力之峰的过程中,先后有权臣当权,嫪毐作乱,亲母背叛,郑国祸秦……他是怎样一一应对处理的?统一六国以后,他定封号,去谥号,大兴土木,寻求……他又是怎样一步步走向覆灭的?以“强道”治天下,让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成为战国时代最后的胜利者,但将“诈”与“力”发挥到淋漓尽致,又使他付出了何等惨痛的代价。 回顾秦始皇充满争议又波澜壮阔的一生,让我们不禁思考:像他这样聪明绝顶的人物,他一生成功与失败的关键何在?如何在巨变时代中找到一条出路?答案或许就在你早已遗忘的“历史”里。
经过先秦时期漫长的积淀,中国历史进入秦汉时期。从秦始皇实现统一至曹丕代汉,这近四个半世纪的文明进程中,最显著的历史标记是帝国的成立和汉文化的繁荣。秦汉人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为主要舞台,进行了
《秦汉史》是与《先秦史》互相衔接而又独立成书的。由于作者对《史记》、两《汉书》、《三国志》所下的工夫很深,对于这个时期各方面历史的叙述和分析,十分扎实而有条理。作者认为这段时期内,就社会组织来说,新莽
本书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结合商鞅变法的大时代及其基本内容,对商鞅变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全书共分四编: “变因”篇探讨了商鞅变法的基础和大小环境,重点分析了社会变革的实现路径;“变革”篇探讨了商鞅变法的具体变革,分析了商鞅变法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深度变革;“变果”篇研究了商鞅变法取得的成果;“同变”篇讨论了商鞅变法在当代中国变革的过程中的借鉴意义,分析了中国当代实现同权革命的现实可能及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