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往通史式的服饰著作对宋代服饰点到为止的叙述相比,傅伯星先生的《宋代服饰史》,正如本书序一中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郑朝先生所评价的,可谓一部“画家演述的服装断代史”。《宋代服饰史》作者在阅读大量宋人记载后,以近三十余年的形象资料搜集,从美术切入,以画家的功力,以画入史,以图说史,以大量详实形象的美术资料,独辟蹊径地对宋史的服饰史进行图解研究,全书内容宏富,具体而微,不仅涉及帝后、官员、文人、武士、庶民、僧道、女子、小儿等的服饰,还细分为冬夏服饰、出行与居家之服、制服、便服、工作服等,更有相关的发式、鞋帽、带扣等诸多细节,搜罗之广、开掘之深由此可见。
宋朝三百年,武功不如汉唐豪迈,政治斗争不如明清那般波诡云谲,却有着不一样的人文风采。本系列图书,旨在以通俗幽默的笔触,让那段尘封的历史鲜活起来,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是“进行时”而不是“过去时”。《
宋朝三百年,武功不如汉唐豪迈,政治斗争不如明清那般波诡云谲,却有着不一样的人文风采。本系列图书,旨在以通俗幽默的笔触,让那段尘封的历史鲜活起来,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是“进行时”而不是“过去时”。
《西夏王朝》一书,是由人文历史学者唐荣尧,通过十多年沉身史籍研究、二十个省区田野调查,依托央视年度重磅纪录片《神秘的西夏》,精心创作的一部讲述西夏王朝存亡兴衰的巨著。 海报:
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从公元10世纪至公元13世纪初,与当时的北宋王朝对峙,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南北朝。辽宋分立,各自都按照自己的政治制度与统治模式走过了30多年的历史,都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辽宋以后,元人两次议修宋,辽、金三史,即以“谁为正统”的问题迟迟确定不了而历时80余年不能成书。最后只得“各予正统,各系其年号”而修《宋》《辽》《金》三史。《辽史》虽然首尾欠缺、记事也不完备,但仍然是今人研究该段历史的基本史料。李锡厚先生从事辽史研究30余年,成绩卓著,是公认的辽史研究大家。本书即是他毕生研究的心血结晶。 书稿共7章29节、另有绪论、征引书目与索引。分别以不同的篇幅叙述了辽朝的建立、兴盛与衰亡及辽朝的典章制度、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文化生活。著者对
《西夏王朝》一书,是由人文历史学者唐荣尧,通过十多年沉身史籍研究、二十个省区田野调查,依托央视年度重磅纪录片《神秘的西夏》,精心创作的一部讲述西夏王朝存亡兴衰的巨著。 海报:
始予出自南闽,速归江表,分甘与草木俱腐。诛茅城山以尚书孙公仲益所书云卧庵字而揭焉。公又以诗见寄,有「身世两相连,云闲卧不飞」之句,盖其知予者也。山顶高寒,非老者所宜,八见青黄,病随日生。繇是徙居曲江之感山。年运既往,与世日益疎阔,顺时制宜,以待溘然。或逃可畏之暑于松坞,或暴可爱之日于茆檐。身闲无事,遇宾朋过访,无可借口,则以畴昔所见所闻,公卿宿衲遗言逸迹,举而资乎物外谈笑之乐。不谓二三子剽闻,而耳亦熟矣,遂相与记诸,以《云卧纪谈》名之。然予所谈,未必世之贤者以为善,今会稗成编,无乃重予之遇欤。若夫文字性空,言语道断,以予终日谈为未尝谈,则庶几焉。云卧庵老僧自叙。
益少之时,初入乡校,闱游学子道先生之文行,愿一识而未之得。既冠,始获从先生游,闻有所著《窗间纪闻》一百则,贯穿经史百氏之说,开抉古人议论之所未到,求而读之,中心跃然,如入武库,且喜且愕。于是力从先生求广其所未闻。又数年,先生复出百则以示益曰:「吾之精力略尽于此,然世俗方以词章华赡相夸,吾书之出,恐未免有覆瓿之诮,亦姑俟子云于后世耳。顾念非子莫可与言者。」益因从而析之,合二百则。
《宋史:文治昌盛 武功弱势》为“新编中国史”中的一卷。宋朝上承五代十国,下接元朝,论文别开生面,论武却无力自保。有人说,盛唐之后,尚有隆宋,也有人说,两宋已无汉唐雄风。其实,这正是宋朝的一体两面。 宋朝结束割据,实现统一,力图拨乱世、反归正,自此祖宗家法立定,收兵权,重文治,从此武人跋扈局面不再。开国时制定的守内虚外、重文轻武的治国之策,使宋朝治文成风,被誉为“的文艺复兴时代”,商业繁荣,被称为“现代的拂晓时辰”,也令宋朝面对外族侵扰时无力抵抗,节节败退,被贬为“中国社会由盛转衰的转折期”。 《宋朝:文治昌盛 武功弱势》所呈现的,正是这样一个矛盾重重、反差强烈的时代。在国力衰颓的阴影中,宋朝文化科技与商品经济发展并驾齐驱,社会安定,人民各安其所,培育出近代的萌芽。在外族侵扰的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