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讲述了从明朝中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从当时的人物和政治集团入手,描述了明朝帝王的统治手腕,朝中大臣为争权而相互结党打击对手,导致政局混乱,天灾人祸导致流民四起,威胁帝国的根基。东北女真的崛起导致外患不断,最终,强大的明帝国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轰然倒塌。 作者在叙述这段历史的同时,给出了一些不同于前人和教科书式的答案或思考,让读者对《明史》的认识焕然一新,内容值得一读。
《清宫档案证史书系》分为十二册,按照清王朝近三百年由盛而衰的历史轨迹,以清朝十二帝为主轴,以各个朝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通过对清宫档案资料的系统挖掘,力争较为全面地揭示出有清一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将真实的历史还原于大众。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光绪王朝》,书中具体包括了:揭秘垂帘听政、甲午战争中的帝后将相、震惊朝野的一百日变法、维新悲剧探秘、慈禧太后的“自我”等内容。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 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李默编著的《康乾盛世/图说历史丰碑》的意义和使命。 本书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康乾盛世/图说历史丰碑》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抚夷日记》是清朝张喜撰写的一部私人日记,张喜受两江总督伊里布差遣至南京办理“抚议”。这部日记记录了其在南京前前后后八十五天的活动,是有关中国近代 个 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谈判过程 为生动翔实的中文记录。
谢国桢(1901-1982),著名的历史学家,河南安阳人,字刚主,别署瓜蒂庵等。1926年毕业于清华国学研究院,充任梁启超助手,协编《中国图书大辞典》。1932年起任教于中央大学、河南大学、云南大学等校,1949年任南开大学教授,1957年调至北京,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1981年被聘为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顾问。 早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就学期间,谢国桢师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孟森、李济、超元任等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受饮冰室影响尤深,因对明清史、版本目录学感兴趣,一生钻研和学术成就也大都在这两方面。 从1925年发表《明季奴变考》,谢国桢一生著述丰富,主要著作有《晚明史籍考》《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明末清初的学风》《南明史略》《明清笔记谈丛》《顾亭林学谱》《黄梨洲学谱》等。 本书是作者有关明清史的单篇论述和札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 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李默编著的《康乾盛世/图说历史丰碑》的意义和使命。本书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康乾盛世/图说历史丰碑》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活着:清影纪录中国·2011》系列丛书是清影工作室根据其免费影像放映计划,以纪录片作者访谈为主,兼有对作品的介绍,努力记录下导演与观众交流的每一个精彩问答并认真地录音整理而形成:这将是目前国内规模的独立纪录片导演访谈。 《活着:清影纪录中国·2011》是此系列的第三本,更为关注镜头下底层人们的命运,及通过这种透视呈现出来的社会结构,引起人们的思索。
本书讲述偏居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何以能够驰骋天下,统一全国,建立起近300年的基业,奠定现代中国的版图……历经100多年辉煌的“康雍乾盛世”,大清朝何以步履蹒跚地进入到了衰落期,直至任人宰割。
《清宫档案解读》利用历史档案馆所。藏清宫档案试图对清代文化制度,帝王生活,皇宫疑案,国际交往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解读,希望引导读者,透过清宫档案,了解神秘而真实的清代历史。 清代秘密奏折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正史中的刘墉与和珅究竟是什么关系?清代帝后是如何进行医疗保健的?清代贪污大案真相如何?是谁在开设了海外家银行?甲午海战中“高升”号运兵船被日舰击沉清政府为何向英国赔款?慈禧太后为什么西逃?……所有谜团,您都会在《清宫档案解读》中寻找到答案。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日本悍然发动针对朝鲜和中国明朝的侵略战争。应朝鲜国王的请求,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毅然派名将李如松出师东征,抗日援朝,血沃朝鲜半岛。 万历抗日援朝的胜利,对亚洲格局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作者以如椽之笔,拨开历史迷雾,条分缕析,直击万历战争“命门”,并对其前后中日朝三国的历史走向等提出了诸多真知灼见,深邃而富有新意。 整部作品气势磅礴,壮怀激烈,带领读者领略历史风云变幻,并蕴含对于历史的精细解读和理性成因剖析,还原历史的真相,深刻的现实关照更是令人感慨深思,颔首称道!
清朝一批士大夫们,用自己的经历和人生书写出了上承大清下启民国的那段历史。本书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他们在这样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中的迷茫、痛苦、奋进与革新。 他们的人生是当时中国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曲折就是当时中国的曲折。
《抚夷日记》是清朝张喜撰写的一部私人日记,张喜受两江总督伊里布差遣至南京办理“抚议”。这部日记记录了其在南京前前后后八十五天的活动,是有关中国近代 个 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谈判过程 为生动翔实的中文记录。
《其实这才是雍乾盛世》说的是1722年,九龙夺嫡落下帷幕,胜利者胤禛坐上了帝王的宝座。 千古一帝康熙离开了,盛世并没有随他离开,而是延续了数十年,在雍正与乾隆的治下,历史继续精彩纷呈,成为中国古代史上的强音。 这一场绚烂在乾隆登基后燃烧到顶点,却在乾隆退位后急转直下。 在此之后,旧中国的历史再无辉煌。 雍正与乾隆,这两个在中国历史上大大有名的皇帝,一个以勤政著称,一个成就了十全武功,为何偏偏在他们手里,大清朝从鼎盛走向了衰败? 这长达数十年雍乾的盛世背后,到底有着多少被“盛世”二字掩藏的秘密? 这是一个谜团众多的时代。是谁,帮助雍正登上宝座?是年羹尧的地方势力,或者是隆科多的京中兵力?得位后的雍正赐死年羹尧,囚禁隆科多,究竟是权臣震主,抑或是杀人灭口?乾隆的父亲到底是谁?乾隆妃子又是如何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把明朝看成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重要时代,也有人将明朝视为中华帝国走向衰弱的转折点。迥然各异的评价,透露出这一时期社会变化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本书中,我们选取了明朝历史中的一些疑云缭绕的片断和未解之谜,与读者一起来触摸历史,探知历史,拨开重重迷雾,还原历史真相。
明朝是汉族建立的一个王朝,它源于农民起义,也亡于农民起义。 明朝版图时,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11750里,南北10940里。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尽入版图。幅员之广,远迈汉唐。 但到了16世纪,即从正德年间开始,明王朝进入了衰落期。这一时期,明朝政治衰象显现,皇帝腐化,朋党林立;赋役混乱,财政匮乏;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边疆、海疆频频告急。中间虽有张居天改革的短暂中兴,但明王朝的没落已不可避免。直至天启、崇祯年间,政治混乱,党争激烈,宦官专权。满族贵族南下争雄,西方殖民者侵占台湾,南北农民揭竿而起。明王朝招架无力,节节败退,终于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推翻。 本书努力帮助读者朋友们回首鸟瞰汉族建立的一个王朝,沿着一条最简要的脉络轻快地浏览270多年的历史波澜。
明朝是汉族建立的一个王朝,它源于农民起义,也亡于农民起义。 明朝版图时,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11750里,南北10940里。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尽入版图。幅员之广,远迈汉唐。 但到了16世纪,即从正德年间开始,明王朝进入了衰落期。这一时期,明朝政治衰象显现,皇帝腐化,朋党林立;赋役混乱,财政匮乏;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边疆、海疆频频告急。中间虽有张居天改革的短暂中兴,但明王朝的没落已不可避免。直至天启、崇祯年间,政治混乱,党争激烈,宦官专权。满族贵族南下争雄,西方殖民者侵占台湾,南北农民揭竿而起。明王朝招架无力,节节败退,终于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推翻。 本书努力帮助读者朋友们回首鸟瞰汉族建立的一个王朝,沿着一条最简要的脉络轻快地浏览270多年的历史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