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主要阐述了面对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近代中国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曾国藩到康有为,从李鸿章到孙中山,将近百年的历史演变和人物生平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本书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 到百日维新,从曾国藩到 有为,从李鸿章到孙中山,《蒋廷黻 代史(1840-1925 图增强版)》将 百年的演变和人物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趋势。 本书以 的 代化为线索,认为 人能否 代化将关系国家兴 ,主要阐述了面对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 代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进而提出 代化的国 不但需要 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 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 本书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 了 代史研究的风潮,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称为 代 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本书系 教育中国与知识空间 丛书之一。同文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展开自强运动而设立的学校,以培养外语翻译官为宗旨,包含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与广东同文馆等三馆。本书以这三馆为研究对象,内容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讨论三馆成立的背景、成立的经过与演变、馆务行政与管理、教学与课程、教习与学生、三馆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它们在外交、教育与西学等方面的成效;下编则以三馆的中外教习、学生中曾任驻外使节及洋务专家者为对象,分别探讨他们的生平志业与成就。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版为民国畅销读本。用明白通畅的字句娓娓道尽百年演变,写政治的抗衡、文明的冲撞,也写社会的规则与民族的惰性。 短短六万字讲透了近代中国百年间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正是因为抓住了本质,才同时做到“极简”与“极全”。 本书以轻松好读的方式提供了与教科书接近不一样的视角,对事件和人物做出了全角度的分析,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曾国藩到康有为,从李鸿章到孙中山,本书将近百年的演变和人物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趋势。 本书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认为 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 ,主要阐述了面对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近代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进而提出 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本书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称为近代中国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本书系《中国企业家》杂志“民国遗脉”系列报道之选集,遴选十多位在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如袁世凯、冯国璋、徐世昌、杨度、段祺瑞、徐树铮、黄兴、宋教仁、蔡锷、李烈钧等,讲述他们在民国历史上的史事功过及对后代家族命运的深刻影响。
《中国近代史》是蒋廷黻先生以不一样的视角写就的不一样的近代史,叙事明白流畅,历史人物有血有肉,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读来有种聆听大师心得,与大师深刻交流的感受。
这是一套关于1840~1945百年正史的彪悍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全面解读晚清、共和、抗战的长篇历史力作。 作者在精研民国史料的基础上,以尊重史实的严谨态度创作,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行笔,全新讲述了1840~1945这一百年间的一些我们熟悉的人做过的一些我们并不熟悉的事…… 第二部《共和》着重描述了1911到1925年前后,以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吴佩孚、冯玉祥、阎锡山为代表的北洋势力和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为首的革命势力为推动中国走向何方而先合作后斗争的故事。 重点关注了辛亥革命为什么可以成功、宋教仁被刺案的真相、推动清王朝倒掉的北洋势力从内斗走向灭亡以及革命派为理想中的共和国而作出的不懈努力。从不同的角度还原了不同群体在那个时代的不同政治追求与爱恨
“中国有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和中国共产党教育家”何干之代表著作,成书85年后再度出版,党史学习参考。全书共分七章,按时间顺序由远及近地描述、介绍了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发展。
《与民国相遇》是从民国史料生发出的短篇随笔集,内容涉及民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政界、学界、文坛无所不包;文章多短小精悍、笔法生动,可读性强。作者从边角史料发散开去,有料亦有趣,可爱亦可信,可从细节处补充读者想象中的民国图景。
本书分为四章,以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大事件为基本线索,用独特的视角透过那些耳熟能详或鲜为人知的故事,讲述了强弩之末的晚清与百废待兴的民国,传统与现代之间不断融合碰撞,使近代国人在眼界大开的同时,也经受着大变革所带来的惨痛。
《1971-2006年美国清史论著目录》(简称《目录》)的编写想法始自2005年初。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组提议将美国出版的清史研究成果作一次比较全面的编目整理,使的学者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海外清史研究状况,为正在进行的国家《清史》编修工程和学者个人研究提供帮助。2005年5月,经编译组正式立项,《目录》编辑工作在中国和美国同时展开,至2006年6月基本结束。《目录》总计收录条目近2500余条,作者1100余人。其中学术专著450余部;学术期刊论文750余篇,涉及刊物110余种;论文集论文850余篇,论文集240余部;博士论文438篇,涉及学校67所。为了方便读者使用本《目录》,笔者现将《目录》的编辑过程和体例等做一简单说明。编写《目录》面临的困难就是如何收录所有的研究成果。美国从事清史研究的学者多、出版机构多、出版书籍多,经过30年的积累,
《蓝衫国度:英国人眼中的晚清社会》作者在19世纪末随经商的丈夫在中国生活了整整二十年,从北京、上海、天津到九江、宜宾;从城市到山村,几乎走遍了中国南方的所有通商口岸。所到之处的所见所闻,她都以类似日记的形式,用生动有趣而又流畅的文字忠实地记录下来,客观地讲述了当时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社会概貌。为了让中国妇女的双脚解放出来,立德夫人还曾组织“天足会”,四处演讲。作者以一个女性的细腻观察捕捉到不少当时中国风土人情和民俗生活的细节,书中的部分照片也更直观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弥足珍贵。
历史的魅力在于一种找寻,一种亦欲以究天人之际的找寻,找寻历史对今人的启示,找寻对于飞速变化世界的另一种诠释和预言。辛亥以来浙江在中国的政治版图中具有非常独特的地位与作用,哪怕是浙江所属的一个市域与县域也居然会产生很多影响整个民国历史进程的事件与人物,作为地处杭州与上海之间的“江南清丽地”——湖州就是一个典型。本书《辛亥风云民国岁月(湖州与近代中国)》以专题叙录点击历史的方式,通过摄取民国旧影,提取湖州记忆,以折射一个民族曾历经的苦难,梦想与光荣。辛亥前后,湖州志士挺立时代潮头,为缔造共和、建立民国创下历史伟业;民国开篇,他们或兴办实业与洋商争竞,或以深厚的学养倡扬民主科学救国,在近代历史舞台上演绎出一幕幕跌宕起伏、激荡人心、极富传奇色彩的时代大剧。前贤虽逝,典型犹存,不忘历史
《“高升号”的沉没》以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高升号为主的几艘舰船为案例,不走宏大叙事的传统套路,而是以历史细节还原当年战争。诚如《台湾立报》发行人、传记文学出版社社长、美国加州大学U-CLA终身教授成露茜所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然而,中国经此一奇耻大辱,也开始觉醒了,这是近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百余年来,研究者固不乏人,然悬案连连,令人难窥底蕴。高升号事件至今还是西方讲述国际法的重大案例,它导致了国际法的修改。……作者文笔修养深厚,倾注诸多心血,大量汇集史料,考订精严,叙事既中肯又具体,解答了许多长期让人困惑的谜团。”
晚年孙中山曾经导演“打倒列强除军阀”罗生门?胡适如何从国民党的阶下囚变为蒋介石的坐上宾?南京大屠杀的真正罪魁战后如何得以全身而退并怡然寿终?“二战”期间美日开战再难避免的首要事件是什么?…… 就任美国《纽约时报》驻华记者期间(1927—1940年),哈雷特·阿班采写了大量有关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的内政、外交事件及人物的报道,彻底扭转以往西方新闻媒体对中国乃至远东局势兴趣寥寥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