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日军攻入中国古都南京。几周之内,30多万中国平民和士兵遭到有计划地强暴、折磨和屠杀 死亡人数超过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遇难人数的总和。 张纯如不仅在书中详述了日军疯狂暴行的细节,而且分析了在军国主义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日本士兵对人类生命的漠视。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进行了大量采访,并首次发掘了许多重要文献。 全书先是从日本士兵、军官为什么完全脱离了人类基本的行为规范,日本学校和教科书从心理层面向学生灌输对中国人民的仇恨和蔑视,以及高度军事化的教育体制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根源性原因。 在这本书的核心篇章里,作者通过采访当事人、查阅档案资料以及实地考察与研究,极其详实地记录了日本军队残暴、灭绝人性的屠杀行动,深刻揭示了日本侵略军的凶残本性。同时,
本书为 漫画百年党史 丛书卷,通过手绘漫画的方式讲述党史故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社会的背景讲起,重点讲述中共一大、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长征、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经过及影响,旨在展示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建立新中国的光辉历史,为党的百年大庆记载伟业、展示辉煌。 书稿由党史权威专家陈晋拟定提纲、提供素材、审校修改,由现象级畅销书作者陈磊团队创作漫画和文案,强强联合确保内容的权威性和可读性,以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和贴近青年人的漫画表现形式,突破以往厚重严肃的党史类书籍的写作方式,开启党史阅读新形式,让读者爱上读党史,助力党史教育入脑入心。
本书是 金冲及文丛 之一种,收录了作者历年所写的六篇谈论中共革命根据地的文章。这六篇文章分别是《从迅猛兴起到跌入低谷 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运动的前前后后》《对创建赣南闽西苏区的思考》《山东根据地的独特历程》《游击战为主向运动战为主的转变》《较量:东北解放战争的初阶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地位》。全书探讨的问题从根本上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在敌强我弱甚至双方力量极为悬殊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面对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所做的摸索和实践,并逐渐找到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和路线。作者在文中总结道: 为了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次完成,甚至会因判断失误而遭到暂时或局部的挫折,只有投身到实践中去,经过反复的比较和盘算,同时多研究前人在实践中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才能使自己的认识逐
深度 客观 全面 补正鲜为人知的抗战细节 数十年来,西方人眼中的"二战"始终是一场美英苏领衔抗击法西斯的血腥战争,亚洲战场上英勇抗击日本的中国却因种种原因被遗忘。 基于*解禁档案,西方著名历史学家拉纳 米特披露了1937 ~ 1945 年发生在中国战场上的一连串入侵、屠杀与抗争的史实:从日寇悍然发动的七七事变,到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从忍痛炸毁黄河堤坝以水代兵,到派遣军队远征他国;从与罗斯福、丘吉尔、史迪威的国际大斗法,到聚焦中国三大战时人物--自战火中诞生的划时代巨人*,扛起千斤重担的战时领袖蒋介石,从革命志士堕落为汉奸的汪精卫 八年艰苦抗战,无数悲天恸地的事件,万千大小人物的命运变迁,共同构成了这部扣人心弦的战争史诗。 在书中,作者严肃地指出:自"二战"时起,中国就已经是"负责任的大国"。忍
《一本书读懂民国》由朱汉国、宋亚文等所著,分为上下两编。上编 民国历史大势 。以时间为序,勾勒民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下编 民国历史专题 ,从不同方面,展示民国时代的社会风貌。书中设置以下栏目: 篇章概述:介绍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概况; 历史故事:用故事的形式讲述重要史事中的细节或人物,注重可读性和趣味性: 大事年表:以编年的方式,简要展示历史演进线索,从中可以找到历史故事所处的地位; 知识链接:以名词形式阐释与历史故事相关的事件等; 常识介绍:介绍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如典章制度、人物史实等; 图片传真:选择历史图片.展示讲述内容的相关场景等。
1937年12月,日军攻入中国古都南京。几周之内,30多万中国平民和士兵遭到有计划地强暴、折磨和屠杀——死亡人数超过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遇难人数的总和。 张纯如不仅在书中详述了日军疯狂暴行的细节,而且分析了在军国主义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日本士兵对人类生命的漠视。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进行了大量采访,并首次发掘了许多重要文献。 全书先是从日本士兵、军官为什么完全脱离了人类基本的行为规范,日本学校和教科书从心理层面向学生灌输对中国人民的仇恨和蔑视,以及高度军事化的教育体制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根源性原因。 在这本书的核心篇章里,作者通过采访当事人、查阅档案资料以及实地考察与研究,极其详实地记录了日本军队残暴、灭绝人性的屠杀行动,深刻揭示了日本侵略军的凶残本性。同时,作者还生动记
本书辑录了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美国、德国以及港台地区发表而未收入大陆《黄仁宇全集》的论文、随笔、书评等15篇文字。黄仁宇先生的文字一如既往地保持了纵横中外、从容讲解的风格,以全球史眼光看中国现代化之路,给人带来重要的历史启迪。
历史学基础课,原书多年未修订,不能很好适应现在本科教学的需要,本次修订涉及历史学基础课的所有教材,《中国现代史》作为历史学基础课*批修订教材之一,保留原有特色,整体结构不做大改变,具体内容上增加今年学术研究的*成果,改正原有错误,版式设计上加大开本(184*260)增加正文插图,提高可阅读行。本次修订由王桧林先生学生张皓教授主持。本书计划2013年12月交稿,4月出版。
本书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经典名著。它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历史运动为中心,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及奋发自强的救国运动,分析和总结了运动失败的原因及中国的出路、开放与自强等重大问题。其史观和史论对现代中国影响深远。
抗战期间,日本特务为了 以华制华 ,对付中统、军统,成立了特工总部76号。他们网罗愿意降日的军统、中统人员,收买流氓、地痞等社会渣滓,拼凑起一个汉奸特务组织的班底。本书整合权威档案资料,揭开汪伪76号的神秘面纱,揭露抗战时期沾满国人献血的汉奸特务组织的真实面目。
《 中间地带 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 》是我主要的代表作之一,是到目前为止少数比较系统地反映了我对**年代中共成长发展经过及其主要原因的看法的一本书。这本书大的阅读价值,在于它比较完整和系统地讲述了中共夺取政权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其决策的种种复杂的内外因素的作用。它说明,中共革命的成功和新中国的由来,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于整个世界大环境,包括俄国革命、二战及战后国际关系的改变。特别是对于正在崛起中的*来说,还离不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日本入侵的影响。否则的话,接连遭遇了1927年和1934年惨重失败的中共,何以能由极度弱小而一步步壮大?原本足够强大并且统一了中国的国民党,何以会一步步削弱、瓦解,以至于无法适应战后的新形势、新条件,终竞被中共所推翻?
现代化是中国自近代以来的不懈追求。中国现代化走过了何种轨迹?以解决哪些问题作为核心?与西方现代化有何种重要区别?在本世纪中叶建立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又存在哪些比较优势和主要难题?本书对这些基本问题做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本书为 历史学者李怀印全新力作。书中立足地缘战略、财政构造、政治认同等 转型的关键变量,展开一幅从地缘 向主权 、工业 依次过渡的宏伟历史画卷,在二百年视野中理解中国的现代化。作者持续关注1850年以来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与演进轨迹,从晚清时期现代化的艰难启动到改革前30年的经济增长,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奇迹等,并展望2050年中国的现代化前景,既立足历史,又注重将中国置于 背景中进行考察,展现了中国现代化展开的独特方式,可为思考当下变局提供参考。
《前浪后浪》,飞越百年,在上一部《脉动中国》兄弟书的历史延长 ,重新出发,继续为当代中国人探索精神血脉根源,聚焦上百位知识精英心路历程的个案研究,关注这一百年来我们的中国。 没有晚清,何来五四;没有五四,谈何革命?中国革命的许多秘密,都可以从晚清激进知识人那里,找到 初的基因。 纵观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可以看到有两条脉络、三次世代 替和四个内部分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 替和内部分化,反映了其内在的精神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也折射出近代中国历史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 九一八 全记录(图文版)》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发行的《大阪朝日新闻》29期、58版号外为基本文献,撷取了从1931年9月18日到1932年1月4日日军占领锦州,这段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时间段,以图文并茂、纪实与考证相结合的手法,将碎片式的新闻报道,串联成一部有细节、有情状、有过程的完整历史,真实记录了自九一八事变后,在长达3个多月、108天的时间里,日本关东军先后攻占辽、吉、黑三省的全过程, 拓留下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历史 以及 罪证的自白和写真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填补 九一八 历史研究空白的学术价值。
本书记述了陈渠珍作为进出西藏经历的政治动荡和战争风云,穿越茫茫雪域大漠的历险以及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该书深刻揭露了英、俄帝国主义对西藏的觊觎与争夺、清末封疆大吏和新军内部的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真实记录了辛亥革命对川藏地区的重大影响,以及不同政治势力较量的实况;详细描绘了川、藏、青的山川风景、少数民族人情风俗和社会生活。该书是一部重要的清末民初川藏军政情势的实况史料,也一部精彩的纪实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