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956年的希望和期待会转变成1957年的失望和消沉; 为什么中共八大在1956年确定了扩大民主、加强法制、集中精力搞建设的方针路线,到1957年却反其道而行之; 为什么毛泽东已经看到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种种弊端,到头来还要重蹈斯大林的覆辙,为什么中共一代精英百般思索却做出了如此选择,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波兰、匈牙利危机中,中国充当了什么角色? 本书试图利用目前所能看到的文献史料,描述这一历史过程。
《新中国70年》运用真实准确的史料、严谨详实的数据和平实顺畅的语言,全面、系统、准确记述了新中国自1949年10月成立至2019年10月70年间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其间发生的重大事件、重大决策、重大理论、重大实践;生动展现了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建立、巩固和探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改革开放中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奋斗与奋进历程;生动描述了新中国经过几代人辛勤努力,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人间发展奇迹;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中国实践的不断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发展史,也是新中国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该书还生动记述了各
一、本编注重史料的珍稀性,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丛书》中遴选出菁华,拟出版百册单行本。 二、本编所选之文献,其编纂的年代下限至一九四九年。 三、本编排序无严格定式,所选之文献篇幅以二百余页为宜,以便读者阅读使用。 四、本编所选文献,每种前皆注明版本、著者。 五、本编文献皆为影印,原始文本扫描之后经过修复处理,仍存原式,少数文献由于原始底本欠佳,略有模糊之处,不影响阅读使用。 六、本编原始底本非一时一地之出版物,原书装帧、开本多有不同,该书汇编之后,统一为十六开右翻本。
《干校札记》为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张纯音之女徐方所作的回忆录。1969年,徐方随母亲及学部(中国社科院前身)的一众学者下放到河南息县“五七”干校。当时只有十五六岁的她,用少年的眼光写出了顾准、俞平伯、何其芳、吕叔湘、丁声树、陆志韦、巫宝三、骆耕漠、吴敬琏、陈瑞铭等知识分子的灰色往事,首度大量披露了其中鲜为人知的一手材料。《干校札记》另外还收录了作者关于张纯音、张耀翔、陈翰笙和孙家琇等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回忆文章,具有极高的史料和文学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按时期分为六卷,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总结。既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曲折发展的历程,又全面反映六十年各项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本卷为全套书稿的第四卷,系统反映从1977年“文革”结束至1991年底邓小平南巡谈话前这一时期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