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主持整理,是陈修良同志在1945年至1951年间的工作笔记结集,内容包括了在此工作阶段的方方面面。例如一些重要会议的纪要、讲话实录,关于教育、经济等各项工作的总结及经验等,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本书为作者的读书及见闻随笔,着录有经学、史学、语言学、书画金石之学及当时社会、民俗等方面的资料,对了解和研究明清之际的社会历史、学术文化颇具参考价值。 本书用了不少篇幅记述见闻杂事,作者着墨多着眼于有益社会与纠正时弊。如在避火法条中,告诉世人一种火灾发生之后的自救办法。在卧冰割股等条中中对用杀子、割肝、割股等残忍手段刻意企求旌表的行为予以否定。在礼佛老、二氏等条中既表示了对佛、道的不赞同,也表示了要给予它应有的尊重,认为程颐的指斥未免过份。在秦始皇、技术、祅民等条中抨击了仙术、麻衣相法邪术之害人、害己。所录见闻绝少神奇怪异之事,并为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这是一部与书写相关的工艺史,重点介绍了罗马字母书写的发展过程,内容围绕书写和印刷字体,以及纸质和数字文件这两个大的方面展开,另外还考察了文本材料和文本表现方式。书写不单是语言的记录,它是一种关于形式和内容的生态,在文明发展和传承、个人自我表达和修养,以及人与世界的交流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今天,新的书写工具和文字载体不断涌现,文字书写正处于重要的转折点。在西方历史中,这种转折只出现过两次。一次发生在古代晚期,犊皮纸书取代了古本手卷;另一次发生在15世纪晚期,古腾堡印刷术改变了欧洲图书制作技术。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书写的前世今生,以自由塑造人与书写的关系,推动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书中,作者梳理了书写目前变化和发展的每一步,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包括:字母表的发明;罗马晚期纸莎草纸卷改
范行准编著的《明季西洋传入之医学》是关于明末清初医学史研究的典范作品,是研究中西交通史、明清学术史、基督教传教史等领域学者的必参之书。该书卷一为绪论及传略,传略上为西人,收十人,传略下为国人,收十二人;卷二为前期传入之解剖生理学;卷三、卷四为后期传入之解剖生理学上、下;卷五为药物学;卷六病理与治疗;卷七医事教育;卷八探原;卷九反响。
民以食为天。吃饭离不开粮油,粮油的生产离不开土地。中国是一个耕地有限的农业大国,耕地如何分配、归谁所有历来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关系问题。土地改革前,中国农村居主导地位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一制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农民以至整个国家贫穷、落后的根源,因此,封建的土地制度必须废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广大农村开展了一场长期的、艰难曲折而又波澜壮阔的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斗争。《土地改革史话》以时间为线索,论述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土地改革运动,展现了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村各方面发生的新变化。本书由董志凯、陈廷煊著。
本书将谭嗣同文献史料系日排比,钩稽考订,堪称一部了解和研究谭嗣同的推荐之书。书中对谭嗣同的时代背景、生命历程、家世交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认真分梳、辨析、考订,不仅纠正了以往研究中的史实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