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三百年祭》是 郭沫若 创作的一篇史学论述,1944年3月19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连载4天。 主要讲述了 明朝 灭亡的经过以及原因,供后人借鉴。 当时,抗日战争已由战略相持转入战略反攻。中国人民正全力以赴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为迎接胜利,推动斗争, 郭沫若 在纪念 李自成 领导农民起义300周年的时候,撰写了《甲申三百年祭》,对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兴起与失败及明亡的原因、经验教训作了总结。 4月,《群众》杂志也刊载了一组纪念明王朝灭亡的文章,有 柳亚子 的《纪念三百年前的甲申》, 翦伯赞 的《 桃花扇底看南朝 》,等,配合《甲申三百年祭》,形成一股舆论风潮。本书除收录了《甲申三百年祭》还收录了柳亚子、翦伯赞、姚雪垠、顾诚等人关于明末历史及李自成起义等相关的文章,以利于认识这段历史。
.
.
《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光 主持编撰的一部规模空前的史学巨著,由宋神宗取意“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亲赐 名。无论是在史学史,还是在文学史 上,它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司马迁的《史记》并称“史学双璧”。全书卷帙浩繁, 共294卷,300余万字,记载了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 治、民事和民族关系方面的重要史实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博大精深,通 古今之变,有“网罗宏富、体大思 精,为前古之所未有”的美誉,备受历代统治者及文人学士的青睐,视之为之书。 然而,读完300余万字的鸿篇巨著,并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既需要坚强的毅力,还需要大量的时间。为了帮助读者快速掌握《资冶通鉴》 一书的精华,我们精选了
《中華經典誦讀教材》(全18册)遴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儒釋道典籍三十五種,采用大字注音、正體豎排,是一套專門用於誦讀的經典教材。經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復校對,標點、注音參考學者註疏,力求準確無誤。適合作為少年兒童的經典誦讀教材,也可以作為成年人學習經典的誦讀讀本。 全書包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啟蒙、孝經》《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陰騭文)》《了凡四訓》《女四書、女孝經》《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幼學瓊林、龍文鞭影》《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禮記選》《詩經》《尚書》《左傳選》《易經》《道德經、莊子選》《唐詩三百首》《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心經、金剛經(附:佛說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本願經》。
孔子思慕周公,晚年有 久矣!不复梦见周公 之叹,孟子云 周公、仲尼之道 ,后世每以周、孔并称。殷末周初,实为产出春秋、战国时代文化的渊源之涵养期,而周公,又系其时代之*好代表人物。苟能于周公其人博考详察,则于探究中国古代之文化渊源,大有裨益。
本书系钱穆先生所作读史劄记三十五篇之合集,所涉涵盖较广,其中既有对春秋车战不随徒卒的考证、对东汉人养生率性论的阐述,又有对蜀中道教先声以及晋代民族自卑心理等若干问题的论述。所为极简要而汇通,读者可随所造诣,各得道路。
《中華經典誦讀教材》(全18册)遴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儒釋道典籍三十五種,采用大字注音、正體豎排,是一套專門用於誦讀的經典教材。經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復校對,標點、注音參考學者註疏,力求準確無誤。適合作為少年兒童的經典誦讀教材,也可以作為成年人學習經典的誦讀讀本。 全書包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啟蒙、孝經》《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陰騭文)》《了凡四訓》《女四書、女孝經》《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幼學瓊林、龍文鞭影》《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禮記選》《詩經》《尚書》《左傳選》《易經》《道德經、莊子選》《唐詩三百首》《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心經、金剛經(附:佛說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本願經》。
本专著是中国历史学研究经典方法论著作,依据1970年台湾正中书局印行的《姚从吾先生全集 历史方法论》新校。主要内容有6部分:一、导论;二、近代欧洲历史方法论的起源;三、略论直接史料中的几类最佳史料;四、说史料的解释;五、转手记载不如原著的举例;六、略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作者吸收当时最先进的德国史学方法论,探究中国史学尤其是代辽宋金元史研究最有效的方法,促成了中国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的转变。姚从吾历史方法论,对今日历史研究者仍然具有重要的学术指导价值。
二十文章惊海内 ,他是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样样精通的旷世才子; 破碎河山谁收拾 ,他是积极投身教育,以艺术唤醒民众的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 一轮圆月耀天心 ,他是遗世独立、孤独苦修、华枝春满的律宗高僧。 本书精选了弘一法师李叔同有关人生经历的自述文章,有关书法、绘画、篆刻、音乐、诗词、歌词等艺术方面的鉴赏文章,以及有关佛学修养的讲谈文章,使广大读者能够透过他的感悟体味人生。
【推荐语】 开华夏文明时代,兴礼乐征伐制度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精神,千古流传。 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孔子推崇周公,向往周公的事业,盛赞周公之才,赞叹“周公之才之美”,“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孟子首称周公为“古圣人”,将周公与孔子并论,足见尊崇之甚。 荀子以周公为大儒,在《儒效》篇中赞颂了周公的德才。 汉代刘歆、王莽将《周官》改名《周礼》,认为是周公所作,是其致西周于太平盛世之业绩,将周公的地位驾于孔子之上。 唐代韩愈为辟佛老之说,大力宣扬儒家道统,提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的统序。自此以后,人们常以周孔并称,在教育上则有“周孔之教”的概念。 言孔子必及周公,这是古代尊崇周公的情况。这种尊崇除了
《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辑录了《资治通鉴》原著中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篇章,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整理成近300篇独立完整的故事,并按时间顺序对其进行了编辑,将《资治通鉴》中*代表性的章节呈现在读者面前,突出了对当时社会乃至后世影响深远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使读者在品味其中人物的行事风格及成败始末的史实中汲取经验,以史为鉴。同时,编者还精心选配了近两百张与故事内容相关的精美绣像,图文互注的编排形式与新颖独特的版式设计有机融合,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获得更多的视觉感受和想象空间,引领读者轻松愉快地徜徉于中国历史的殿堂。《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由金涛主编。
《天人之际:薛仁明读 史记 》是一本探寻中国文明根底,找回中国人该有的生命气象,以及寻求中西文明差异的一本书。薛仁明是一位行者,他更看重的是人的生命状态。他讲《史记》同样是如此,他希望通过刘邦、项羽、陈平、张良等人历史细节,得以窥见个人的生命状态,又希望能阐释出秦亡、汉兴的真谛。 薛仁明着眼于整个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异同。并通过反复举证对比儒家、佛教、道家,希望找到中西方文明根本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