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奥孔》,德国启蒙运动文学的杰出代表莱辛著。今传本二十九章,是全书的一部分。莱辛从比较 拉奥孔 这个题材在古典雕刻和古典诗中的不同的处理,论证了诗和造形艺术的区别和界限,阐述了各类艺术的共同规律性和特殊性,并批判了文克尔曼 高尚的简朴和静穆的伟大 的古典主义观点。 莱辛认为,一切艺术皆是现实的再现和反映,都是 摹仿自然 的结果,这是艺术的共同规律。只是绘画、雕刻以色彩、线条为媒介,诉诸视觉,其擅长的题材是并列于空间中的全部或部分 物体及其属性 ,其特有的效果就在于描绘完成了的人物性格及其特征;诗以语言、声音为媒介,诉诸听觉,其擅长的题材是持续于时间中的全部或部分 事物的运动 ,其特有的效果则是展示性格的变化与矛盾以及动作的过程。作者还讨论了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刻和时间艺术的诗是可以突破各
本书以回溯的方法探究近代历史哲学的形成。近代西方的社会历史是一个世俗化的过程,近代历史学学论述与之相应,则是一个历史思想的世俗化过程。该书的主题就可以说是解析西方历史思想的世俗化过程。洛维特认为,作为历史思想的世俗化的现代历史主义并不是十八世纪的产物,中世纪后期,对救赎历史的终极目的持末世论圣经信仰的历史神学已有近代历史哲学的端倪。近代历史哲学的思想架构取自基督教历史神学,但颠倒了历史神学的历史道义论。洛维特的这种观点是要说明,二十世纪的众多政治事件及时世俗的,又具有神圣的特征,因为近代的世俗化历史观并非是纯此世性的,它寻求的历史中的道义具有超世性。
本书分八个部分,四十四个章节,主要讲述了世界历史的进化,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者着眼于全球,侧重于那些有影响的、促进历史发展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原始社会、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欧亚大陆的原始文明、欧亚以外的世界、地区分割后的世界、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人统治的世界、西方的衰落与成功等八个主要的部分。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着重有三个主要的问题,即(1)欧洲扩张的根源;(2)欧洲扩张前的儒家文化、穆斯林和其它非欧洲的世界;(3)欧洲扩张的各个历史时期:伊比利亚时期,荷兰、法国、英国时期,沙俄时期。本书为上册。
左丘明*的《左传》作为一部巨*,较之《春秋 》,其思想观点、政治倾向有明显进步,艺术水平* 是大为提高。作者歌颂和赞美了春秋时代的一些有名 的政治家,如子产、叔向、晏婴等,也尽情鞭挞了一 些暴君如晋灵公、楚灵王等,这些无疑体现了时代精 神,比尊孔文化进了一步,具有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 作用。在文学上,《左传》叙事生动精炼,富有文采 ,成为后世散文家叙事和议论的楷模。作者特别善于 写战争,如 秦晋觳之战 城濮之战 鄢陵之战 鞍之战 等*名战役,都叙述得有条不紊,精采 动人。《左传》写人,重在传神,绘声绘色,故晋文 公重耳、郑庄公、赵盾、子产等,都是至今活跃在人 们心目中的人物。书中大大小小的人物有三千多个, 构成了一座人物形象系列的画廊。 《左传(文白双栏对照)》精选《左传》之中大众 感兴趣的篇节,以文
本书是优选史观的代表人物斯塔夫里阿诺斯的经典之作,享誉世界几十年,在作者去世之前,已更新至第7版。该书中译本近年来在我国流传甚广,但多限于大学以上学历读者。为便于更多中等文化程度的普通读者阅读该书,在取得原版方授权之后,北京大学出版社对原著进行了精心的编译,将全书文字由100多万字精编为30多万字。《优选通史》第7版精译本由陈继静博士翻译,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有名世界史专家何顺果教授审校。
本书是作者朱鸿关于历史人物的文化散文结集。作者用他擅长的对历史人物的春秋笔法,并选择具有文化符号意味的一些人物进行带有个人色彩的解读。此书里的人物,无一不凝聚着中国文化,甚至当代对他们的判断也仍存两难。作者透过历史、心理和性格的棱镜进行分析,发现了这些人物非凡的命运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