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两北边陲重镇,高昌王国深居大陆腹地,由壁垒而郡,再发展至国。在吐鲁番这块西域上地上,高昌依据它枢纽般的地理位置,先后历经高吕王同、唐西州和高昌回鹘王国三个历史时期,既有汉族政权统治,也曾被回鹘领导。灵活的外交使高昌在周围西域政权及中原王朝之间游刃有余。尽管她经历了无数的战火,但创造了繁荣发达的商贸经济、琳琅满日的壁画、多元的宗教信仰以及特有的高昌乐、葡萄酒等高昌文化。《高昌王国(消失的王国)》带你走进这一片沧桑的土地,翻开尘封的历史,倾听远古的喧嚣,看那栉比如瞵的客栈、摩肩接踵的行人、高旋飞舞的伎乐、香火缭绕的庙宇、血雨腥风的争斗…… 《高昌王国(消失的王国)》的作者是张峰峰、张鹏。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是傅斯年先生有关中国上古先秦史的研究性论文集,一共收入了五篇代表作:《夷夏东西说》、《姜原》、《周东封与殷遗民》、《大东小东说》、《论所谓五等爵》。篇与篇之间有联系,有系统性,探讨涉及到了中华文化的发端、早期发展、正统传承等史学界长期关注的问题。这几篇都是在发表当时 新意,对古史研究有突破性和开创性意义的论述,其中的发现使史学界对中国上古史的认识有了系统的脉络可循。
达地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厚重,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人民勤劳勇敢。过去.,由于达地长期处于三都、丹寨、雷山、榕江四县的交界偏僻地带,区划更替频繁,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没会修志。
以《长江魂》护长江之“身” ??1986年,我次来到长江源,格拉丹冬雪峰周围的原野上,成百只一群的在奔跑;1993、1994年我再到同一地点,最多的一群只有11只。1993年,在通天河800里无人区漂流中,我发现昔日山坡上的草地已变成一座座黄色的沙丘,非法淘金者破坏了这里的植被。 全球温室效应使青藏高原持续干旱,雪线上升,冰川退缩,湖泊消失…… ?? ???书中没有抒情,也没有说教,
《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后人》全书约30万字,配有469幅插图,主要以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世系延续为主线,介绍了蒙古帝国建立以来,散布在中国境外、活跃在欧亚大陆的成吉思汗后裔近800年的历史和现状。 书中涉及阿富汗的哈扎拉人、俄罗斯的鞑靼人、乌兹别克斯坦的乌兹别克人、蒙古国的喀尔喀蒙古人等境外蒙古人。
《蒙古秘史》是一部记述蒙古民族形成、发展、壮大乃至称霸之历程的书籍。它从成吉思汗二十二代先祖孛儿帖赤那、豁埃马兰勒写起,直到斡歌台罕十二年(1240)为止,共记载了蒙古民族约五百年的盛衰成败的历史。书中既有蒙古高原父系氏族制时代狩猎生活,以及与它相关的图腾崇拜现象的记载;也有从氏族发展成部落,又从部落发展成部落联盟,从而又发展成为一个民族的历史脉络的讲述;还有从狩猎文化嬗变到游牧文化的如实记录;更有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及以成吉思汗为代表的风云一代,抛头颅,洒热血,从夹缝中崛起,成就霸业的全程写照。这便是该书之所以成为解读蒙古民族全貌的“百科全书”式巨著的原因。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彝族文化探微》,内容包括从彝族族源文化开始,到彝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建设彝族小康社会和建设彝族休闲文化等方面,涵盖广、跨度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习惯已经多元化,所以在表达这样跨度的内容时,作者采取了“一事一题一论”、围绕一个母题或主题,以一组文章形成一个“专题”的写作设计。这在笔者罗曲、乌尼乌且的彝学研究生涯中,是一个新的尝试。
编者主要考虑在编写《瑶族通史》的基础上,对瑶学研究的基础资料,进一步全面、系统、科学地进行搜集、整理,对各个学术专题开展研究,重点是对各支系历史文化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使瑶学研究系统化和科学化,初步建立完整的瑶学科学体系。本书讲述的就是桂北瑶歌的文化阐释。
本《丛刊》的资料搜集和编辑整理工作,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地区和单位集体进行的。早在解放初期,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各有关少数民族地区,为了开展民族工作,就曾组织民族研究方面的学者和民族工作者,对当地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情况进行过调查。1956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秉承党中央指示,进一步组织了若干调查组,对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和历史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1958年,在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学院和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有关单位,在编写《少数民族简史》、《少数民族简志》、《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三套丛书的过程中,又做了必要的调查。现将历次调查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资料,由各有关单位分别加以整理、编辑出版,这对我国
该书内容丰富而有趣,生动与描述了康巴文化的概况,鱼通人。纳木巴人、呷尔娃、扎坝走婚,霍尔部落、木雅人、山岩戈巴、晋米人,纳西人、羌族、彝族、野人寺、康定锅庄、塔公、丹巴、牦牛文化、康巴的格萨尔。从不同的层面反映了康巴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