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是1917年刘师培在北京大学国文门讲授文学史课程时的讲义,论述汉魏六朝文学变迁特点与诸家文章优劣得失,褒扬藻韵,推重美文,严辨"文"、"笔"二体之别,为声偶之文争正统。刘师培率先肯定魏晋玄学"撷佛老之精华,弃儒家之糟粕","不可谓非哲学大昌之时代",给予魏晋文学充分的重现。这本著述作为课堂讲义,其研究方法也促使了北大国文门文学史教学思想的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说,是近现代中古文学史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讲义共分五课,*课"概论"旨在阐明研究意义,第三、四、五课分论中古各时期文学的变迁轨迹或总体风貌,就史的分量而言,显然应该落实在这后三课的条分缕析之中。引人注目的是,在*课之后,也是在本来不多的课目中,作者又特设第二课"文学辨体",并说明这一部分的要旨是:"此篇以阮氏《文笔对》为主
《宋元戏曲史》以宋﹑元两朝为重点﹐征引历代有关资料﹐说明戏曲从先秦两汉时期一直到宋元时期的源流演变。王国维作为一代国学大师,该书是其在戏曲文艺方面所取得建树的代表之作。该书论述中国戏曲形成过程﹐全书共16章﹐该书介绍了古代巫者的装神和娱神﹔春秋战国时代倡优的戏谑和讽谏﹔汉代的角抵戏﹔唐代的歌舞戏﹑滑稽戏﹑参军戏等。。书中认为﹐宋代滑稽戏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小说与讲史的故事结构﹐傀儡戏和影戏的人物造型﹐舞队的形体动作﹐乐曲的成套唱腔﹐都促进了宋杂剧的形成。书中提出﹐宋杂剧尚兼有竞技游戏﹐还不是纯正的戏曲。与宋杂剧时间相近﹑体制相仿的有金院本。《宋元戏曲史》是中国*部系统研究戏曲发展史的专著﹐材料相当丰富﹐治学态度谨严﹐颇有影响。其中有些见解(如关于杂剧的历史分期)更为研究界长期沿
本书从中国医药学自身发展的特点出发,以医经、本草、经方、临床医学的发展形式为主要线索,起自原始社会,下迄于明清,对中医的起源、发展、充实、衰变等几个阶段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将各个朝代的医学史迹贯穿其中,维持了学术发展的连续性。本书对我国古代领先的医学领域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和探讨,对于中医理论和医学史研究有巨大的参考价值。
《人类的艺术》是一部文笔生动的艺术史。此书主要把艺术分为中世纪艺术、埃及艺术、希腊艺术、中国与日本艺术等几大模块,内容涵盖了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戏剧,以及文学、舞蹈、摄影、工艺美术等艺术领域。房龙举重若轻,在纷繁庞杂的内容中灵活自如地行文,可见其历史知识的渊博,以及驾驭文字的功力之深厚。
作者对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有自己的思考。他区分 思想史 与 学术史 ,认为前者侧重的是一时代思想变化的源流大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本书的论述不以个人为中心,而是围绕思潮和问题展开,且在解释传统思想时,引入西方思想作为参照。 许多具体的论断虽然不一定正确,但也能启发读者的思考。
《什么是性别史》是一部简明而通俗易懂的性别史指南。20世纪70年代后,性别史的边界和内容大大扩展,作者通过剖析该领域的经典案例和新研究,考察了性别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讨论了性别史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和路径,介绍了当前存在的冲突和争论。作者强调种族、阶级和族裔在性别对社会、文化和政治发挥影响时的重要作用,并关注性别研究如何帮助解释革命、战争和民族主义、工业化和劳动关系、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历史,向我们展示了性别作为一个透镜如何解构和重释历史知识,并为探索历史中那些从未被发掘的方面提供空间。
王俊编著的《中国古代家具/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收藏系列》以古代家具艺术风格为线索,将家具置身于它们产生的文化背景进行剖析,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家具艺术的发展以及艺术特点、民族风格和艺术价值。本书按历史发展先后,采用了丰富的文献资料、考古发掘资料,对中国古代家具分期作了一个比较系统的介绍,使读者在赞叹和鉴赏古代家其的同时,对中国古代家具史有一个总体发展趋势的完整认识。
官制是指 机构的设置和官吏的任用、考核制度,它关系到一个政权的盛哀、一个社会的稳定及人民的生活是否安宁。春秋战国的“黄金台”,汉代的察举,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的三省六部、科举选官、节度使,两宋的文官当政,明代宰相的终结和大学士、厂卫的设置,清代的军机处在我国历 都发生了重大作用。中国古代的官制体系有着它独特的发展轨迹和历史渊源,在合理与不合理中或调整、或完善、或发展、或消亡,逐步适应不同时代的需要。王俊编著的《中国古代官制》依时代为序,勾勒了中国古代 的中央决策机构、行政机构、监察机构和军事机构、地方机构及其职任,以及官员的选任和管理,重点指出了各个时代官制的特点和变化。
汉唐时期以宫廷为舞台,兽舞厮杀,恢弘酷烈,彰显了盛世帝国的宏伟胸襟与宏大叙事;宋元时期演出走向市井,禽鸟竞技,优美亲和,铺展开一幅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时代人与动物互信互知的清明长卷;明清时期足迹深入民间,虫蛙鸣斗,浪迹江湖,折射出人人心中煌煌盛世背后隐藏的那份末世情怀……东海黄公搏虎的法力消失殆尽,唐明皇浩荡的百骑舞马业已绝尘。多少动物表演盛况,多少动物驯化技艺,都已成为稗官野史中的残缺篇章。看似微不足道的动物表演史,却足以管窥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历程。《动物表演史》,将带您走进古代,站在古人的肩膀上观看马戏!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冯克力编辑的这本《老照片(靠前18辑)》中刊登了昔日济南铁公祠和大明湖的珍贵照片,讲述了一张“余杭抗日救护队”合影引出的故事,记录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扶贫的故事等。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冯克力编辑的这本《老照片(靠前18辑)》中刊登了昔日济南铁公祠和大明湖的珍贵照片,讲述了一张“余杭抗日救护队”合影引出的故事,记录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扶贫的故事等。
中国工会史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缩影,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折射了近现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和发展。中华全国总工会甫一成立,就在党的领导下,组织动员工人阶级为争取民族解放、人民幸福
本书分首先介绍中国乐器的发展演变的历史,以下依次介绍传统的打击乐器、吹管乐器、弹拨乐器和拉弦乐器。很后,简单介绍一下不同乐器的合奏演出形式。本书所选的乐器,并不是中国古代乐器的全部,而是选择其中很有生
该书将中国书法艺术进行了简明介绍,因作者本人即书法家、篆刻家,因此,这本书写得通俗易懂,将中国历目前各个时期的书法特点及人物都谈得很深刻,书后附有学习书法的推荐阅读书。
本书分首先介绍中国乐器的发展演变的历史,以下依次介绍传统的打击乐器、吹管乐器、弹拨乐器和拉弦乐器。很后,简单介绍一下不同乐器的合奏演出形式。本书所选的乐器,并不是中国古代乐器的全部,而是选择其中很有生
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其发展历程虽然不长却分外精彩。它发端于清乾隆末年的小戏,在20世纪初活动范围也有且只有于安庆市周边的广大农村地区。随着“三进安庆”、“两人上海”,经过城市文化的洗礼,在表演艺术
歌仔戏是中国专享诞生于台湾地区并流传到福建和东南亚各地的戏曲剧种。它始终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质朴的情感,传唱海峡两岸,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乡愁记忆,至今仍是两岸血脉相连的重要文化纽带和交流合作平台。本书
本书依托大量的考古资料,结合丰富的历史文献,采用理论与通俗相结合的语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系统地研究、介绍了北京、开封、南京、西安、洛阳等古代都城的自然条件、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及文物古迹等,将几大古都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基本面貌清晰、生动、立体、可感地展现出来。
《宋元戏曲史》以宋、元两朝为重点,征引历代有关资料,说明戏曲从先秦两汉时期一直到宋元时期的源流演变。王国维作为一代国学大师,该书是其在戏曲文艺方面所取得建树的代表之作。该书论述中国戏曲形成过程,全书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