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中国史话:屯田史话
    •   ( 11 条评论 )
    • 张印栋 著 /2012-03-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是由中国古代政府直接组织劳动者集体进行生产的农业生产形式,有很强的组织性、计划性,其产生的直接动因虽是军事需要,但从根本上讲屯田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初产生于西汉封建政权的边境地区,对开发边疆、促进民族融合起了重要作用,此后为历代封建政权所仿效和发展。唐代以后,屯田逐步盛行于内地,屯田的军事目的也渐渐减弱,经济因素不断增强。到明代,屯田进入鼎盛时期,屯田遍及明政府辖区各地,成为明代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形式,也成为明政府维护其统治的一个重要手段。到清代,随着封建社会日渐没落,屯田这一农业生产形式也走到了尽头。

    • ¥7.5 ¥15 折扣:5折
    • 画家的一天 古代人的一天·第二辑
    •   ( 0 条评论 )
    • 段张取艺工作室 绘 /2020-06-01/ 中信出版集团
    • 绘画是我们的一种本能,但只有少部分在这个方面有天赋的人才会展现出自己的绘画能力,这部分人就是我们所说的画家。 画家的创作不仅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也为那个没有照相机、摄像机的时代留存下了宝贵的一手资料,仿佛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让我们幸运地一窥古代人的生活世界。 那么古代画家们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去他们的世界看看吧。

    • ¥9.99 ¥21 折扣:4.8折
    • 中国史话:宫殿建筑史话
    •   ( 15 条评论 )
    • 杨泓勋 /2012-05-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宫殿是集中社会财富、智慧与技能而建造的*的建筑,是王权或皇权的象征,是当时社会的思想意识、文化艺术、生产水平和工程技术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当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等级秩序。《宫殿建筑史话》这本书概括、通俗地讲解了中国宫殿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列举了历代典型宫殿实例,生动具体地显现了历*为辉煌的建筑成就。《宫殿建筑史话》由杨鸿勋编写。

    • ¥7.5 ¥15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地理学史话
    •   ( 21 条评论 )
    • 杜瑜 著 /2011-10-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中国古代地理学方面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美国著名地理学家詹姆斯在杜瑜编著的《地理学思想史》中也承认“古代中国对地理学的研究是很重视的”,中世纪“中国人的成就为重要”,并认为:“中国地理学的研究作为其广博学术传统的一部分,那时就有了长足进步,超过基督教欧洲所知道的任何东西。”的确,我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形成于先秦,成熟于秦汉,发展于唐宋,辉煌于明清。无论是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是对域外的地理认识,不管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一直处于*地位。即使在科学地理方面,早在北宋时,沈括就在地理学的很多领域探寻自然规律,已见科学地理学说的端倪。本书就对中国古代地理学所取得的这些辉煌成就——作了叙说。

    • ¥7.5 ¥15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医学史话
    •   ( 15 条评论 )
    • 朱建平黄健 著 /2012-03-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医学史话》以通俗生动的语言、翔实的史料,按照中国医药学发展的主要脉络,分40个话题,详细、历史、有重点地叙述了我国医药学发展史上一些著名的医药学家、有代表性的医学著作、重大的有关医药学的历史事件、主要的医药学说以及养生保健方法等,可以说是一本较好的介绍我国中医历史的入门性普及读物。《医学史话》由朱建平、黄健所著。

    • ¥7.5 ¥15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园林史话
    •   ( 22 条评论 )
    • 杨鸿勋 著 /2012-03-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园林是人类出于对大自然的向往而创造的一种具有自然趣味的游憩玩赏的环境,是一种审美享受的对象。用造园艺术的手段加工或再现的自然风景,是理想化的、蓄以人类生活情趣的园林景象,它潜在地给人以劳动战胜自然的欣慰,并更为直接地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享受。今天,古典园林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是中国古代灿烂文明的见证和供赏鉴的文物。《中国史话·物化历史系列:园林史话》的目的不仅是总结人类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为着现代和未来整个社会园林化生活空间的创造。

    • ¥7.5 ¥15 折扣:5折
    • 水利史话
    •   ( 15 条评论 )
    • 郭松义 著 /2011-07-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水利史话》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我国古代人民对水兴利除弊的历史。 兴利主要指兴修农田水利,开挖运河,拓展航道,以及建立城市供水、排水系统等;除弊主要就是指排洪防涝,特别是防范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的泛决和沿海潮水的侵袭。自古兴办水利和防洪治水都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四千年的悠悠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人和事,郑国、李冰、西门豹、郭守敬等都是其中当之无愧的英雄,他们都在实践中为我们后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水利史话》由郭松义所著。

    • ¥7.5 ¥15 折扣:5折
    • 老照片(第118辑)
    •   ( 12 条评论 )
    • 编者:冯克力 /2018-04-01/ 山东画报
    •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冯克力编辑的这本《老照片( 18辑)》中刊登了昔日济南铁公祠和大明湖的珍贵照片,讲述了一张“余杭抗日救护队”合影引出的故事,记录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扶贫的故事等。

    • ¥7.9 ¥20 折扣:4折
    • 中国史话:航海史话
    •   ( 21 条评论 )
    • 王杰李宝民王莉 著 /2012-03-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我国的航海,历史悠久,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能“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奴隶社会时期,随着木板船的诞生,出现了大规模的海上运输和海上迁徙,中国航海事业开始形成,此后历经秦汉、隋唐、宋元三个大发展时期,至明初郑和下西洋,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到达了*。王杰、李宝民、王莉编写的《航海史话》以专题的形式,通过对中国的航海人物、事件、技术、法规以及管理机构、港口等多方面的描述,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中华航海文明从古代到近代的发展概况。殷人航渡美洲之谜究竟是怎么回事?徐福东渡日本的传说是否确凿?郑和下西洋究竟经过了哪些国家?读者从《航海史话》这本书中可以一一得到解答。

    • ¥7.5 ¥15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交通工具史话
    •   ( 9 条评论 )
    • 郑若葵 著 /2012-01-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交通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对人类原始的行走方式、方法的升华、变革、提炼和集合,也可以说是对人类行走革命的深刻注解和高度概括。 自古迄今,人类创造和开发利用的交通工具,名目繁多。但从宏观角度看,则可归纳出水、陆、空三大类。《中国史话·交通与交流系列:交通工具史话》对中国古代交通工具历史的追述,由于受时间和篇幅的限制,主要侧重在载物乘人的水、陆两类交通工具上。

    • ¥7.5 ¥15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圆明园史话
    •   ( 6 条评论 )
    • 吴伯娅 著 /2012-04-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是由吴伯娅编写的《圆明园史话》。《圆明园史话》的内容提要如下:圆明园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奇迹,也是中国当时收藏珍宝、文物和图书的皇家博物馆,更是中国当时的一个政治活动中心。圆明园的兴衰始末与当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息息相关,几乎是清王朝自康雍以后的一个缩影。它所经历的辉煌与屈辱,铭刻在亿万人的心灵深处,世世代代难以泯灭。

    • ¥7.5 ¥15 折扣:5折
    • 蚕桑丝绸史话
    •   ( 4 条评论 )
    • 刘克祥 /2011-07-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中国是蚕桑丝绸业的发祥地,是丝绸的祖国,古代中国被西方称为“丝国”。中华民族有许多重大发明创造,而植桑养蚕和缫丝织绸,是早和伟大的发明之一。丝绸彩缎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服饰材料,美化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充当了中国同周边邻邦和西方国家早期交往的“文明使者”。举世无双的“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大陆的中西交通大动脉,丝绸贸易对古代商业、交通和文化交流,乃至对古代中西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都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本书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从远古到近代中国蚕桑丝绸业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了古代植桑、养蚕、缫丝、织绸、练漂、印染生产的相关情况,包括生产关系、经营方式、产地分布、生产工艺与技术的发展变化,以及丝绸贸易和蚕桑丝织技术的发展变化、丝绸贸易和蚕桑丝织技术的对外传播等

    • ¥7.5 ¥15 折扣:5折
    • 农业科技史话
    •   ( 12 条评论 )
    • 李根蟠 著 /2011-07-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李根蟠所著的《农业科技史话》从中国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对动植物的驯化、引进和利用,传统农具的创新和演进,中国传统农业科学体系等方面加以阐述,揭示了中国传统农业和农业科技的丰富内涵和巨大成就。 《农业科技史话》以丰富的史料和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了中国古代农业多元交会的博大体系以及这一体系所孕育出来的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深厚的物质基础,是我们的祖先留给当代中国和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 ¥7.5 ¥15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农业改进史话
    •   ( 8 条评论 )
    • 章楷 著 /2012-01-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农民通常是用祖辈相传的老方法种田,它虽然不像西方的种田方法那样显得很科学,但传统的农业种田方法毕竟是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所以基本上还是与科学道理暗合的。19世纪后期,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指出:西洋各国的农业技术有些方面比我国传统的农业技术更合理,故应该取法他们,把其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用到我们的农业生产中来。所以从那时起,我国在农业生产上开始效法西方。《中国史话·近代经济生活系列:农业改进史话》就着重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粮食作物品种、经济作物、林业、农具等方面的改进情况。

    • ¥7.5 ¥15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