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数学史话是一部简要介绍中国数学起源,及其与中国社会的关系的小册子。中国古代数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萌芽的?我们远古时代的祖先从什么时候开始掌握了数的概念和形的概念?古书上说: 上古结绳而治。 这本书就从 结绳 和 规矩 讲起,到汉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介绍了代表性著作《九章算术》,以及宋、元两个朝代中国数学的巨大发展,及其之后的衰落。并在 传统数学和中国社会 一篇中分析了中国古代数学特有的模式、方法和体系。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见长,主要成就在算术、代数方面,与古代封建社会的实际需要密切相关联。形成了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显著特色。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 故时风物 名人一瞬 旧事重温 私人相簿 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刊登了昔日济南铁公祠和大明湖的珍贵照片,讲述了一张 余杭抗日救护队 合影引出的故事,记录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扶贫的故事等。
官制是指国家机构的设置和官吏的任用、考核制度,它关系到一个政权的盛哀、一个社会的稳定及人民的生活是否安宁。春秋战国的 黄金台 ,汉代的察举,魏晋南北朝的 九品中正制 ,隋唐的三省六部、科举选官、节度使,两宋的文官当政,明代宰相的终结和大学士、厂卫的设置,清代的军机处在我国历史上都发生了重大作用。中国古代的官制体系有着它独特的发展轨迹和历史渊源,在合理与不合理中或调整、或完善、或发展、或消亡,逐步适应不同时代的需要。王俊编著的《中国古代官制》依时代为序,勾勒了中国古代国家的中央决策机构、行政机构、监察机构和军事机构、地方机构及其职任,以及官员的选任和管理,重点指出了各个时代官制的特点和变化。
宫殿是集中社会财富、智慧与技能而建造的*的建筑,是王权或皇权的象征,是当时社会的思想意识、文化艺术、生产水平和工程技术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当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等级秩序。《宫殿建筑史话》这本书概括、通俗地讲解了中国宫殿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列举了历代典型宫殿实例,生动具体地显现了历*为辉煌的建筑成就。《宫殿建筑史话》由杨鸿勋编写。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1948年由正中书局出版。全书分为3章,叙述了从先秦到明清各个历史时期,主要仓储制度的发展演变和管理运营的概况,概述了我国仓储制度的渊源,并详细介绍常平仓、议仓、社仓及仓储制度的利弊,开研究之先河。
我国的航海,历史悠久,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能“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奴隶社会时期,随着木板船的诞生,出现了大规模的海上运输和海上迁徙,中国航海事业开始形成,此后历经秦汉、隋唐、宋元三个大发展时期,至明初郑和下西洋,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到达了*。王杰、李宝民、王莉编写的《航海史话》以专题的形式,通过对中国的航海人物、事件、技术、法规以及管理机构、港口等多方面的描述,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中华航海文明从古代到近代的发展概况。殷人航渡美洲之谜究竟是怎么回事?徐福东渡日本的传说是否确凿?郑和下西洋究竟经过了哪些国家?读者从《航海史话》这本书中可以一一得到解答。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 ,1947 年由正中书局出版。全书分为九章,分别论述了三代、两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个时代的劝农考证,是难得的参考文献,对于研究各历史时期政治制度与农业发展的关系、相关政治制度的变迁等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本书为 晋商五百年 丛书之一种。全书汇集了鲜活的历史资料,文献,研究成果,以便进一步去领略百年前山西民众成立保晋公司的详细始末和艰苦曲折的斗争历程,为了捍卫山西的矿权,当时的爱国志士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山西的保矿运动是全国保矿、保路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书配以相关图片,更加生动直观。全书图文并茂,适合一般文史爱好者阅读,对于晋商研究人员、地方文史研究人员也具有参考价值,也激励后人勇往直前,将明清时期的晋商精神发扬光大。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并将其主要分为六大门类,包括:宫殿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坛庙建筑、园林建筑、民居建筑及建筑小品。图文并茂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之美,体现了代代相传的工匠精神,天地合一的古老智慧,以时间为轴,精炼讲解了各个时代的经典建筑极其功用。文字简要,叙事详明,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子曰:人无礼,无以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度,礼仪是一个人是否有道德的基本评价标准。虽然古代礼仪文化中的部分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已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只供今人欣赏的 文物 但是博大精深的中华古代文明的内涵在今天乃至未来仍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今日威严的军礼、欢乐的宴礼、喜庆的婚礼、寄托哀思的丧礼、祝福老人的寿礼等无不蕴涵着古代礼仪文化的内涵,拜融入了新时代的气息。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王烨编著的《中国古代礼仪/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文化系列》内容涉及文化、风俗、社交、法制等诸多方面。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礼仪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的小百科全书。
寺庙和道观是 世俗的宫殿。深山大川,超凡脱俗,是寺庙和道观选址的首要原则。虽然超俗,却又入世,它们凝聚着中国古典建筑 的精华。寺庙宫观和教堂是展现 文化的重要窗口。 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在寺庙宫观中,凝聚着先人的高度智慧和高超的建筑雕塑艺术,保存着许多名人大家的撰书题字和楹联诗文,流传着神守动人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一些神秘可观的祀神礼佛活动,体现了 文化的多样形式和丰富内涵。由乔志霞编著的《中国古代寺庙/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建筑系列》介绍了中国 的寺庙与宫观建筑的历史。
美战前夕,南北关系陷入僵局。自由州与蓄奴州在奴隶制问题上相持不下,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奴隶暗中越过南北分界线——梅森-迪克森线,去追寻自由。在他们所经之路上,有无数不知名的男女帮助他们藏匿行踪、逃脱追捕,把他们送往安全地带,这就是传说中的“地下铁路”。 意外的是,自由之都纽约在“地下铁路”中表现得格外沉默。作为南方蓄奴州重要的贸易对象,纽约到底是通往自由之路,还是奴役之门?历史学家埃里克·方纳发现了一份尘封已久的手稿,从中复原了以纽约为中心、贯穿美国东北部的“地下铁路”地图,从惊心动魄的逃奴故事,到庙堂之上的政治与法庭争端,这不仅是一本“公民抗命”的实录,也让我们窥见了逃奴纷争对美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