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超有趣的中国古建筑漫画科普读物。 古建筑的屋顶有哪些样式? 屋脊的仙人走兽都有哪些? 繁复的斗栱、美轮美奂的藻井有什么寓意?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住合院式房子? 如何区分 亭台楼阁 ? 除了门当户对,你还知道哪些跟建筑有关的成语?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屋顶的脊饰如走兽、脊刹、鸱吻,再从古代的窗户讲到四合院、亭、台、楼、阁、塔等内容,详细介绍了古建筑的演变史和背后的传统文化、趣味知识,全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你会看到令人惊艳的仙人走兽、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等图画,知道每一块瓦、每一寸木头、每一抹色彩在古建筑中的作用,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古人智慧。 了解古建筑的实用与美观,传统与创新,就能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古人生活样貌,也就懂得了古建筑的了不起和伟大。由此滋生
《公主之死》是一部法律史作品。作者爬梳史料,详细讲述了北魏兰陵长公主被驸马殴打流产致死这一经典案例的来龙去脉,以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写作方式探讨了婚姻暴力、性犯罪、亲属容隐、连坐、夫家认同、男尊女卑等重要而深刻的法律及婚姻伦理议题。 通过零星残存的条文、案例和判决,作者分析了儒家官僚集团与皇权在确定涉案人员罪名及刑罚轻重方面的共识和分歧,深刻揭示了汉唐之间几百年里女性的法律地位情况、法学和司法的传承状况,显示出虽然从汉朝开始婚姻和家庭伦理已被纳入法律规范之中,但儒家伦理法制化的进程是曲折的,在胡汉交融的北朝时期,夫尊妻卑的伦理并未完全进入法律体系之中。读懂这一案件,对于中国法律 儒家化 或 父权化 的发展过程,以及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这是一部许倬云老师讲述长江文明及历史的中国文化史。本书主要讲解了长江文明的缘起与发展,长江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关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长江的历史,了解中国的文化。现代中国的发展由长江流域发端,此后也肩负着大部分的发展任务。长江文明的形成,关乎中国族群、经济、文化、政治等诸多方面的起源与发展。当代年轻人肩负着建设未来中国、未来世界的责任。小书虽小,但有概论总览之指导意义。 许老学贯东西文史,读者们在许老的帮助下,能更好地了解长江文明,以及其与世界文明的关系,有利于他们对社会发展的理解,亦能指导他们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探索和努力。书中还配有注释、史料图片、高清文物照片,辅助读者阅读理解。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钱穆先生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 中国政治制度史 。
人是太复杂的一种动物,其复杂程度有时让人类自己也瞠目结舌。 被贴上各种标签的历史人物,尤其难以书写。 知名历史学者张宏杰独辟蹊径, 不批判也不仰视,他只是抱着悲悯之心,替他笔下的人物设身处地,悲欢 与共 。大众耳熟能详吴三桂、曾国藩、慈禧、朱元璋等历史人物就这样被撕去各种光怪陆离的标签,展示了他们在善恶的纠缠中,虽奋力挣脱时代枷锁但终究难逃命定结局的 悖论 。中国的科举制度、满族的汉化、隐士的真相等历史事件,也多层次呈现了人性的异化和扭曲。 《千年悖论》是张宏杰的部作品,其后续精彩作品的构思缘起皆囊括其中。或许有些内容颠覆了我们以往的认知,但不可否认,张宏杰写出了人性的复杂和丰盈,呈现出历史人物的丰富底色,带给读者更多有益的思考。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 中国政治制度史 。
翻开本书,揭秘不为人知的坦克知识: 陆战之王 其实是 海军之子 坦克竟是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点名支持发明的! 坦克在战场上有多 丧心病狂 ? 次上战场,把德军吓出心理创伤! 名副其实的 农二代 ! 关键技术来自拖拉机履带! 坦克还分公母? 性别 不同,机动能力大不同! 坦克技术哪家强? 就看苏联拖拉机厂,一出厂就打仗!
通过对19世纪上半叶,即清代嘉、道、咸三朝世界白银的供求,分析了中国银钱并用的货币体系如何被卷入世界经济,进而使中国有机地被世界溶蚀。作者分别从国际贸易的线索分析了鸦片、白银在国际收支中扮演的角色;从银钱并用分析了货币体制造成的社会秩序紊乱、政府税收不足带来中国内部的社会动乱;从思想史的角度讨论了由经济现象引起的思想论争,评析了这一时期经世思想主要流派的观点以及与同期西方思想的比较。*后作者将由经济发展而引发的思想论争延展至世界观与制度层面的讨论,从外部、内部、内外结合的不同层面剖析了19世纪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这种融多学科、多视角为一体的研究是不可多得的。
《宋元戏曲史》以宋﹑元两朝为重点﹐征引历代有关资料﹐说明戏曲从先秦两汉时期一直到宋元时期的源流演变。王国维作为一代国学大师,该书是其在戏曲文艺方面所取得建树的代表之作。该书论述中国戏曲形成过程﹐全书共16章﹐该书介绍了古代巫者的装神和娱神﹔春秋战国时代倡优的戏谑和讽谏﹔汉代的角抵戏﹔唐代的歌舞戏﹑滑稽戏﹑参军戏等。。书中认为﹐宋代滑稽戏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小说与讲史的故事结构﹐傀儡戏和影戏的人物造型﹐舞队的形体动作﹐乐曲的成套唱腔﹐都促进了宋杂剧的形成。书中提出﹐宋杂剧尚兼有竞技游戏﹐还不是纯正的戏曲。与宋杂剧时间相近﹑体制相仿的有金院本。《宋元戏曲史》是中国*部系统研究戏曲发展史的专著﹐材料相当丰富﹐治学态度谨严﹐颇有影响。其中有些见解(如关于杂剧的历史分期)更为研究界长期沿
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小说史的一部开山著作,也是一部奠基著作。它初版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版以后,以它丰富翔实的资料、严谨精辟的论断,深受学术界的推崇,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同被奉为研治中国通俗文学史的经典著作。迄今近九十年,凡研究中国小说史的学人,仍把它作为一本主要的参考书。
《众生百态:清代刑科题本里的 打工人 》一书从营生分类,描述了清朝刑科题本档案中 剃头匠 木匠 铁匠 篾匠 开豆腐店的小业主 挖煤的 茶农 演戏艺人 等从事多种职业的底层劳动群像,梳理他们在纠纷中反映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史料中蕴含着这些普通人的生存逻辑与社会应对策略,构成了清代普通人的历史。 该书呈现了常建华教授近年来利用清朝刑科题本对于清代社会研究的思考,揭示了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历史,是社会史理论方法探索与历史书写实践新的尝试。作品既有历史考证的厚度,又兼具大众趣味。
本书从中国医药学自身发展的特点出发,以医经、本草、经方、临床医学的发展形式为主要线索,起自原始社会,下迄于明清,对中医的起源、发展、充实、衰变等几个阶段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将各个朝代的医学史迹贯穿其中,维持了学术发展的连续性。本书对我国古代领先的医学领域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和探讨,对于中医理论和医学史研究有巨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梳理了古今中外常见度量衡的奇妙起源和演变规律,也尝试探讨了古代度量衡对政治史、经济史和风俗史产生的微妙影响。一个有知识、有文化且有好奇心的现代读者读完本书,其收获不仅仅是 买菜不再吃亏 那么简单,还可能转变思维方式,在精神上将偌大宇宙置于手掌,既可以跳出时空,以比光年还要宽广亿万倍的视野俯视时空,又可以将心灵遁入量子世界,以比原子空间还要细微的体察,感受知识细节之美妙。
本书专论先秦两汉时代早期经典形成的历史语境和形成条件。既注重从文明史的角度讨论中国 前轴心时代 和 轴心时代 的经典文化,又重视从经典文化的角度讨论早期中国经典的意义体系及其文化转变。主要内容有:中国早期经典的发生、诸子的言说与书写、先秦两汉经学文献体系的思想史考察、经典的宇宙意识和历史意识、谶纬思潮和文献的兴起、经典的神秘化等。从早期经典的发生,到诸子文献的形成,从先秦两汉经学文献体系的形成,到西汉末年谶纬的兴起,本书系统论述了经典的宇宙化、历史化和神秘化过程。
长期以来,近代灾荒史研究一直是近代史研究中的一项空白,因此,学者们从探求灾荒史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入手,说明研究近代灾荒史的重要性。李文海认为,研究中国近代灾荒史,应该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它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更深入、更具体地去观察近代社会,从灾荒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相互关系中,揭示出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许多本质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对近代灾荒状况的总体了解中,得到有益于今天加强灾害对策研究的借鉴和启示。该书是*早对中国近代灾荒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是李文海先生在编纂《中国近代灾荒纪年》一书后撰写的从理论层面考察中国近代灾荒史的著作。本书对中国近代史上历次大的自然灾害的发生、程度、影响范围、造成的危害以及清政府救灾措施和弊端做了具体充分的
对于亲身经历诺曼底登陆的人来说,1944年6月6日的清晨令人终身难忘。在此之前,他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场景 曚昽灰暗的晨光里,庞大的盟军舰队以庄严雄伟、令人生畏的气势,出现在诺曼底海滩的外围。来自英、美、法、加拿大等12个国家的年轻士兵,集结在这里,等候解放巴黎。与他们相对峙的,是希特勒用、拒马、火炮阵地精心布排的 大西洋壁垒 。没人知道壁垒后方的战场会是什么模样,更没有人知道,这一天将对历史进程起到什么样的影响。 诺曼底登陆是二战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海上登陆作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转折点。《长的一天》正是 关于诺曼底登陆不可超越的史诗 ,它记录了诺曼底登陆的策划内幕和激战过程,描述了血腥海水和钢铁火焰构成的战场奇观,写下了作为个人在战争中所遇到的传奇般的命运。作者科尼利厄斯 瑞恩用十余年时
《中国分体文学史》是一部很有特色的文学史,其年代自先秦至晚清,其编纂方法则依文学体裁及其发展历史为板块结构,共分诗歌、散文、戏曲、小说四卷,构架具有创新性。《中国分体文学史(戏曲卷第3版)》包括包括戏曲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各种戏曲剧种、表演形式的传承演变,戏曲理论的评析,名家名剧的介绍等等。条理清晰,文字顺畅,使学生易记易懂,便于把握中国戏曲发展得脉络轨迹,十分适合其高校教材的定位。全书统稿工作主要由李修生、赵义山负责。
精选的历史 巧妙的插图 有趣的食谱=一套杰出的食物小史 温馨提示:阅读食物小史,请勿狼吞虎咽。 关于牛奶的四个 Title 诸神之食:献祭给诸神的好的礼物 灵丹妙药:幼童的营养之源、体弱者的康复之泉、女人的驻颜法宝 白色毒药:黑心的商贩、无辜的奶牛与可怜的消费者 头号饮料:巴氏杀菌、认证运动与宣传广告,牛奶实现 华丽转身 从神坛跌至谷底,从谷底走向餐桌,牛奶何以登上 头号饮料 宝座?奶农、商贩与消费者,政府、媒体与科学家,在这一过程中又呈现了怎样的交织互动?本书是一部牛奶的千年 奋斗史 ,探索了牛奶的神话、误解与蜕变。
近代中西科技交流有哪些代表人物?什么事件促进了中国医学近代化转型?中国现代著名的天文学机构有哪些?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海洋伤痛?为什么说高铁是中国制造的名片?让世界惊叹的新四大发明是什么? 本书主要介绍了从明末清初至今,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与封锁,中国发愤图强,实现了各学科的近代化转型。新中国成立以后,以 两弹一星 与青蒿素研制为代表,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21世纪,我国在远洋航运、载人航天、深海探测、超级计算领域的大国重器,标志着中国科技走向全面复兴。
数字史学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它利用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方法进行历史学研究。作为一项全球性的事业,它邀请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共同参与,为探索、理解和展现过去提供一种令人兴奋的新方式。 《什么是数字史学》提供了对数字史学简明扼要的介绍。从讨论历史数字化研究的起源开始,作者探讨了历史如何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问题,随后介绍了数字史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包括数据库和档案、跨学科和公众参与等。此外,作者概述了大数据研究方法及存在问题 无论是涉及文本资料的,还是涉及视觉资料的,并给予原生数字化时代以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