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传:东岳圣山志》是一部比较系统介绍泰山历史的专著。本书最初由美国人赖恒利着手写作,但由于其不幸离世,后来则由美国人德怀特 康斗 贝克尔接手,最终完成本书的创作。 作者沿着泰山的登山路线,详细介绍了泰山的概况,山路沿途的自然景观和庙宇、遗址等人文景观,以及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山岳信仰、民俗风情等。本书旨在引导读者从西方人的视角了解中国的泰山,不仅为泰山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泰山所承载的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植根于读者的心中。
东海之滨一座古城,闽江缓缓流过,江水浇灌着两岸的花果,也孕育着悠久的文明。城内有山,有塔,有寺庙,古韵悠长,这就是福州。本书从江城福地、 海丝 枢纽、海滨邹鲁、海国先声、闽都风物、闽都新颜等几个方面,写出了闽都开放融通的襟怀,记录了福州在丝路百城中的风姿卓然。
《海南岛传:一座岛屿的前世今生》是"丝路百城传"丛书中*一部以整个岛屿(省)为地理单元的作品。海南岛的自然之魅,已经为无数的眼睛所领受。然而,作为人类生活的一个特殊现场,这里曾经风起云涌、撕心裂肺的一切,却杳然沉入历史的深幽与冰凉。本书以随笔的话语,叙述了这座海岛隐秘而传奇的身世,打捞出沉船一般斑驳的人物与事物,在复活再现的同时并加以辗转演绎,从中榨取出丰盈而令人惊讶的意义与滋味--这恰恰是海南岛*令人神往的所在。全书以时间为轴,以人、物、事为经纬,由点带面,以个人、具象之事与物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展现每个时代当时的政治体系、社会生活以及诗文的发展等。文中许多象征之物,其蕴义已非物本身,亦折射出人情、风俗、时代等交叉相织的历史迁延。 作者孔见既是很有成就的作家,也是一个地道的
《武汉传:江汉交汇的大都市》是 丝路百城传 系列图书中的一部,由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武汉市作协副主席李鲁平创作完成,本书于2023年2月出版发行。 该书吸取地方志、历史研究的成果,以非虚构的方式描绘了武汉江河交汇、湖光山色的地理变迁及其空间格局,勾勒了武汉从码头贸易到近代重工业重镇到当代高新科技中心的发展历程;在交通格局、经济格局、城市格局的变化中呈现大都市的崛起与辉煌;在江河、湖泊的沧桑巨变中呈现水的特色;在城市的进步中呈现人的奋斗、城市风情和城市性格。
本书是一本城市传记,重点阐述东莞的历史文化、经济建设、风俗民情。全书分为三个篇章:历史文化篇,重点介绍东莞的广府文化、粤曲、粤剧,袁崇焕、罗亨信、伦明等历史文化名人以及虎门炮台、袁崇焕纪念园、可园等名胜古迹; 经济建设篇,着重介绍东莞世界制造业之都的前世今生,讲述东莞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开展对外经济、科学技术创新、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巨大成就;风俗民情篇,重点介绍东莞木鱼歌、东莞木偶戏、百子论文、东莞龙舟竞渡、莞邑醒狮艺术、樟木头客家麒麟艺术等。该书通过风趣的语言和翔实的史料向读者全面展现东莞这座魅力城市的方方面面。
《呼和浩特传:一座草原都市的往事今朝》是 丝路百城传 系列丛书重要读本之一。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全书共分九大章,作者以史家的眼光、文人的情怀、诗性的语言,对呼和浩特的自然地理进行形象化的精确描绘,阐释古老文明的遗存与现状,分析展望她的发展走向,生动再现这片区域的历史文化 从战国赵武侯时期的云中城,从敕勒川到土默川,从美岱召到库库和屯,从归化绥远再到呼和浩特 在时光中一路行来的这座草原城市,从一片荒芜中诞生了包括草原文明、草原丝绸之路、茶叶之路等人类文明成果等。
《杭州传:住在天堂》是 丝路百城传 系列丛书的重要读本。作者以时间为序,从琢玉为剑的古越人一直到当代杭州,系统梳理了杭州的形成和发展:从一个大海湾、一片沼泽地,经自然环境的巨大变化、历世代居民的百般努力,沧海变桑田,到如今已成为人们向往宜居的人间天堂,不仅环境优美,风物宜人,在历史、国学、文学、艺术、美术、园林、宗教、大数据等众多领域里,这座城市都走出了自己的大师,誉满全球。作者以史家之笔钩沉城市往昔,亦以诗意之笔凝神其间人物;既写家国疼痛打在这座城市身上的烙印,更写国家振兴对这座城市的激励和鞭策。本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全方位了解杭州的人文佳作。
这是一部城市传记。作品一改官方修史的窠臼和史观,次从平民视角入手,书写了广州两千多年(前214年 1949)的市民生活、城坊地理、灾难兵祸、迭代治理、文化宗教、港口渔猎、休闲娱乐等,全书30万字。作品语言精练,散点式的信息密布,故事叠加,互为牵引,整部作品繁花叠缀,摇曳多姿,既有看点,也有历史厚度。因此文本和平民化气质的读者有很大的接近性,可读性强,在文体和写作方法上具有创新价值。 《广州传(简明版)》经作者授权,编者对文中引文和学术性较强的内容、考古内容、惯见的非遗内容做了必要的删节,单册,软精装。
本书紧扣新中国史的研究,从城市发展这一角度入手,系统、quan面、多角度地考察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市建设的基本脉络和发展规律,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城市建设取得的巨大成果,quan书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城市的曲折发展时期(1949 1978)、城市快速发展时期(1978 2011)、中国新型城市化发展时期(2012年至今)三个部分。书稿的出版将对中国各大城市走上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之路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为新时代各级城市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区情、市情的发展道路提供类历史借鉴,为未来构建适合中国人民的美好的宜居宜业幸福家园提供理论参考。
温州传:别是一乾坤》是 丝路百城传 系列丛书重要读本之一。温州的人文特色丰富多彩,既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的地域文化,也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地方风俗,还有鲜明的商业精神。这些人文特色共同构成了温州独特的城市魅力,也为这里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全书以时间为序分设十章共五十二个小专题,以人物故事、重大史实、重要遗迹与景观等为载体,以瑰丽的文学想象书写这座东海之滨的温润之州,展示其城市亮点、文化传承和悠久历史,呈现其 山海交融 智行天下 的城市特质,突出其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发挥的作用。
本书以阮籍与嵇康的生平经历为叙述顺序,对两人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人的影响等做了详尽叙述,并撷取两人生命中具有转折性重大意义的事件加以深入分析,全面展现其思想与人格,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的命运走向,同时从侧面呈现了以阮籍与嵇康为代表的魏晋名士的思想风貌以及时代精神的基本特征。
西安,古代长时期称之为长安,取其长治久安之意。长安是强盛王朝周、秦、汉、唐的首都,也是魏晋之际主要变革王朝的都城,因而其历史影响波及古代中国和整个世界,是中华文明*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文明主要的发祥地。因此,以长安为中心的陕西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中华文明史。宋以前西安的历史,不仅是陕西的历史,而且是中华文明史的代表。 “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话说西安十三朝》的编写目的是要为读者提供与西安密不可分的历史文化知识,总结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地理等方面尤其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经验教训,为广大读者提供可资借鉴的知识财富和精神动力。
本书是一本系统介绍大运河文化的著作,整部作品从纵向的历史视角描述运河的形成过程,回顾自春秋以来的区间运河,到隋唐时期的隋唐大运河、元明清时期的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的起源和历史;从地理角度按照大运河的流经路线依次研究运河沿岸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并集中对大运河文化遗产进行概括,对大运河沿岸的名市名镇、名园名塔、名水名桥、名闸名坝、名人轶事、民俗文化和历朝历代的诗词歌赋展开阐述。
本书是中国最早以 方志学 命名的方志理论专著。本书设14章。前7章为总论,叙述方志性质、旧志利弊、新志编例;后7章为专论,以作者参纂的《绥远通志》为例,论述方志资料搜集、辨别、整理及编纂等问题。作者总结前人尤其是民国时期修志经验,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述方志的性质、种类、源流、功能及修志方法等问题;肯定章学诚的方志属史论,认为 方志者,乃一方之史也 ;将方志功能归结为七方面,突出存史功能;通过博览章学诚的方志学说,阐述其在方志编纂中对门目设置、收载要求、材料取舍等方面的看法,提出 志分多体之不必 门目不得过多之不当 等命题;提出修志须具备多种辅助学识;主张方志应增加记录史实、社会经济资料、贪劣官绅事实等。现据1935年商务印书馆初版《方志学》予以整理点校出版,并收入 方志学名著丛刊 中。
《乌鲁木齐传:一带一路上的璀璨明珠》是 丝路百城传 系列丛书的重要读本之一。作为古丝绸之路草原上一个驿站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城市,乌鲁木齐的历史曲折而富于传奇。乌鲁木齐最初的管辖范围,包含今天的哈密地区、吐鲁番地区、昌吉州全境,沙湾、奎屯、乌苏、精河等地区,随着行政区划的变迁,成了今天的城市规模。《乌鲁木齐传》正是严格遵照历史发展史实和脉络撰写而成。一部乌鲁木齐的建城史、变迁史亦正是一部新疆治疆史。 本书共分十章,按数条主线书写:一是城市形态的变化。这座城从无到有,城池、戍堡、建筑、街道等形制和毁建过程。二是生活形态、衣食住行玩的变化。包括民间的各种习俗、节庆,还有休闲娱乐、各色美食。三是经济形态的变化。通过对乌鲁木齐商业,尤其是商人轨迹、商号兴衰、商业沉浮的追溯,体现了乌鲁
该作品是 城市的力量 系列之一。 广州,作为一方地域,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南海之滨。南临大海、北倚五岭的地理位置,使得广州这座城市天生带有海洋与土地混合的基因,在波浪与岩石的搏击中成长。广州,从砌下第一块城砖那天起,就是一座商业城市,在近代化转型中,起步最早,走在最前,两千年的海上丝绸之路,将广州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把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 本书通过纵览广州两千年历史,在宏阔的历史格局中,以富于穿透力的历史视野,讲述了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广州是如何 开眼看世界 敢为天下先 ,从一个码头转型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商业之都的,广州在近现代化的浪潮中又经历了哪些兴衰际遇,并揭示了这些际遇与经历将给中国城市的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全书立意深刻,主题突出,高瞻远瞩,结构明晰,文
《景德镇传:瓷器之都》按历史顺序以内容性质为构架系统呈现景德镇的古今历史,地理与情态归属:含硬性自然地理和行政区划的位置归属,以及软性的土著和移民对本土的动态情感状况。城镇及人文脉络:主要是城史大事,包括城镇发展或转折的改变史实、具有重大影响的贤能巨匠,以及推动陶瓷手工业长进的人文要事等。世俗与迹象渊源:含风土民俗、帮派风情,以及景观渊源的阐述与诠释。附有故事的瓷宝:归拢历史上流落世界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瓷质隗宝。通过对一座地处偏僻的县辖小镇发展到世界瓷都的历史描述,勾勒出一幅陶瓷古镇前世今生的彩色画卷,书写出一首发掘瓷业高峰内动力与人文精神的史诗。
《写给孩子的宁波历史故事》是专为孩子撰写的宁波历史普及读物,从河姆渡人的传说到宁波解放,近百个故事呈现宁波70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里有孙恩起义、黄晟建罗城、明州保卫战等历史事件,有隐士严子陵、孝子董黯、日僧雪舟、大学者黄宗羲等历史名人的故事,有阿育王寺、天封塔、双屿港、钱业会馆等古迹的传说,让孩子沉浸于生动有趣的故事的同时,了解宁波,热爱宁波。每个故事配以漫画插图,随书赠送《宁波历史大事记》。
晚清乱世,一群湖南人趁时而起,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终于成就 同光中兴 ,虽未能改变历史走向,却上演了中国保守主义的完美谢幕。一群非常之人,领一支非常之军,经历非常之苦,成就非常事业。这,就是湘军崛起的故事。 本书以军事进程的开展为叙述线索,以主要人物为叙述焦点,虽然是讲故事,但处处显露出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 本书提出并解答了一些湘军史上绕不开的问题,譬如湘军转战南北,前后期的领袖有什么风格上的差异;胡林翼、曾国藩的独特风格对湘军的影响又如何。湘军在朝廷的奥援是什么情形,朝中有哪些高官亲贵明里暗里帮助他们;湘军统帅与权势集团 譬如 肃党 的关系,又是怎样。上述所谓的 揭秘 ,既能满足 讲坛学 的需求,也是考验一位严肃的史学作家搜罗史料和分析能力的关键。同时,作者也通过事实和合理的逻辑推理
Array
20世纪20 30年代,旅居中国数十年的英国女作家裴丽珠以其独特的跨文化视角,撰写并修订了这部关于北京的经典作品。裴丽珠突破传统西方游记的异域化叙事,穿插个人见闻,在本书中充分展现民国北京的历史、社会、风土、民俗,真实还原了那个时代的中国风貌,极富史料价值。本书初版于1920年,后又多次再版,在西方有关北京的著述中享有盛誉。此次出版,由资深研究者季剑青先生据本书1931年定本译出,并加以详细的注释,更便于读者的沉浸式阅读和参考。
本书从历史、文化、社会、名人轶事等几个方面全方位描写了开封,这座千年古都。从最早的文明曙光到风云际会的春秋战国时期,从李杜潇洒飘逸到八大家严谨文风,从海上丝路到闯王的到来,从没有硝烟的战争到奇袭开封的神来之笔。几千年的历史,讲不完的人文轶事,虽不能尽数包罗,却也满是浓墨重彩的工笔。再把视角转向当下,开封正在努力打造一座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古往,今来,明天的开封将会有更多的故事代代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