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倪墓志》为高校书法专业学生及参加书法专业高考生之必需。全书内容包含四个部分:相关碑帖简述、碑帖图片、原文与注释、相关碑帖历代论说选。就目前来说,是已出版碑帖中较为全面的丛帖。既适合教师参考讲解,也适合学生自学。对学生理解碑帖原义,加深对碑帖的理解,提高书写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古往今来的文人,无不重视文房用具。在诸多的文房用具中,为文人所宝爱的莫过于笔、墨、纸、砚。这四种文房用具被雅称为。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不仅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文化遗产,同时中国历代文人借助它创造出诸如书法、字画、典籍册页等绚烂多姿的文化产品。由于时代的发展,中国文房四宝已从文化用品一变而为收藏品,这一点则是任何现代书写工具所无法比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特征,可以通过文房四宝的发展历程及历代明贤对文房四宝的评论赏鉴,得以形象地再现。 本书就从收藏的角度,以大量出土文物与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托,较为详细而又通俗生动地向读者介绍了文房四宝产生、发展与收藏的历史。通过该书的讲述,相信读者一定能对文房四宝一一这一我国的传统精粹有一个更全面更透彻的了解。
在中华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种特殊的书写材料曾经被作为重要的古代文化载体,这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就是简牍。在中国文书史的简牍时代,所有的文明创造和所有的文明积累,都曾经由这种竹木材料所记录,所传承,所反映。通过这些简犊,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当时社会的政治形式、军事制度、经济条件、社会构成、生活实况、文化形态乃至时代的精神风貌。所以说对简牍资料进行研究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近世大批简犊资料的发现,特别是以现代科学考古发掘方法所得到的大量简牍,不仅为简犊的研究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而且我们能够通过这些宝贵的出土文献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古代社会。《简牍史话》便是介绍了简牍的形制、文化内涵、历代简牍发现、简牍研究的历史进步等内容。
石门铭为摩崖刻石。镌刻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五0九年)。王远书丹 。楷书二十八行,满行二十二字。铭文系记载汉粱、秦二州刺史羊祉重开褒 斜道的始末。 此铭书法超脱,和穆飞逸,为北魏碑志中的杰作。清康有为评论《石门 铭》书法艺术时,曾说:[飞悦逸奇浑,分行疏宕,翩翩欲仙,源出《石门 颂》、《孔宙》等碑,皆夏、殷旧国,亦与中郎分疆者,非元常所能牢笼也 。] 此册[此]字完好无损,系滕县颜逢甲藏明拓本,拓工精良。现影印出版 ,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参考。
《历代碑帖法书选:爨宝子碑》又称《晋故振威将军太守爨宝子之墓》,碑刻署年为 太享四的岁在乙已 (即义熙元年,公元四*年)。正书,碑文十三行,每行三十字。下另题立碑人名十三行,每行四字。
《北魏中岳嵩高灵庙碑》简称《嵩高灵庙碑》, 北魏太安二年(456年)立。碑石在河南省登封县,碑 文记魏太武帝时道士寇谦之奏请 造嵩岳新庙的事。 碑额篆书八字: 中岳嵩高灵庙之碑 ,碑阳二十三 行,行五十字,碑阴七行,碑文中间剥泐较多,字迹 模糊。传世旧拓,以 行 太极剖判 的 剖 字 不损本为佳。书体跌宕峻逸,古拙而多奇趣。保留了 魏晋以来隶书风格,隶法森然,波磔犹存,但结构自 由,无拘无束,又含有楷书特点,是隶书向楷书转化 过程中的典型作品,故为世人所重。 本次影印出版黑白字帖,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 参考。
陕西省汉中市以北的褒谷是古代摩崖石刻的荟萃之地。数以百计石刻,分布在褒谷石门内外,其中以汉、魏为主体的十三种摩崖石刻最为著名,称《石门十三品》。《宋山河堰落成记》为其中一品。《金石萃编》载: 摩崖高七尺四寸八分,广一丈九尺八寸四分,共十六行,行九字,每字径六寸许,隶书。 此摩崖现已移藏汉中市博物馆。 《宋山河堰落成记》刻于绍熙五年(公元一一九四年),据传清嘉庆间 绍熙 二字被石匠取石不慎损毁。刻石所述内容为绍熙四年夏水患,官府百姓集资修堰,特铭功为纪。刻石未注明撰书者姓名,但据其书迹,推测为晏袤所书。晏袤是南宋绍熙年间的南郑县令,性嗜古,尤工隶书。 《宋山河堰落成记》堪为宋代隶书中的佳品。字的结体在宽博平稳中追求变化,有些字上部取平直,下部圆转,参差错落,在方正与舒展的和谐中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东的骊山北麓。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个建立中央统一政权的皇帝赢政(前259-前210)的陵墓,占地56.25平方公里。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皇陵东侧约1.5公里处共发现3座,出土文物中以兵马俑为著名。兵俑一般高1.8米左右,按军阵排列,表情、姿态各不相同。据推算,待3座兵马俑坑全部发掘完毕,可出土陶俑7000余尊、陶马600多匹、战车百余乘、兵器数十万件。这是当代中国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为适应旅游业的发展要求,满足旅游高等教育的需要,我们根据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在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的主持下,集合旅游高等院校的众多专家学者,自20世纪90年代起,先后出版了系列旅游高等院校教材。该教材出版以来,得到了广大院校师生和业界的普遍好评,至今仍是众多院校的教材,一版再版。 本书注意了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的科学性、针对性、规范性,使整套教材更适合学科教学和行业发展要求。在此基础上,本版教材强调了教材的研究含量,旨在倡导教材编写的严肃性、高等教育的研究性,避免教材编写中存在的简单雷同现象,体现了国家骨干教材应有的规范性与原创性。可以说,本版教材更加贴近了我国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教学实际,严格按照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设计安排教材内容,使高等教育教材的先进性与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