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20-30元
  • 6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229 条评论 )
    • 许宏 著 /2016-05-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公元前2000年,在以传世文献为本位的夏王朝始年的推定上,是个便于记忆的数字。 公元前2000年,在所谓的夏王朝前夕,考古发现中看不到与传世文献相对应的“王朝气象”。 公元前2000年,在中原地带发生了一系列事件,为随后以二里头为先导的中原广域王权国家的飞跃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2000年――中国文明目前一个重要转折点。 许宏著的这本《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从考古发现入手,站在考古学家的角度,解读从神话到历史的进程,讲述早期中国的故事。

    • ¥26.7 ¥42 折扣:6.4折
    • 刻在石头上的世界
    •   ( 2215 条评论 )
    • [日]林巳奈夫 著,唐利国 译 /2010-09-01/ 商务印书馆
    • 该书图文并茂,对古代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而这些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来说,都十分神秘而富有神话气息。人们单单通过文字,是很难想象出古代人们的生活场景、风俗或是神仙的样子的,值得庆幸的是,这些令我们着迷,勾起我们好奇心的情景都通过同时代人之手,在画像石上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该书通过对挑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画像石的介绍,向读者讲述了古代中国的生活与思想,极大程度的满足了读者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 ¥21 ¥28 折扣:7.5折
    • 小屯、龙山与仰韶
    •   ( 1029 条评论 )
    • 梁思永 著 /2016-01-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是以文字形式展现的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梁思永的学术成果汇编,共收入七篇论文,包括《山西西阴村史前遗址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远东考古学上的若干问题》、《昂昂溪史前遗址》、《小屯、龙山与仰韶》、《后冈发掘小记》、《热河查不干庙等处所采集之新石器时代石器与陶片》、《龙山文化 中国文明的史前期之一》。

    • ¥23.1 ¥32 折扣:7.2折
    • 燕下都瓦当图形研究
    •   ( 238 条评论 )
    • 李文岗 /2017-10-01/ 河北大学出版社
    • 燕下都瓦当上的图形是相当复杂的,涵盖了自然、人文、社会等诸多因素。全书围绕燕下都瓦当上的双龙饕餮纹、卷云饕餮纹、山形饕餮纹和山云纹等图案,从对称结构,空间结构,正负形的处理,点、线、面的营造等角度观察梳理这些图形的形成脉络,分析图形里给我们的信息暗示。

    • ¥21.3 ¥32 折扣:6.7折
    • 神龙别种——中国马的美学传统
    •   ( 125 条评论 )
    • 紫禁城》杂志编辑部 编 /2014-12-01/ 故宫出版社
    • 在绵延千年的人类生存模式中,马一直在场。通于天地,融自我于万物,一己之心与造化同流。这一思维理路贯通于传统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与马亲厚,情之所终,便常归于审美的表达:有画卷描绘勾勒,有雕塑嵌铸镂刻、有法书可临,有诗文可诵……还有古老的相马之法流传至今,马术、赛马也成为体育项目、时尚风潮。其实,无论哪种方式,谈论马、赏鉴马,总脱不了“以我观物”。而马的魅力,马的性情,有些已被表述,有的尚属未知。不如抛开既有结论,带着纯然的兴趣品味——它们的可观之处真切又神秘,层次丰富,意境开阔。《神龙别种》由紫禁城杂志编辑部编著。

    • ¥30 ¥40 折扣:7.5折
    • 刻在石头上的世界
    •   ( 4 条评论 )
    • 林巳奈夫 /2024-11-01/ 商务印书馆
    • 该书图文并茂,对古代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而这些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来说,都十分神秘而富有神话气息。人们单单通过文字,是很难想象出古代人们的生活场景、风俗或是神仙的样子的,值得庆幸的是,这些令我们着迷,勾起我们好奇心的情景都通过同时代人之手,在画像石上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该书通过对挑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画像石的介绍,向读者讲述了古代中国的生活与思想,极大程度的满足了读者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 ¥28.5 ¥38 折扣:7.5折
    • 关于考古学的100个故事
    •   ( 845 条评论 )
    • 李永毅 编著 /2009-06-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地球存在有46亿年了,人类在地球上生活已经有200万年,但人类文明开始发展仅仅是1万年前的事,而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只有五千年。物转星移,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有多少的生命消亡,有多少的故事湮灭。 历史在不安和骚动中前进,随着一个个王朝的更替,随着一代代人的消亡,多少往事烟消云散,口耳相传的故事在岁月中渐渐变形,曾经鲜活的生命在时间的长河里悄悄黯淡。当你在故纸堆中翻找着曾经的真相,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些历史已经因一代代君主和文人的好恶被修改得面目全非。它们是巩固统治的工具,它们是谄媚奉迎的宣言,它们是涂脂抹粉的修饰,它们的真容藏匿在层层的包裹之下。 难怪胡适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么,我们要到哪里去找寻真实的过往?面对着虚无缥缈如未来一般的过去,谁能向我们重现曾经的真相? 幸好

    • ¥21.76 ¥32 折扣:6.8折
    • 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45 条评论 )
    • 许宏 著 /2016-05-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公元前2000年,在以传世文献为本位的夏王朝始年的推定上,是个便于记忆的数字。 公元前2000年,在所谓的夏王朝前夕,考古发现中看不到与传世文献相对应的“王朝气象”。 公元前2000年,在中原地带发生了一系列事件,为随后以二里头为先导的中原广域王权国家的飞跃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2000年――中国文明目前一个重要转折点。 许宏著的这本《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从考古发现入手,站在考古学家的角度,解读从神话到历史的进程,讲述早期中国的故事。

    • ¥27.3 ¥42 折扣:6.5折
    • 先史考古学方法论
    •   ( 581 条评论 )
    • 蒙德留斯 /2019-01-09/ 商务印书馆
    • 19世纪晚期的欧洲,类型学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系统总结当时的类型学理论的代表学者是瑞典人蒙特留斯,蒙德留斯于1843年生于斯德哥尔摩,卒于1921年,着力研究北欧、意大利、希腊等地的青铜文化。那一带的青铜时代,缺乏文字记载,欧洲的考古学家往往叫做先史时代或原史时代。为了判断哪种时期考古遗存的年代,蒙氏就用类型学方法来建立它们的年代学。他在1903年于斯德哥尔摩出版的《东方和欧洲的古代文化诸时期》的首章中,就专门论述他所总结的类型学原理及若干实例。这一章,他便命之为《方法论》。蒙氏的《方法论》,从1935年起被广泛介绍到我国。在中国考古学界影响深远,作为类型学奠基之作,《方法论》至今仍旧是考古系之作。

    • ¥27.4 ¥38 折扣:7.2折
    • 中国科技考古纵论
    •   ( 104 条评论 )
    • 袁靖 /2019-02-01/ 复旦大学出版社
    • 本书主要内容分三大部分:*是复旦科技考古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科技考古研究院成立后本学科未来发展的方向;第二是成立大会的报道与领导致辞;第三是成立大会上各位专家就中国科技考古现状与未来进行研讨的专题报告与圆桌讨论发言内容,以及*终达成共识并公布的 上海倡议 (俗称 旦六条 )。全书完整记录了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成立的过程,表达了对科技考古学科在中国发展的反思。

    • ¥28.8 ¥40 折扣:7.2折
    • 新华正版 会说话的青铜器 徐日辉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 1 条评论 )
    • /2021-01-01/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内容简介 该书是作者长期在大学第一线讲授传统文化过程中有关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内容。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将青铜器背后的故事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使一个静态的器物,自己能说话,叙述自己的来源,讲解自己的历史。 在人类智慧火花的迸发点上,青铜器的发明如同火的发明一样向文明社会迈出了关键性的一大步,青铜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作者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所代表的比仅仅是一段逝去的记忆而是承载着太多的历史和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 源远流长的中国青铜器,充分展示出先辈们的睿智、勤劳和对生活的左丘,其张开血盆大口的饕餮纹、幽深空行的龙纹、展翅欲飞的鸟纹、暴虐霸气的虎纹、吞噬生物的兽面纹、多子多孙的蟾蜍纹陷入迷茫的涡纹等等反映出古人对生活的理解,对发展的期盼,

    • ¥22.35 ¥35 折扣:6.4折
    • 壶中日月长
    •   ( 119 条评论 )
    • 陆文夫 等著;陈武 选编 /2017-08-01/ 江苏广陵书社
    • 文人雅士与酒,从来都有天然的缘分,熏熏然,陶陶然之下,文思泉涌,斗酒诗百篇。本书精选过现代文化名家54篇谈酒的文章,有周作人、丰子恺、台静农等老辈文人,也有陆文夫、李国文、王蒙等当代名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给读者朋友们展示一个文家们的酒世界。

    • ¥26.7 ¥39.8 折扣:6.7折
    • 中国古代陵寝文化
    •   ( 1 条评论 )
    • 党明放|责编:胡豪 /2021-11-01/ 南京大学
    • 本书是我社《中华传统文化丛书》中的一种。陵,指高大突兀的山丘,是帝王坟墓的专称。寝,是对古代帝王陵园建筑的特定称呼,兴于秦,行于汉。陵寝制度肇始于传说中的唐尧虞舜,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治者推崇皇权至上,维护森严等级的重要的政治手段之一。本书以简明的文字和丰富的插图,围绕帝陵选址、帝陵名号、帝陵格局、帝陵形态、帝陵建筑、陪葬制度、帝王入葬、祭奠仪式等方面做生动形象的介绍,反映了古代中国历朝封建帝王丧葬制度、规模、形态的变化,并从这个角度反映中国封建等级制度和古代“事死如事生”社会文化观念。

    • ¥24.84 ¥36 折扣:6.9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