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敦煌学开先河之人——陈寅恪眼中的敦煌美,1600年敦煌佛经与诗词美的历程。这里讲述敦煌国宝的前世今身:你知道心经跟敦煌什么关系吗,心经的流传有怎样的故事与曲折历程?流失海外的敦煌国宝们又有怎样的前世今身?《长恨歌》《琵琶行》《秦妇吟》《连昌宫词》原始出处在哪里,原始本与流传本又有什么不同?……这一切都需要你打开这本书,自己去发现。这里有1908年 美敦煌 初的样子,这里也有狩野山雪《长恨歌图》高清版。傅斯年、梁启超、吴宓、朱自清、严耕望、季羡林推崇备至的史学+国学双料大师,心归之处,陈寅恪守望敦煌。
上下两册 一册徐志摩 一册林徽因
收入刘少奇1936-1962年论述党的建设的重要著作47篇。
无
《世界潮流中的海派文化与海派文学》一书从大众文化的视角出发,将曾一度被当成中国文学主潮之外的异类而备受忽略的“海派文学”的发生、发展、成熟等做了全方位的解读。不仅分析了多个海派文学的文本,还突出了海派文学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该书是作者多年在敦煌史学方面研究的一本论文集,全书收集了作者的25篇文章,涉及敦煌学中有关魏晋的一些史实问题,吐鲁番所出敦煌案卷对唐代武周时期历史的反映,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新发现的一些唐代社会文书残片所做的缀合、复原和研究,唐五代敦煌乡里、军镇、交通等历史地理问题所做的论证等。
《中国网络文学编年史》为中南大学欧阳友权教授主持的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网络文学文献数据库建设”(11AZw002)的结题成果。该数据库收集了从1991年汉语网络文学在北美诞生到2013年12月底共23年汉语网络文学研究资料。所有资料以存目方式出版成书供读者查阅,资料原文做成电脑软件放在网站运行,可在互联网上供用户查用。作为项目成果之一的《中国网络文学编年史》把1991年至2013年汉语网络文学诞生及其发展的历程,逐日、逐月、逐年地进行搜集和清理,对其中的重要事件、主要人物、代表作品、各项活动、各类事件、重要关键词等作了完整记录,保存了网络文学为完备而原真的资料。
本书为一部长篇报告文学,意欲表现一个多世纪以来,一批中国知识分子为敦煌的保护、研究事业而殚精竭虑的动人故事,真实而全面地再现了凝聚在这些人身上的为民族文化事业勇于牺牲、敢于承担的品质。重点刻画了张大千、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席臻贯等一代又一代敦煌学者鲜活的感人形象。并通过新一代敦煌学者的风采,展示了敦煌学后继有人的广阔前景。
《谭正璧学术著作集:中国小说发达史》是仿照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写成,而在《中国小说史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特别是在作家的介绍,社会文化背景的分析等方面均更为详尽,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是研究通俗文学的部专著。
张子强犯罪集团虽被抓获,警方只取 回约一亿元赃款,下落不明的赃款达十亿 元之巨,成为内地及香港警方急欲寻找的 证据。调查发现:张妻罗艳芳是个不寻常 的女人。1998年8月26日,香港警方取得 了法庭“限制资产令”,冻结了张子强与 其妻罗艳芳名下所有物业,拘捕了张子强 及其同党在港亲属共15人。11月4日,香港 高等法院根据警方无法提出足够证据的情 况,撤销资产冻结令。罗艳芳随即将豪宅 低价卖出。狡猾的“大富豪”已通过各种 渠道将“黑钱”清洗转移,这笔赃款何时 能追回,至今仍是一个谜。
本书所收文章,大部分曾经发表过,此次结集时,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或调整。从内容来说,这些文章可分为三组。组三篇。《敦煌》一文,是我为《敦煌学大辞典》撰写的被置于卷首的词条。该条简要介绍了敦煌自古至今的历史。《试论古代敦煌兴衰之因》,对古代敦煌兴起、兴盛和衰落的原因做了初步分析,可作为《敦煌》一文的补充。《古代敦煌文化的特点》,简要介绍了我对敦煌文化特性的认识。希望通过这三篇文章,可使读者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即可概括了解敦煌的历史概况、兴衰之因及其文化特征。
本书是作者退休之后写的文章,是他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主要介绍了莫高窟壁画保护的若干问题、榆林窟的病害及保护、莫高窟石窟加固工程的回顾、回忆敦煌石窟保护工作、我经历的敦煌石窟保护工作、甘肃渭源灞凌桥、敦煌壁画中的唐代建筑、敦煌壁画中塔的形象、敦煌建筑画中的古代建筑局部表现、石窟造型的民族形式等内容。
《中国礼文学史(先秦两汉卷)》是《中国礼文学史》著作系列卷,凡三章。章为《中国礼文学史(先秦两汉卷)》绪论,旨在为“礼文学”正名和祛惑。此后逐章叙述礼义之邦各个历史阶段礼文学的大致面貌,阐发礼文学和当时政治经济生活的关系以及礼文学在整个社会生活和整个文学领域、意识形态领域所处的地位;第二章旨在描述先秦礼文学的萌芽、雏形及其大体成熟与礼义之邦初期礼文学的大致面貌;第三章阐发礼文学在秦朝两汉取得发展的基本情形与意义。依礼义之邦礼的本质、本来面目解说礼文学,是《中国礼文学史:先秦两汉卷》的宗旨、特点和总体要求。《中国礼文学史(先秦两汉卷)》及其余各卷都坚持一个原则:求真务实,古为今用,否定以往思想文化的糟粕,不赞成对礼义之邦礼与礼文学的形而上学的蔑视、否定与误会。
周恩来与酒三次预见预言四次痛哭五次发脾气六个办公室周恩来逝世全过程
清末民初,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也是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本书作者将当时的文学分为二类:一为古文学,以王闿运、章太炎、刘师培、陈衍、王国维、吴梅村等为代表;一为新文学,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张士钊、胡适为代表。断代文学史以这一时期文学作为内容的,本书是的一部名著。作者对于这些代表人物的时代背景、思想根源等有深层次的挖掘。此书《编首》叙述上古、中古、近古、近代,下接现代文学,这正是为了通古今之变。书中所谈的,“起于王闿运,终于胡适之”,主要还是近代文学,及进入二十世纪后的所谓“旧文学”。但此书仍有极可观之处:一是谈近代作家的创作时,十分注重他们与古典文学的传承关系,如谈王闿运,归在“魏晋文”的名目下;二是在艺术分析上,注重一己之感受,多有画龙点睛之笔;三是作者的文言,
吊庄是一个偏远荒蛮的乡村,这一年奇童五斤降世,其父老莽魁中风不语,左邻死牛,右舍疯骡,怪事接二连三。老袁家对这个七子的降生大为惊骇,但是惟独长子保英心中隐然,觉得七弟与自己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关联。 莽魁年已古稀的婆姨夏天里总被一只狐精缠身造孽。这个夏天来临,枣胡老汉(浪迹的神秘人,可以被称为先知)为其送了一串铜铃悬挂于门帘之上,院中整日铃声摇曳。但有一夜可怕的结局终于来临,原来造孽的并非狐精。
草地惊变:、张国焘从拥抱到决裂 刻画了、周恩来、张闻天、博古、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人的形象和内心世界,也剖析了张国焘的卑劣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