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史》按照时间顺序,对日本文学从上古、中古、中世、近世到近代这几个世纪以来的文学、诗歌、戏剧发展进行了简明的介绍。书中采用了文字叙述配以插图的形式,选取了每个时期里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和文学事实,要点突出,详略得当。
《日本文学史》按照时间顺序,对日本文学从上古、中古、中世、近世到近代这几个世纪以来的文学、诗歌、戏剧发展进行了简明的介绍。书中采用了文字叙述配以插图的形式,选取了每个时期里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和文学事实,要点突出,详略得当。
《文学史的兴起:程光炜自选集》讲了大学与文学史、当代文学学科的“历史化”、文学史研究的“陌生化”、“资料”整理与文学批评、孙犁“复活”所牵涉到的文学史问题、文学史研究的“当代性”问题、评价新时期文学三十年的几个问题、一篇文章与对“伤痕文学”历史记忆和问题的检讨、当代文学学科的认同,分歧和建构、叙事的可能性、文学叙事的权力、诗歌研究的“历史感”、从《文艺报》一个栏目看五十年代文学的问题、如何理解“先锋小说”当代文学在八十年代的“转型”、一个被“发掘”的诗人——《诗探索》和《》所建构的食指、什么是“新世纪文学”、文学与传媒的几个问题等内容。
本书是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被称为“敦煌的守护者”的常书鸿与池田名誉会长有关敦煌艺术及东方文明的对谈集。对谈从名誉会长在第五次访华(80年)期间与常书鸿相识开始,收录了在北京、东京两地间往返的书简。
由文物出版社编的《敦煌莫高窟第57窟大势至菩萨(初唐)》是敦煌莫高窟第57窟北壁中央说法图中西侧的大势至菩萨和阿难。头冠、项饰均以沥粉堆金,虽然面部和肤色变色严重,但仍然展现了唐代壁画描绘精致,设色富丽的特点。第57窟建于初唐,单前室、甬道等处存有晚唐重绘壁画。
项楚*的《项楚论敦煌学》系*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巴蜀文献集成》,百年国学**论坛珍藏版。大家风范,超卓见识,专题导读,昭示治学津染,开拓视野,助成博雅通才。包括《敦煌变文字义析疑》、《模水蓬飞》、《旨拨》、《亡空便额、忘空便额》等篇目。
文学活动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整个生存活动而发展,人类对文学活动的认识与研究也在不断地展开、深入和丰富。古代文学传统的研究路径,主要着眼于作家和作品研究以及文学流派和文学思潮的研究,后者实质上也是作家和作品研究的扩展和延伸。随着文学社会学、传播学和接受美学等学科理论的深入发展和被广泛接受,人们逐渐对文学创作过程和文学价值的实现过程有了新的认识。美国当代著名文学批评家艾布拉姆斯的“四因素论”,即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四个因素及其关系构成;文学研究应该是文学整体活动的研究的理念正在被广泛接受。文学作品不再被认为是静态的物化的存在,而是动态的、观念化的存在。文学作品从产生到其价值的终实现,逐渐被看成是一个经过创作——传播——接受三个阶段的过程。由此,文学史的研究,也应由作家
《敦煌莫高窟第428窟说法图(北周)》是敦煌莫高窟第428窟南壁的说法图。壁画的面部晕染方法是在鼻、眼以及眉骨、下颌处涂白色,这是西域式画法的演进。早期壁画在色彩的分布配置上,作者讲究均衡、对称以及整体效果,使壁画具有强烈的装饰味道和艺术感染力。 第428窟是敦煌早期*大的中心塔柱式窟,保存较完整,此窟属敦煌莫高窟北朝洞窟中的第四分期。 《敦煌莫高窟第428窟说法图(北周)》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
《大家小书?敦煌学概论》讲述了: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重新面世,石破天惊,举世瞩目。随即,因藏经洞大量珍贵古代写本流失海外,一门代表“世界学术新潮流”的敦煌学迅速形成,而迎立潮头的国内学者却寥若晨星;至于远赴欧洲寻访敦煌写卷的仅数人而已,之中就有姜亮夫先生。姜老晚年,曾几次同我谈起他20世纪30年代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抄写敦煌卷子的情景,大约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含辛茹苦,废寝忘食。他是自费去的,在巴黎这个“世界艺术之都”里,自甘寂寞,远离尘嚣,舍弃一切消闲,伏案埋首于故纸堆中,不仅要节衣缩食,费神伤目,而且放弃了获得博士学位的机会。90年代初,姜老的视力已经衰减到只能勉强辨认眼前的指影,但每当他对我讲起在欧洲的辛劳,便双目炯然有光,流露出无悔无怨的刚毅神色。
收入在这本论文集中的21篇文章,是从这种有关敦煌学研究学方面的论文中选出来的,如果说是有所收获的话,那也是对过去十八年劳作的一个交代。不过,看着充斥其中的大量烦琐考证,作者是免不了被人贬称为 的了。我的一位同事曾这样比喻我的工作:如果把一本本古籍比作一件件破衣服的话,我的工作就相当于修补那那些有很多破洞的破衣服。反复思量后,我不得不赞同他的说法。上帝就给我安了这么一颗没有靈气的腦袋,成不了時装设计师,缝不出新潮的漂亮时装,只能是一个街头小裁缝,补补破衣服而已。但补破衣服的水平也有高下之别,像晴雯修补雀金呢那样的功力,我肯定是没有的。只是希望我所碰到过的几件破衣服,通过我的努力,使它们的破洞能缩小一些,而不是越补越大。不过,我补得如何,还得请学界的先進们,给予一点批判,以使我 劣
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敦煌莫高窟第57窟观世音菩萨(初唐)》是敦煌莫高窟第57窟南壁中央说法图中东侧为首的观世音菩萨,描绘精致,设色富丽,头冠项饰均以沥粉堆金,肌肤细腻,以淡朱色晕染,细眉长目,鼻直唇红,体态婀娜,是唐代菩萨形象的很好代表作之一。第57窟建于初唐,单前室、甬道等处存有晚唐重绘壁画。
《文史中国:世界的敦煌》是对敦煌艺术的总体介绍,作者力图从世界的角度为广大读者介绍敦煌的历史和艺术。敦煌文化是古代中国文化、古希腊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碰撞的产物,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值得中国乃至全世人民骄傲。《文史中国:世界的敦煌》分为三章。章主要介绍敦煌从秦汉一直到明清的历史,并相应介绍了敦煌文化的概况。第二章分三个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至元三个时期,详细介绍了璀璨炫目的敦煌石窟艺术。第三章讲述了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始末,并结合文献资料和出土的文物,介绍了百年敦煌研究的历程和成果。
《中华文明史话彩图普及丛书:敦煌史话》在首先注重知识准确性的基础上,编撰者还力求使文字叙述生动、规范,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内容则注重富有情趣,具有灵动的时代色彩,希望能够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时代性于一体;同时选配较多图片,彩色印刷,帮助读者更为真切地贴近历史:而汉、英双语对照的形式,将特别有助于非汉语母语的外国人士或是海外中国侨民的后裔用作学习中文的辅助读物。其实,用汉、英双语对照形式出版的这套书籍,并不仅仅会为海外非汉语读者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提供便利,它精心安排的选题,也会成为中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简明读本;阅读这样的书籍,会有助于中国读者学习和掌握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英语表述形式,这将对增进中国民众的对外交往,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华文明史话彩图
《中国当代文学史》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和论述了中国当代文学(1949~2002)的发展历程,注意吸收学科前沿的成果,既从整体性的历史与现实观念出发,又涵盖了整个当代时限;既从各种文学现象人手,又注重创作实践的具体文本的把握;同时也对台湾、香港文学进行了阐述,增加了容量。《中国当代文学史》坚持文学史编写的原则和立场,坚持美学分析和历史分析并举,表现了独特的创意。 《中国当代文学史》可作为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教材及参考材料,也适合广大文学爱好者阅读。
《敦煌莫高窟第254窟尸毗王本生(北魏)》是敦煌莫高窟第254窟北壁后部中层东端的尸毗王本生故事画。本图以割肉场面居中,上为老鹰逐鸽,右为眷属惊惧哀劝,左为臣民敬仰赞叹。画面主题突出,在艺术表现力上和北魏早期相比有了显著的进步。 第465窟属于敦煌莫高窟北朝洞窟的第二期,时代上相当于北魏中期。 《敦煌莫高窟第254窟尸毗王本生(北魏)》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
《敦煌莫高窟第328窟供养菩萨(西夏)》是敦煌莫高窟第328窟东壁北侧的供养菩萨,其造型、衣冠服饰、绘画作风等方面均与北宋敦煌石窟壁画一脉相承。先以墨线起稿,敷彩完毕后,在肌肤颜面部位再以赭红线定稿,用色以青、绿、白等冷色与赭红色作对比。该画色彩保存如新,调子热烈明快,绘工较细致,是西夏壁画的代表作品之一。 第328窟始建于唐,西夏占领敦煌后重修,此壁画是西夏早期的作品。 《敦煌莫高窟第328窟供养菩萨(西夏)》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
《没这回事》这是最近畅销小说《国画》的作者王跃文推出的系列小说,《国画》洋洋五十万字对一批生存于权力中心和边缘人物的世相百态的精微描写让许多读者感叹不已,本书收集的他的8篇小说,又一次从各个角度揭开了现代《官场现形记》的面纱。其文章对官僚们的明争暗斗有细致入微的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