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名楼遍布大江南北,东有阅江楼、城隍阁、天一阁、望海楼,南有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天心阁,西有鹳雀楼、钟鼓楼、大观楼,北有蓬莱阁等等。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名楼文化,2004年由岳阳楼等六大名楼发起,在湖南岳阳成立了中国名楼协会。协会成立至今正好十年,成员单位已由最初的六家增加到了十三家。中国名楼协会一直致力于名楼文化的保护,着力挖掘各楼深藏的历史文化内涵,推动名楼文化保护机制的形成,指导名楼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各个名楼的文化理念与精神是息息相通的,它们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见证。中国名楼协会力求通过对名楼的科学分类研究,以文化发展脉络为线索,探究历史文明的演进和特色;通过对名楼文化遗产的保护,塑造城市文化景观,引导人们发现中华文化之美,提高人民的整体文化品位。邹律资主编
在《唐长安城考古笔记》这本书中,有着20年考古工作经验的何岁利带领我们涉过时光的千山万水,走进中国历目前璀璨耀眼的大唐盛世,遇见唐长安城的前世今生。从充满腥风血雨的玄武门到辉煌壮丽的大明宫,作者为我们
佛教作为外来宗教,一传入中国就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佛教”。敦煌石窟延续长达一千多年,它的营建历史和所反映的佛教思想是佛教中国化的具体形态。 本书内容要准确,材料要翔实,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还要有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本领。像这套丛书,配了许多图片,当然还要求图与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敦煌类图书的出版已形成了甘肃教育出版社的一大特色,此类图书的成功出版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也从中摸索和积累了诸多编辑经验。在丝绸之路的大背景上,从敦煌的景观、历史、文化、社会生活、艺术、影响等角度安排写作内容。经过我们认真调查与讨论,列出12个部分。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观念的转变,近代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问题开始受到政府、学者和公众的关注。本书通过梳理保护相关法规、理论和实践和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趋势和现阶段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日本的近代建筑遗产保护状况的比较,探讨基于中国历史背景,适于本土发展现状的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对策和遗产资源活化方式。
作品以简洁流畅、通俗易懂的语言,高度地概括了东西方建筑风格与流派的演变及其特征,有条理、有系统,显示出作者坚实的建筑理论功底,也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扎实的文字功力。
从四大古文明的出现到今天各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走过了数千年的时间。其中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涌现的坚定伟大的人物、闪现的光辉灿烂的思想使人们总是为此深深着迷。然而大量的典籍、纷繁的故事、众多的思想流派往往令普通读者望而却步。现在我们以世界文明进程中对各地区民族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为主线。穿插历史人物和思想。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了解世界历史的途径。全书分远古文明、奴隶时代、黑暗的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工业革命、殖民时代、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时期8个部分。我们力图通过丰富的史料、精彩的故事、珍贵的图片为大家献上一幕幕民族融合、地区演变、英雄荟萃的历史画面。
肯尼思·杰克逊著的《马唐草边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靠前部全面描述美国郊区化发展历程的城市史著作,作者以历史学家的严谨视角和社会学家的分析精神及人文关怀,分析了这一历史过程中的社会、经济、建筑等各方面的因素,并将美国的郊区生活与日本和欧洲相比较,主张人们在历史的进程中不要过于保持守势,从而对于未来重建美国社区的新模式充满了展望。本书获得美国城市史协会和历史协会的多项大奖。自出版以来好评如潮,成为这一领域的经典之作。
以诚实、温柔和哲学的朴素,提供抗战名人在陪都活动的场景,描绘战时社会的人生质地,并且把陪都名人的旧居作为时间遗存的介质,从而把握时代的生存。战时居于重庆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主编田大畏先生评价:“从未见过的城市灵魂史”。
作品以简洁流畅、通俗易懂的语言,高度地概括了东西方建筑风格与流派的演变及其特征,有条理、有系统,显示出作者坚实的建筑理论功底,也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扎实的文字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