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选取的是古代进出福建四条陆路通道上的各个地点,及古道上的关隘亭桥等建筑遗存。这四条线路分别是东线福温古道、北线仙霞分水、西线闽客间关、南线福广通津,曾经是素称 东南山国 的古代福建与外面世界进行物资与信息交流的通道,承载着福建肩挑马驮的交通历史。书中建筑说明部分,由专家细致梳理出古道上各个地点的主要线路与历史形成,而散文部分,则由作家从一个或数个遗存的古建筑出发,追溯漫漫古道漫长历史中的故事遗留与人间冷暖,二者点面结合,勾画出一幅幅福建先民自古以来努力向外探寻生存通道的生动图景。
收录福建古建筑中以外筑城垣为特征,具有行政建制与军事防卫功能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遗存。包括4类39 处古建筑:府县古城 9 个,卫所、水寨、巡检司 17 个,镇村城堡 9 个,炮台4 个。全书以 建筑说明 散文随笔 图片 形式进行系统梳理:建筑说明部分从专业的角度全面介绍各座城垣的筑城历史与历代沿革及建筑形态特征,散文随笔部分则以轻松好读的笔调,讲述每座城垣背后的历史细节与相关人物故事,二者相辅相成,配以大量古建筑图片,全面展现出福建各类古城的筑城史及在海防史上的重要历史意义和建筑艺术价值。
在《唐长安城考古笔记》这本书中,有着20年考古工作经验的何岁利带领我们涉过时光的千山万水,走进中国历史上璀璨耀眼的大唐盛世,遇见唐长安城的前世今生。从充满腥风血雨的玄武门到辉煌壮丽的大明宫,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专业的视角,呈现了真实生动的考古故事。你还将看到专业的考古学者如何工作,以及考古的魅力和价值。
此为【作者亲签本】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存,风格独特、技艺精妙,艺术价值、建筑价值、旅游附加值都很高。山西作为中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山西的古建筑从唐代一直到清代,时序不断,遗存甚多,甚至有些是海内外孤品,具备独一无二的价值。 《来山西看中国古建筑》以山西北部、山西中部、山西东南部和山西南部为地域划分,精选出形制最突出、艺术价值最高、建筑风格最独特的100处国宝级古建筑,从古建爱好者需求的角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将这些古建筑的看点准确、透彻地呈现出来,堪称古建爱好者按图索骥的 工具书 。
北魏云冈石窟规模宏大,气势雄浑,这样的大型工程在当时如何规划设计,又如何施工开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书通过考察石窟外部的山体崖面、斩山遗迹,石窟内部的空间层次、壁面龛像,分析各类工程遗迹的空间关系,探讨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 研究表明,云冈石窟所在的武州山南麓,原为两级阶地地貌,阶地后缘分布有自然断崖,石窟工程利用了山体上部的自然断崖,并向下斩山局部改造了山形。进入到洞窟开凿阶段,靠前期工程主要为大像窟,依就大像头、身、腿的设计高度,从上往下分层施工,对大像以外的壁面控制力度较弱,允许民间势力进入开龛造像。而第二期工程逐渐采用了室窟设计,强调洞窟室内空间,壁面平直,多无凸出石壁的大像,逐渐流行统一施工,加强了壁面控制力度,分栏开龛造像,营造出规整完善的洞窟空间。可以说,云
《千年轮回:法门寺地宫珍宝再世之谜》是“考古中国”系列之一,由岳南、商成勇编著。 《千年轮回:法门寺地宫珍宝再世之谜》讲述了:1981年8月24日子夜,一声轰然巨响,屹立千年的“关中塔庙之祖”——陕西扶风法门寺真身舍利宝塔在风雨中崩塌。1987年5月,考古人员来到法门寺院,在地宫中发现了密藏一下多年的四枚佛指真身舍利与两千多件包括武则天绣裙在内的稀世珍宝……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 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 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编的这本《中国石窟云冈石窟(2)》以高质量的图片呈现了云冈石窟,适于研究及收藏。
傅芸子(1902-?)满族,北京人,原名宝坤,字韫之,别号餐英、竹醉生,戏曲理论家傅惜华之兄。自幼酷爱国学,博识旧京名物掌故,早年在“燕京华文学校”图书馆任职,又为《京报》记者,曾主编《北京画报》和《国剧画报》并与梅兰芳、余叔岩、齐如山等发起成立“北平国剧学会”,作品散见于天津《国闻周报》《益世报》和在北京出版的日文汉学杂志《文字同盟》等。1932年赴日任京都帝国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讲师,主讲中国语言文学,在此期间,考察日本皇家宝库正仓院,遍访公私各家藏书,撰就代表作《正仓院考古记》和《白川集》,并为日本中国文学研究会会员。四十年代初回国执教北京大学文学院,同时任职北京图书馆。抗战胜利后协助溥心主编北平《新生报》副刊《故都文物》,又与其兄傅惜华合作主编《华北日报》副刊《俗文学》主要著作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