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 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 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 余躯,为中国规模*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云冈石窟 文物保管所编的这本《中国石窟云冈石窟(2)》以高 质量的图片呈现了云冈石窟,适于研究及收藏。
自1983年推出首卷中文本《敦煌莫高窟》一,至1997年中文本《安西榆林窟》,十七卷本《中国石窟》丛书才全部出齐。该丛书为目前国内石窟研究领域的版本。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或赫色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悬崖上,南临木扎特河河谷,现有编号236窟。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开凿早、地理位置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3世纪,8-9世纪逐渐停建。1961年公布为*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中国石窟克孜尔石窟》共三卷,每卷发表图版192~300幅,论文2~5篇,并附有图版说明、大事年表和实测图,以及内容总录。
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虽为舶来,历经一千九百余年,早已汉化成为中国本土的佛教。六朝时期是佛教汉化的重要阶段,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在佛教史上地位卓隆。南京佛教寺庙众多,南朝为,峰时多达二千八百余所。 本书记录寻访的佛寺及遗址遗存共计二百二十余处,即便如此,估计所列也仅是十之八九。其中许多佛寺谈不上美观,然:传法之道,根植在民;法无顿渐,人有利钝;依法修行,纯一直心;空门本来是寂路,本心自生万种法! 本书适合建筑、考古、历史、旅游等相关领域的爱好者阅读。
《北平研究院北平庙宇调查资料汇编(内四区卷 套装上下册)》是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写,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汇集旧时北平庙宇资料的大型系列图书,所收资料为1930年至1932年北平研究院北平庙宇调查资料。 庙宇调查是按当时北平行政区划的分区而进行,本系列图书也依照当时内城六区、外城五区以及四郊的区划顺序依次编排出版。2018年11月,目前为浩繁的内四区卷出版,分上下两册,共收录内四区131座庙宇的调查资料。内四区大致在 大酱坊胡同、丰盛胡同、武定侯胡同以北,西安门皇城以北,经棉花胡同、罗儿胡同达于积水潭以西 的范围内。 北平庙宇调查资料现存共931份,记录庙宇938座。调查数据包含调查记录手稿、庙宇平面图、照片、碑刻与器物拓片,但并非每座庙宇都有以上四项内容,编者是依据现存资料整理出版。此次调查所谓庙宇,泛指寺庙、道
《宁夏明代长城:固原内边长城调查报告》主要对宁夏中南部地区(包括甘肃环县部分区域)明代 固原内边 、 徐斌水新边 两道长城干线以及交错分布其间的 环灵道 、 防秋道 烽燧线等各类防御工事及附属设施进行了全面介绍及学术研究。《宁夏明代长城:固原内边长城调查报告》约35万字,正文前有罗丰所长撰写的全面介绍宁夏明长城历史及调查总结的代前言,正文分为九章介绍调查及研究成果,内附长城墙体走向插图30余幅,后附多幅彩色长城地图以及长城调查图版四百余幅。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是北京三大文化带中熠熠生辉的一脉,本书以泉水、湖泊、河流、桥闸、道路、古城、粮仓、通州为主题分为八个章节,从灵动的泉水讲起,到星罗棋布的湖泊,蜿蜒的河流,每一处水域都与大运河息息相关。桥闸的设置,见证着运河漕运的调度智慧;道路因运河而生,古城依运河而兴,粮仓靠运河充实,通州作为运河终点,更是集萃了运河文化的精华。作者用质朴清新的语言和信手拈来拍摄的图片记述了自己的行走和寻访经历,将这条古运河的往昔风华与当今新貌如画卷般缓缓展开,让北京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文化符号,而是化作一条触手可及、可以行走的文化脉络,再现了北京大运河的前世今生。本书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游记,更是一场追溯历史、感受文化的心灵之旅,带领读者领略大运河北京段的独特魅力。
本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 调查记 是概括地介绍一下大致情况,以期在详细了解或研究之前,先有一个总的轮廓印象。其中的第二节 释迦塔建筑实录 ,是综合记录塔的实测结果,主要是各部分的尺寸做法。这些东西在实测图或图版上已都有了,这里只是把分散在各图版上的情况和数字,按性质集中起来,或指出各种相似部分的异同之处,使眉目清楚,以备专门研究某些问题时查阅之便。 下篇关于寺塔的研究,是个范围很广泛的题目,以限于个人水平和条件,只是就修建历史、原状、建筑设计及构图、结构等四项作了初步研究。此外,如彩画、瓦作、小木作、塑像、壁画以及结构的力学分析等等,都限于条件或专业范围,或只提出问题,或未敢涉及。 我在编写之前,大致研究了塔的现状和具体条件后,决定以探讨当时设计方法为重点,希望总结出一点古代设计
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历史文化名楼丛书 阅江楼_南京阅江楼管理处编著 定价:40.00 作者:南京阅江楼管理处编著 出版社:北京:文物出版社 ISBN:9787501035557 出版日期:2018-12-01 版:1 次:2 开本:16开
《岳阳楼》主要内容:介绍了中华历史文化名楼 岳阳楼的深厚文化底蕴。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千古名楼 岳阳楼临洞庭、倚巴丘,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巍然耸立于巴陵古城西门之上。登楼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岳阳楼肇自汉晋,兴于唐,盛于宋,传承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其建筑精美,风格独特,气势雄伟.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始建时间最早、且是唯一保持原址、原貌的古代建筑,它集历史、建筑、文化、艺术、科学价值于一身。无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岳阳楼都是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心驰神往的文化圣殿。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历经千百年的风雨沧桑,岳阳楼必将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耀古烁今,光灿千秋。
中国古代有着悠久而辉煌的文明,推动着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量的文物流传海外,数以万计价值连城的宝物保存在海外。这些大量古代文化珍宝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以及研究世界性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把世界各地珍藏的中国古代文物,乃至收藏这些文化珍宝的机构介绍给国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为此,我们上海人民出版社特开辟“海外中国文化珍宝探秘书系”,积极承担起出版工作,为国际文化交流作铺垫,同时,也让国人从中可以领略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就和风韵。《正仓院》一书利用大量的珍贵图片以及优美的文字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日本圣武时期《正仓院》中保存的中国唐代风格的木构古建筑以及大量唐代的珍贵文物,并结合日本古代历史,反映了日本皇室的生活场面。这些珍宝再现了盛唐文明的风采以及
西域的全貌。并非都记载在史书里西域的声音,更不可能长存在记忆里。悠悠岁月,神奇落于尘埃,等待我们去探寻;漫漫苍海,珍宝委于泥沙,等待我们去开掘、《西域探秘》以探寻西域物质和精神的宝藏为主旨,倡导严谨的科学与优美的语言并重齐强以求独具风格,别有洞天。 绮丽而辽阔的绿洲,雄劲挺拔的雪山,混沌浩大的瀚海,时隐时现的王都宫城、香火袅袅的佛殿宝塔,被涓涓溪流和巨川大河串联起来,构成一幅粗犷壮美的边塞历史画卷,留下了西域古代文明的一条永不消逝的风景线。 西域探秘系列,包括;佛寺中为什么会出现“天宫伎乐”?谁是深宫宝库的猎奇者?汉风窘的主人是谁?一只不同寻常的舍利盒,佛寺废弃之谜?《波斯菩萨》奇特密码?最早的安琪儿自何方飞来?神奇的地宫影窟之谜……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一一道破。
本书从明代老宅会老堂的历史渊源说起,讲述了经历了500年的明代老宅,经过修复,成为“原地修复、修旧如旧的典范”的过程。 本书分五个部分,完整细致地记录了修复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包括地面、家具、物件等。本书图文并茂,是一本值得建筑爱好者收藏的画册。
《山西古代寺观彩塑全集》由资深美术史论学者、山西大学张明远教授主编,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全集共收录山西境内由唐至清56所古代建筑中保存的数千尊彩塑,以高清大图和线描的形式华美呈现,并由著名美术史学者对其空间布局、数据、服饰、塑造技艺、时代特色等进行详述、考证,是目前卷帙最大、收录山西古代彩塑最多、考证最为赅博的大型学术丛书。
本书以山东省现存的古建筑(包括世界文化遗产、重量、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主,适当补入了部分古墓葬、古遗址、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建筑,重点介绍了山东省17个省辖市的350处古建筑。通过查找资料、绘制地图、搜集整理相关测绘图纸、调研拍摄、走访等方式,忠实记录每一处古建筑信息:古建筑所在地概况;历史沿革、建筑形制、平面格局、建筑风格、保存状况等,可作为研究山东省建筑历史的参考资料。
《山西古代寺观彩塑全集》由资深美术史论学者、山西大学张明远教授主编,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全集共收录山西境内由唐至清56所古代建筑中保存的数千尊彩塑,以高清大图和线描的形式华美呈现,并由著名美术史学者对其空间布局、数据、服饰、塑造技艺、时代特色等进行详述、考证,是目前卷帙最大、收录山西古代彩塑最多、考证最为赅博的大型学术丛书。